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2-01-29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 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 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 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 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得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 改变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固然,“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便能巧夺天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 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 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选自张海明《中华美学关键词:道法自然的要义》,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影响深远。 B . “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 . “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 其客观形态。 D . “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中国古典艺术重神贵虚的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但其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B . 关于“道法自然”中“自然”,今人容易将其误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或是 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C . 《庄子》一书善于借助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因而,与老子哲学思想相比, 庄子的哲学思想更加具体生动。 D . 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老子获得有关“道”的认识。他认为,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但都以自然为依归。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法自然”还可以表述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要做到了“无为”,道就能在事物 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 . 同为说明“道法自然”的道理,但“东施效颦”强调自然为美,而“鲁侯养鸟”则强调能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 C . 庄子虽然提倡“道法自然”,但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 D . 西方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故重在逼真;中国古人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故重在有理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阔别5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出征前,3位“神十二”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超乎寻常的训练准备。

    聂海胜:对!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在地面强化了很多不同的训练,包括一对一训练、低压舱训练、水槽训练等,我们只有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精湛高超的技能、强大稳定的心理,才能成功完成这次任务。

    刘伯明:各方面的训练强度都加大,低压舱训练风险最高,因为是真空环境。我们在低压舱内进行了多次针对特殊情况的训练,来考验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是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百分百正确。

    汤洪波:大家都关注出舱那一刻,其实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准备很多天,出舱当天也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才能打开舱门执行出舱任务。

    记者:3位航天员怎么分工?

    聂海胜:有句话叫“分工不分家”。在“神十二”任务中,任何单项操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需要两个人完成的任务,我们两两组合,3种模式都可以完成。3个人一起密切配合完成一项工作,那更是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任务的特点。

    记者:聂指令长,您从成为航天员到执行3次飞天任务,差不多都相隔8年左右,这3个“8年”有什么不一样?

    聂海胜:每一个8年都不一样。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我们的任务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对航天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航天员,我的成长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能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作贡献,我感到非常幸福。

    记者: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再上太空,心情怎样?

    刘伯明: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归零,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开始,我们要保持第一次的热情、激情,也要保持第一次精细操作的踏实作风。13年刻苦训练,13年耐心等待,13年热切期盼,再度飞天,可以说心驰神往、心潮澎湃。对于航天员个体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不难,因为我们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记者:航天员首飞往往要经历多年的等待,能讲讲感受吗?

    汤洪波:漫长的等待,其实比高强度训练更具挑战性。但有飞天梦的牵引,我十年如一日保持好状态。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将是为空间站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十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21日第19版)

    材料二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中国航天史册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在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包括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在内的8人,早已梦圆太空,5人则已卸甲离队。而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入队23年,训练与学习,成了邓清明生活的全部。然而,邓清明只能在屏幕前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太空。他曾在《朗读者》舞台上朗读了郭小川的《望星空》,令无数网友感动。“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零点几分的那种差距。”在采访中,邓清明摊开双手、微微摇头,话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当董卿问他“您今年已经52岁了,航天员大队也在不断地吸纳新生力量,更年轻的航天员,也在成长起来,您怎么样还能够和他们竞争?”时,邓清明答:“对一个老兵来讲,更多的是要坚持,要调整好心态,《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就是多大的风不可能刮一个早上,多大的雨不可能下一天,风雨过后肯定是彩虹。”

    没有飞天,仍是英雄。在家人眼中,在家乡父老口口相传的话语中,在全国人民心中,这都是无可争议的肯定。

    未来,也许还会有着无数个“邓清明”,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奔向星辰大海与浩瀚苍密

    (摘编自《不是主角,仍是英雄》)

    材料三当观看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后,我感慨万千,是怎么样的大国情怀让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不惧未知,领命出征。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到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更加感受到“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面对浩瀚的宇宙,神舟的航程才刚刚起步。但中国航天人特有的不畏精神必将托举着神舟飞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中共党员李小茹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舟十二号升空不仅是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首次载人飞行,意义重大。 B . 指令长聂海胜从训练内容和训练要求两个角度回答了记者“繁重的任务需要有超乎寻常的训 练准备”的问题。 C . 三名航天员没有分工,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单项操作,均可两两组合完成两人任务,3 人 任务又可密切配合。 D . 汤洪波是三人中唯一一个第一次执行飞天任务的宇航员,漫长的等待对他来说其实比高强度 训练更具挑战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低压舱训练在真空环境中进行,风险最高,最能考验宇航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 B . 有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每一个航天员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都是件容易的事儿,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C . 虽然邓清明可能会无缘飞天,但他仍是英雄。因为正是无数个“邓清明”,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D . 神十二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不仅展现了我国航天实力,也点燃了中国人爱国热情,中国航天人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中国人前行。
    3. (3) 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中国航天精神内涵。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至 亲

    孙春平

    入冬后,邢老汉又开始关注起北京的天气预报。他对老伴说,北京又有霾了,别说吸,听一听都觉憋得慌。老伴回道,那你就跟闺女说。老邢说,你说吧。老伴说,你说嘛。

    当晚,老邢给女儿打去电话,说你那儿又有霾了,还是让晶晶来大连住一阵吧。孩子还小,可不能让她招惹上什么病。女儿说,我和晶晶爸也是这么商量的,可这一阵他总出差,我也正赶上有几节公开课要准备,时间真是挤不开。等过一阵,就把晶晶送回去。晶晶也整天喊想姥姥姥爷呢。

    老邢说,看你这孩子,我老头就那么度物,连几步道都走不动了?做好准备吧,也就这几天,我去接晶晶。

    老邢是第二天入夜时分去的北京。这个时节,车票好买,高铁的票充裕,K 打头的卧铺也不需找人求人,但老邢都不要,他只买硬座。不就是坐一宿车吗,比高铁多坐七八个钟头,省 200多元钱呢,那些外出打工的,干啥活计一天能挣这么多?过日子呀,不能不算计,老两口一月的退休金加一起也不过 5000 多元,想想当年厕所里咱都挤过,这就可比天上啦! 老邢到了女儿家,已是近晌。好在腰间挂着女儿家的钥匙,进了门就可松松腿脚了。现在的年轻人呀,也不知咋想的,念完大学非留在北京,虽说挣得不少,听那数字都惊人,可那开销也吓人,光租这几十平方米的房子,就得先把一个人的工资交出去。老邢用手机给女儿发去短信:“我已到 家。你晚上下班不用急,我去幼儿园接晶晶。”女儿在中学当老师,不知是不是正上课,发短信牢 靠,省得打扰。

    女儿是中午打回的电话,说老爸,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老邢说,商量妥的事,说来就来嘛。 你晌午要是有工夫,就抓紧给我订张回去的票,最好是明天的,别到时抓瞎。

    女儿晚上带回了羊肉卷,还有火锅调料和各式蔬菜,这是父亲的最爱,又快捷方便。三口人团团围坐,老邢问,车票订好了吧?女儿说,非得明天吗?你在家好好休息两天,周末晶晶爸也出差回来了。老邢说,看天气预报,这两天的空气也好不到哪儿去,我还是带晶晶快回去吧。再说,我也惦着你妈,年年一到这时候,她上下楼就费劲。女儿说,那我就给您和晶晶订两张票吧,一人一个座,不然,你总抱着她,您累,她也累。老邢听此言,有些急,嗓门也高了,说晶晶才四岁,哪用得着买票?居家过日子,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再说,我估摸着,你肯定要给我买高铁票,这我不跟你犟,不过四五个钟头的事,说说话就到家了。女儿给老邢夹涮好的肉,笑说,爸,您怎么 就这么犟呢?老邢说铁水入了砂模,定了型。我就这性子,你妈都将就我。

    第二天,女儿串了两节课,一直将一老一少送上车。安顿好行囊,她四处撒目,见前排还有一个靠窗的位置空着,便问相邻的先生,大哥,这座有人吗?先生摇头,不知是否定,还是表示不知。 女儿将晶晶抱过来,送到空位上,说那你就先在这儿坐,不能总让姥爷抱,也不能到处跑,知道吗?

    那天的旅程,真的很舒适,也很轻松。难得的是,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快到大连时,女儿的电话打过来,正缠在姥爷怀里吸酸扔的晶晶听了声音便抢去手机,说妈妈,我今天没让姥爷抱,我还睡了一大觉呢。 到家里,晶晶又将这话很夸耀地说给了姥姥。老伴问老邢,给孩子也买票了?老邢长叹了一口气,说反正我让只买一张票,可我估摸着,八成还是花了那份钱了,不然,世上哪有那么碰巧的事?

    晶晶跑乏了,一入夜,便早早蜷在姥爷姥姥中间睡着了。老伴见老邢瞪着两眼望天棚,说你也不用心疼那几个钱儿。女儿是怕委屈了孩子,谁身上掉下的肉谁心疼,晶晶在幼儿园天天中午要睡一觉,还能总趴在你怀里呀?老邢腾地一下坐起身,低着嗓子吼,咱闺女自打八岁跟你到了这个家,是啥样还用你告诉我!她怕老爸累,又怕老爸心疼钱,才琢磨出这么个小招子。我老头子还不至于那么不识好歹吧,我这是心里热乎啊。亏了你是亲妈,咋就歪出这样的话来?

    窗帘的缝隙中,泄进水一般的月光。老伴的手伸过来,抓住老邢的手掌,说,不心疼就好。早点睡吧,折腾了两三天,也得好好歇歇了。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从“北京又有霾了”写起,意在表现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揭示了治理大 气污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B . 小说写老邢在去北京时只买硬座,买回程票时又坚决不同意给晶晶买票,这些细节都显示 出老邢节俭的性格特征。 C . 小说中写“难得的是,晶晶坐的那个空位一直没人来”,为下文老邢估摸“八成还是花了 那份钱了”做了铺垫。 D . 小说首尾描写夫妻间的对话既表现出老邢直爽的性格也反映出这对半路夫妻相互理解、感 情融洽。
    2. (2)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3) 小说以“至亲”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 “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 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 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 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 .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 .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 .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教授”,官职名,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B . 在“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应解释为“惩罚”。 C . “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D . 元符,皇帝的年号,汉武帝时开始有年号,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

      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B . 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C . 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D . 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②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闹嘈杂,让诗人感到无比惊讶。 B . “寒光”“积雪”写出边地条件之艰苦,高悬的旗帜又显示出肃穆庄重。 C . 颈联两句,前句写进攻的态势,后句说防守的形势:前句写人事,后句析地形。 D . 本诗从军事落笔,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2. (2) 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达回归 之乐。
    2. (2) 《滕王阁序》中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3. (3) 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     ,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 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 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 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 .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D .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 .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D .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8. (2020高三上·南阳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同为“低头族”,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与看书的,社会观感却大不相同。,后者则常常被看作是热爱学习。,除了我们这个社会重视读书之外,还有精神层面上的考虑在内。手机等电子终端里包罗万象,鱼龙混杂,如果定力不够,很可能接收了一大堆无效甚至有害信息,从负面影响了人的专注力。看书则不然,除了增长知识外,,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志愿服务”为开头写一段话,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要点齐全,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从蛟龙潜海到航母下水,从嫦娥飞天到玉兔登月,从移动支付到5G落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一直都有青年人不懈努力的身影。蛟龙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2岁,嫦娥团队平均年龄也只有33岁。祖国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每一位青年都在其中,有所贡献。

    材料二:

    互联网时代,一群走“柔弱美”路线的流量明星和网络红人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我们的视野。他们普遍正值青年时期,看起来性别模糊、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他们动辄把“讨厌”(尾音拖长且上扬)“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也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入戏”……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认为“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是什么样的?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