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

更新时间:2021-12-10 浏览次数:8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分类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 B .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C . 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D .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 2. 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直径为 ,怕酒精,不耐高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酒精喷洒和高温加热的方式可以有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B . 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 C . 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空气中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 减少外出、勤通风可以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3. 下列各选项中,内容不匹配的是(   )

    化学名称:浓硫酸

    主要成分:

    安全标识:毒性气体

    科学家:门捷列夫

    类别:腐蚀类物质

    用途:发酵粉

    示例:氯气

    贡献:提出元素概念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小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 B . 标准状况下 C . 溶液中含有的 D .
  • 5. 下列物质间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干燥Cl2 B . 检验K2CO3中的K+ C . 稀释浓硫酸 D . 定容
  • 7.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里大量共存的是(   )
    A . B . C . D . 、OH-
  • 8. 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9. 呼吸面具里面可以通过安装盛有Na2O2的装置,作为氧气的来源。下列有关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 . 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 C . 过氧化钠分别与H2O、CO2反应产生等质量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D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10.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钠与水反应: B . 溶液腐蚀印刷铜电路板:Fe3++Cu=Fe2++Cu2+ C .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 .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 11.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图中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转化①可以通过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来实现 B . 加热 发生转化⑥, 具有磁性 C . 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 具有强氧化性 D . 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
  • 1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 金属性:Al>Na B . 稳定性:HF>HCl C . 酸性:H3PO4>H2SO4 D . 碱性:Mg(OH)2>NaOH
  • 13. (2019高三上·宁波月考)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2M3++4H2O= +Cl+8H+ 中M的化合价是 (   )
    A . +4 B . +5 C . +6 D . +7
  • 14.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 . 24 g Mg完全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C . 4℃时9 mL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 L N2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 . 同温同压下,NA个NO与NA个N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 15. 表中所列是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其化合价(已知锂的原子半径为0.152 nm)。

    元素符号

    A

    B

    C

    D

    E

    元素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99

    0.074

    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

    +2

    +3

    +6、-2

    +7、-1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元素C在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A族   B . 离子半径:A2->D- C . 阴离子的还原性:C2->D-   D . B3+、E2-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
  • 16.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 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B . Fe2O3固体(Al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 C . CO气体(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D . Cl2气体(HCl):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后干燥
  • 17. 现加热1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1.24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A . 67.6% B . 91.6% C . 66.4% D . 88.2%
  • 18. 用数字化的实验技术分析氯水在光照过程中微粒成分的变化,下面关系图不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9. 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已知氧化性:Fe3+>Cu2+)(   )
    A . 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B . 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C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 20.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3.5 mol,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生成89.6 LN2 (标准状况) B . 有0.5 molKNO3被还原 C .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 mol D . 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7.5 mol
二、填空题
  • 21.              
    1. (1) 有以下物质:①CO2;②熔融KOH;③生铁;④稀硫酸;⑤铜;⑥Na2O2;⑦苏打;⑧CaO;⑨无水乙醇;⑩CO。上述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上述条件下能导电的是
    2. (2) 已知① ;② ;③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一组是(填序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3. (3) 已知氢有3种核素: ,氯有3种核素: ,上述核素能形成种不同的氯化氢分子,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种。
三、综合题
  • 22. 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2

    3

    1. (1) 元素①的一种核素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表示该核素组成的符号是,元素⑧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2. (2) 元素②③⑥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3. (3) 由元素①④⑤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该化合物中含有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4. (4) 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⑦⑧(填“>”或“<”),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
  • 23. 已知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中,在A处用于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是(填字母),仪器M的名称为

    2. (2) 装置B、C中依次放入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红色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
    3. (3) 写出装置D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该实验可证明Cl2与H2O反应的产物中含有(填化学式)。
    5. (5) 装置F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验证反应后装置F的溶液中是否存在Cl-的正确操作是
  • 24.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主要成分:稀盐酸),服用时同维生素C一起服用效果会更好。某学习小组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图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试剂1是(填化学式)。
    2. (2) 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向其滴加NaOH溶液,最初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由B到C过程中溶液出现浅红色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 (4) 由C到D过程中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有同学提出此过程用双氧水代替新制氯水更加合理,理由是
    5. (5) 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说明维生素C具有性。
    6. (6) 在上述实验中,同学们发现红色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甲、乙两位同学对此进行了猜想:

      编号

      猜想

      溶液中的+3价铁又被还原成+2价铁

      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新制氯水氧化

      你认为(填“甲”或“乙”)同学的猜想更合理。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你的判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