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重庆实外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13 浏览次数:99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结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信息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即不从事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对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从而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B . 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C . 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 D . “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B . 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C . 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 D . 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统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3. (3) 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 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为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信社会也难以建成。 B . 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们的网络文明行为。 C . “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照。 D . 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4.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5) 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 . 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C . 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D . 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 (2)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 (3)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之。金、宋之 , 俱遣使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丘处机传》)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②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B . ①及其所既倦(《兰亭集序》)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C . ①若合一(《兰亭集序》)②太祖深其言(《元史·丘处机传》) D . ①虽舍万殊(《兰亭集序》)②使再至(《元史·丘处机传》)
    2. (2)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金、宋之 , 俱遣使召(《元史·丘处机传》)        季:先后交接的时候。

      ②太祖大猎于东山,马(《元史·丘处机传》)           踣:踩踏

      B . ①盖血战场,避寇叛域(《元史·丘处机传》)        蹀:踩,踏。

      ②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掌其教(《元史·丘处机传》)  袭:继承。

      C . ①不能之于怀(《兰亭集序》)                      喻:明白。

      ②况短随化(《兰亭集序》)                           修:修为,修养。

      D . ①正襟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危:危险。

      ②举匏樽以相(《赤壁赋》)                          属:聚集。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月明星稀,乌鹊飞(《赤壁赋》)② . 鱼虾而糜鹿(《赤壁赋》) B . 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②处机每言欲天下者(《元史·丘处机传》) C .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②重阳一见处机,大之(《元史·丘处机传》) D . ①天锡仙翁,以朕志(《元史·丘处机传》)②方其破荆州,江陵(《赤壁赋》)
    4. (4) 对选文《元史·丘处机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一员。 B . 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尽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 . 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D . 凭着度牒,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后,元太祖将丘处机所居道观改名为长春宫,并派遣使者慰问丘处机。
    5. (5) 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

      ②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6. (6) 有记载说,丘处机去世后,一些百姓因为他的无量功德而将其作为隆重祭祀的对象。结合文本,说说丘处机的无量功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yú两眼明 , 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 (2)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赋”体之文多铺采摛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来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来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视为尘泥。
    2. (2) 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

      ”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3. (3)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
    4. (4) 《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5. (5)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两句极其简洁地画出了桃花源中土地和房屋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_________,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_________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        )。其实,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_________的葫芦种植历史。历史文献_________,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第一篇第三十七章第十七首诗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证实。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1. (1) 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浑然天成 蕴含 源远流长 表明 B . 一脉相承 蕴含 博大 精深标明 C . 浑然天成 包含 博大精深  标明 D . 一脉相承 包含 源远  流长表明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在葫芦身上 B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葫芦代表了 C . 葫芦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D . 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B . 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C . 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还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的葫芦文化深有感情。 D . 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B .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 .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 . 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 . 《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 . 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D . 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
  • 9. 阅读下面的新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注意到,受火箭发射的影响,昨天傍晚,北京上空出现了“奇观”,“龙状云”刷爆朋友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北京市气象局在官方微博上对此作出了解释,火箭升空时的尾迹被太阳余晖照亮,就形成了这样的航迹云。因为火箭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这些粒径比较小的粒子被喷口喷出后在高层大气中所受的阻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持续好几公里。由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循环气流,造成火箭流场远端与空气混合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而将尾迹吹成了螺旋状。我们人眼所见的火箭尾迹主要是来自尾流中含铝的固体推进剂燃烧生成的三氧化二铝粒子散射太阳光所致。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12月8日,有删改)

    1. (1)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 (2) 根据材料,说明“龙状云”形成的几个关键要素。
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高考,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了文科676分的优异成绩,在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没等到把录取通知书捂热,考上了北大并选择考古专业的湖南女孩钟芳蓉就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专业?”“考古是很苦的,根本不是一个小女孩能够承受的!”“留守家庭应该选毕业后能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在接受采访时,钟芳蓉告诉记者,选择考古系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加上对未来的规划,希望未来做考古研究。对于网友的质疑,钟芳蓉表示:“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

    对于钟芳蓉的专业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脱离材料范文和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