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

更新时间:2021-11-28 浏览次数:1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 1. (2020·贵阳)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 小麦 B . 蘑菇 C . 猎豹 D . 机器人
  • 2. (2020·南通) 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水分 B . 空气 C . 温度 D . 土壤
  • 3. (2016七上·澧县期中)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B . 阳光 C . 空气 D . 温度
  • 4.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
    A .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草盛豆苗稀” C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
  • 5. (2019·威海)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该生态系统所含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式是(    )

    A . 树→虫→鸟 B . 光→树→虫→鸟 C . 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D . 光→树→虫→鸟→细菌和真菌
  • 6. (2020·开封)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 . 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 C . 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 D . 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
  • 7. (2018·湘潭)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在显微镜视野内只能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让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更明显,此时可(  )
    A . 改用凹面镜反光,放大光圈 B . 改用平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C . 改用凹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D . 改用平面镜反光,放大光圈
  • 8. (2020七上·永年月考) 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 . 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 .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 . 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 .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 9. 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细胞图像,若要把该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移动 (  )

    A . 左下方 B . 右下方 C . 左上方 D . 右上方
  • 10. 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  )
    A . 目镜5×、物镜10× B . 目镜12.5×、物镜40× C . 目镜5×、物镜40× D . 目镜10×、物镜10×
  • 11. 小明学会使用显微镜后,将一根毛发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结果没有观察到毛发的结构,原因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  )
    A . 薄而透明 B . 染色 C . 切片 D . 形状规则
  • 12. 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物像由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②③⑥ D . ①④⑤
  • 13. (2020·绵阳) 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通过目镜没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原因不可能是(  )
    A . 未开灯,没有充足的光线 B . 未转动反光镜,缺少反射光线 C . 未将物镜和光圈对准通光孔 D . 未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 14. 用显微镜观察字母“R”时,视野中看到的是 (  )

     

    A . B . C . D .
  • 15. (2019·绵阳) 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些同学对调节镜筒进行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B . 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会使镜筒快速升降 C . 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缓缓下降 D . 镜筒下降时,要从侧面看物镜和玻片的距离
  • 16. (2018·中山模拟)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 .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 C . 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D . 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 17. (2020·黑龙江) 动植物细胞结构有许多异同点,它们都有的结构是(   )
    A . 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 B . 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 C . 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 D . 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 18. (2019·绵阳)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结构上有共性也有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种细胞都有线粒体 B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液泡 C . 两种细胞都有细胞质 D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壁
  • 19. (2019·青岛) 图甲、 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乙相比, 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 . 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 . 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 . 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 20. (2019·福建) 下列细胞中具有叶绿体的是(     )
    A .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 . 家鸽肌肉细胞 C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D . 菠菜叶肉细胞
  • 21. 下列细胞中的物质,分子比较大,属于有机物的一类是 (  )

    ①水 ②糖类 ③蛋白质 ④无机盐 ⑤核酸  ⑥脂类 ⑦氧 ⑧二氧化碳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⑥⑦⑧ C . ②③⑤⑥ D . ①④⑦⑧
  • 22. 下列关于克隆羊多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 提供了乳腺细胞细胞核的甲羊和多莉的性状特征最为相似 B . 多莉是在丙羊的子宫内发育并产出的 C . 虽然多莉是丙羊生出的,但相貌特征都不相似 D . 提供了去除细胞核未受精卵细胞的乙羊为多莉提供了主要的遗传物质
  • 23. (2019·德阳) 桃花的花瓣是红色的、榕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紫色的,与这些颜色相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中的(    )
    A . 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B . 液泡、叶绿体、细胞膜 C . 细胞膜、叶绿体、液泡 D . 液泡、叶绿体、液泡
  • 24. 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的步骤分别是(  )

    A . ④②①③ ① B . ④②①③ ② C . ③④②① ① D . ③④②① ②
  • 25. (2020·绵阳) 制作临时装片时,下列生物材料需要浸润在生理盐水中的是(  )
    A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 . 菠菜叶的横切薄片 C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 . 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二、综合题(每空 2分,共40分)
  • 26. 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为生产染料的原料)。由于澳大利亚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存在,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占领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横行。
    1. (1) 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因素。 
    2. (2) 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关系,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关系。
    3. (3) 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一方面生物必须环境, 另一方面生物也能环境。
  • 27. 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 (1) 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丙中的(填字母)代表蛇。
    2. (2) 图中C和B之间存在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后趋于稳定。
    3. (3)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
  • 28.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下表是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请据图回答:

    编号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第1组

    10×

    第2组

    40×

    第3组

    10×

    40×

    1. (1) 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在表中应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第组。
    2. (2) 若在视野内看到了“N”,则玻片标本上的原图是
    3. (3) 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填“平面镜”或“凹面镜”)来对光。
    4. (4) 制作人血临时涂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观察人血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 [] 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 29. 图甲为洋葱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图像,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    的填空,需要同时答对编号和名称才能得分,错任何一个不得分)

    1. (1) 与动物细胞相比,图甲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2. (2) 切洋葱时迸出的汁液多来自图甲细胞结构中的[]。 
    3. (3) 洋葱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无机盐等无机物,但一般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这主要是因为图甲细胞的[]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4. (4) 图乙中的细胞正处于分裂过程中,图中的结构[7]是,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位于图甲细胞结构所示的[]中。
三、实验分析题(每空 2分,共10分)
  • 30. 请完善以下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

    [作出假设]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材料用具]猪小肠黏膜一块,培养皿2个,生理盐水,新鲜菠萝汁,滴管,量筒,镊子,剪刀,放大镜,恒温箱。

    1. (1)

      [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为两份,分别放入 A、B培养皿中。

      ②分别向A、B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5 mL生理盐水和新鲜菠萝汁。如图K5-6。 

      ③把 A、B培养皿放在 37 ℃恒温条件下,10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

    2. (2) [实验结果预测]

      预测一:若 A培养皿中黏膜,B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预测二:若 A、B培养皿中黏膜均完好,则说明

    3. (3) [讨论交流]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4. (4)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实验重复做了多次,目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