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复习:观察与测量

更新时间:2021-10-17 浏览次数:10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秀洲月考) 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A . 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 . 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 C . 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 . 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 2. (2020七上·杭州月考) 在实验与观察中,经常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因为(   )
    A . 单凭人的感官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B . 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 C . 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D . 以上说法都正确
  • 3. (2020七上·杭州月考) 下表所列出的是某同学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其中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猜想”步骤的是( )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呢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步骤3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步骤4

    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 . 步骤1 B . 步骤2 C . 步骤3 D . 步骤4
  • 4. (2021七上·拱墅月考)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 . 120米=120米/1000=0.12厘米 B . 25米=25米×100厘米=2500厘米 C . 4000厘米=4000×0.01米=40米 D . 355微米=355/1000米=0.355米
  • 5. (2021七上·拱墅月考) 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   )
    A . 2微米 B . 2毫米 C . 2厘米 D . 2分米
  • 6. (2021七上·拱墅月考) 某测量结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   )
    A . 无意义 B . 表示准确到1cm C . 与5cm的意义一样 D . 表示准确到0mm
  • 7. (2021七上·拱墅月考) 把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到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最有可能的是(   )
    A . 75℃ B . 35℃ C . 55℃ D . 15℃
  • 8. (2020七上·苍南期中) 小明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明采用的科学记录方法是( )

    A . 文字描述法 B . 表格记录法 C . 图形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 9. 有些同学喜欢吃苏打夹心饼干,如图是某苏打夹心饼干的一张说明书:

    根据以上的说明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据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存放饼干 B . 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 C . 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 D . 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一袋的体积是150g
  • 10. (2021七上·西湖月考) 国庆节前,市工商部门对全市的白酒进行专项检查,某种品牌的白酒的酒瓶上标有450 mL的字样,而白酒的含量在446~454 mL之间为合格,为了一次性测量出一瓶白酒的体积,最好选用下列哪个量筒?(    )
    A . 量程是100 mL,分度值是1 mL B . 量程是500 mL,分度值是1 mL C . 量程是1000 mL,分度值是5 mL D . 量程是500 mL,分度值是5 mL
  • 11. (2021七上·西湖月考) 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温度,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6℃,用酒精消毒后再依次直接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体温正常,丙的体温为38.4℃,那么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分别为(    )
    A . 37℃,38.4℃ B . 37℃,37.6℃ C . 37.6℃,38.4℃ D . 37.6℃,37.6℃
  • 12. (2021七上·上城月考)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1七上·上城月考)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4. (2021七上·拱墅月考) 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 50mL的烧杯 B . 10mL的量筒 C . 100mL的量筒 D . 50mL的量筒
  • 15. (2021七上·拱墅月考) 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 26. (2020七上·滨江期中) 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 (1) 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2. (2) 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 (写出一点即可)
    3. (3) 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发现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请计算温度:℃。

  • 27. (2020七上·温州月考) 量筒(如图)是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1. (1) 图中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2. (2) 小明想要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他先往量筒中倒入液体,然后用如图的方法读取读数,则小明的测量值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3. (3) 小明想要用量筒测出一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请简要描述他的实验步骤。
  • 28. (2020七上·温岭期中) 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1个标准大气压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8cm,当玻璃泡放在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28cm,
    1. (1) 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液柱伸长1cm,温度上升多少℃?
    2. (2) 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13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 29. (2020七上·金华期中)   2020年10月1日,桐乡市“两河一湖”景观绿道全县贯通,河道两岸总长约20千米,市民可以沿北港河、康泾塘两岸,直接漫步至凤凰湖.夜晚的河边,有人赏景有人跑步,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乐融融.国庆假期,小嘉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河边步行,他好奇想要测量出自己步距的大小,而步距变化不大,这样就可以通过步距测的一段路程的长短,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上的一把“尺子”.
    1. (1) 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 (2) 小嘉有5把刻度尺:①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
    3. (3) 小嘉测出自己的步距是0.65m,他在北港河边一共走了5000步,则小嘉走了多少路程?
四、实验探究题
  • 30. (2021八上·西湖月考)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6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20.2

      20.8

      21.1

      20.5

      20.7

      20.9

      20.7

      双层

      19.9

      20.3

      20.1

      20.2

      19.9

      20.2

      20.1

    2. (2)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4) 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
  • 31. (2021·定海模拟) 在生活中,带颜色的饮料泼洒在桌子上干燥后形成的污渍。你是否知道这些污渍颜色最深部位的分布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小明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硫酸铜溶液的液滴分别滴在甲(木板)和乙(石英玻璃)两种固体表面,并记录了液滴干燥过程的不同阶段(如图),最后他观察到了液滴完全干燥后颜色最深部位的分布情况。

    1. (1) 此实验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2. (2) 根据实验记录的图像,液滴在木板表面的干燥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最后观察到甲乙两组中污渍颜色最深部位不相同,甲粗位于边缘,乙组不在边缘,重复几次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证明污渍颜色最深部位的分布与固体表面的材料有关。
  • 32. (2021·普陀模拟) 下图甲为某中学“科技文化节”的纸飞机项目海报,某班科技小组的小胡同学为探完纸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距离与纸飞机大小和形状的关系,他设计了形状大小不同的纸飞机(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平均距离,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飞机大小和形状的关系

    纸飞机大小

    纸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cm

    中翅型

    平斗型

    尖头型

    波浪型

    446

    272

    234

    539

    334

    175

    201

    372

    171

    146

    176

    188

    1. (1) 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应该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写出1点即可)
    2. (2) 根据表一的信息,小胡想要取得好成绩,请你为他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
    3. (3) 小胡同学了解到市场上的A4纸纸张大小相同但厚度不等,如常见的70克纸就是指70克/米2 , 75g纸就是指75克/米2 , 80g纸就是指80克/米2......往往以5克/米2递增。小胡选择不同厚度的纸张折成大小形状相同的纸飞机重复实验,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飞机厚度的关系

      纸张厚度/(克/米2)

      60

      70

      100

      115

      飞行距离平均值/厘米

      332

      627

      575

      410

      ①70克/米表示这种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为70克,已知这种纸每100张的厚度为1厘米。由此可算出这种打印纸的密度为kg/m3

      ②小胡同学得出结论当A4纸厚度为70克/米2时纸飞机飞行距离最远。你认为此结论可信吗?并请说明理由。

  • 33. (2021七下·仙居月考) 小明的爸爸准备购买一辆SUV型轿车,可是上网搜索后有人说这种车重心较高,汽车容易翻倒。小明有些怀疑,通过观察家里台灯、照相机三脚架的稳度(即稳定性)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块重量相同、除甲的底面积较大外其他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倒,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

    重心离支持面高度

    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

    最大

    较大

    稳度

    最大

    较大

    1. (1) 小明是通过来判断物体的稳度。
    2. (2) 分析实验2、3、4可得到稳度与重心高低之间的关系为
    3. (3) 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发现物体的稳度还与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