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乌市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1-09-28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 现代文阅读(共2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生态文学的勃兴,是当前文学创作领域不容小视的重要现象。近些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生态文学作品,摘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学奖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肖亦农的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李青松的《一种精神》《乌梁素海》《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叶多多的《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哲夫的《水土中国》等。

    ②生态文学的兴盛是中国现实发展的呼唤与内在需要。从“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到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建设,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发展观念,提升了生态文明的地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③当下生态文学的繁盛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学文化积淀基础。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后来的游记、风景散文等文学作品,堪称最早的生态文学。而自古便有的天人合一、天行健、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美即和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深刻的哲学思想,更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理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国历来重视生态和环境,重视自然与和谐。中和、协和、平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要义,也是生态文学的根本主题。

    ④生态问题催生了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从考察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生态文学而得出的结论。在这一时期,率先出现的一批生态文学代表性的作品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江河并非万古流》等,关注中国的森林滥伐、风沙肆虐、国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赢得文坛瞩目,从而为生态文学名分的确立与崛起奠定了基础。

    ⑤从题材内容上看,生态文学可以区分为植物文学(包括森林文学)、动物文学、大自然文学、生态文明建设或环境文学、水文学等。生态文学的体裁样式则囊括了小说、诗赋、散文、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等。植物文学如梁衡近些年来踏寻采写的“中华人文古树系列”散文,动物文学如乌热尔图的《七叉犄角的公鹿》、姜戎的《狼图腾》等,大自然文学如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美丽的西沙群岛》等,水文学如哲夫的《水土中国》,秦岭的《在水一方》等。

    ⑥生态文学中所占比重和产生社会影响更大的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问题的纪实作品。何建明的《那山,那水》、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等是反映生态建设主题的代表性作品。生态问题报告文学分量很重,更易引人警醒启人深思。譬如李林樱的《生存与毁灭:长江上游及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考察纪实》、哲夫的“江河三部曲”《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以生态及开发建设为主题的生态文学,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它在推动自然环境保护建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倡扬科学发展观、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等方面,对读者产生正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优秀的生态文学是一种有现实指向性和长远意义的行动文学。

    ⑦今天,生态文学创作的视野与面向正在逐步地打开、拓展,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生态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势必将影响并改变生态文学的观念创新、取材、立意、视角和面貌。只要保持与生态紧密的关联,生态文学就一定能接上地气,获得蓬勃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中国文学的新生长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直接激发了生态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B . 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哲学思想,正是生态文学反映的根本主题。 C . 生态文学是由生态问题催生的,它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人的责任和担当。 D . 生态文学题材内容类型丰富,各自的代表性作品众多,整体比重相对均衡。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指出当前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生态文学勃兴的现象,进而阐述了勃兴的原因,区分了生态文学种类,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B . 文章第六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何建明、肖亦农、李林樱、哲夫等人的作品,有力地支撑了本段观点。 C . 文章末段承接上文的论述,进一步指出生态文学发展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同时也点明了生态文学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 D . 文章从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哲学要义等方面说明生态文学的历史渊源和文学文化积淀基础,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体现了生态文学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B . 要想创造出更受读者欢迎的生态文学作品,就需要与生态保持联系,贯彻生态文明理念。 C . 生态文学在选材、立意等方面并非一成不变,它将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D . 生态文学一直从正面反映自然环境保护、赞美绿色和谐生态伦理,其价值必然超越文学。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①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②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③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④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⑤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⑥“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⑦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⑧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⑨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⑪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⑫“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⑬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⑭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⑮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⑯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⑰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⑱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⑲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⑳“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㉑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㉒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㉓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㉕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㉖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 . 本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 .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D . 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文章,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愧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
    2. (2)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3. (3)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二、 古诗文阅读(共4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 , 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②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余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③其年,授宁州剌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B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C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D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B . 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 . 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D . 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B . 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 C . 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离去。 D . 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之忧。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②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4.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春日咏梅花二首

    王初

    其一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其二

    青帝(注)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注释】青帝: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一第一句用写实手法,描写春天来临之前,梅花逢雪后银装素裹的美丽形象。 B . 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 C . 其二中一、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 D . 两首诗诗句朴素流畅,都是“以我观物”,使得春日梅花带有“我”的主观色彩。
    2. (2) 两首诗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2021高二下·乌鲁木齐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 (2) 《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3. (3)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4. (4) 《诗经·氓》中“”两句,写男子占卜婚事,卦象充满祥和,没有不吉利的征兆。
    5. (5)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升天之高的句子是“”。
    6. (6) 《逍遥游》中作者认为“”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域中,而无须有所待。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追根溯源,春节民俗的形成依赖于传统农耕文明,远古先民根据自然气候和万物生长特点深化了对岁年、节令的认知,其生产生活也大致随节气    ▲    而变化。久而久之,(     ▲     ) , 并以独具地域风情的风俗符号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

    ②   ▲     , 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工业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让人们逐步减少了对土地、气候等自然要素的依赖,附着在此基础上的节庆仪式也不断褪去原始的色彩。此外,新科技、新观念的涌现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这些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形式不断  ▲ 

    ③年俗确实在变。比如,“反向春运”“电子花灯”“旅游过年”……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福祉、传递情思。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中国传统年俗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换新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合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在凭借自身的生活智慧、思维方式与文化积淀,让春节民俗不断    ▲    , 由此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奔涌向前,推动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断丰富。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种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延展到人们的认知层面 B . 将这种认知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C . 人们将这种认知延展到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D . 这种认知将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律动    时过境迁    式微    吐故纳新 B . 更换    时过境迁    更新    推陈出新 C . 更换    日新月异    式微    推陈出新 D . 律动    日新月异    更新    吐故纳新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不断走俏,便捷与时尚成为人们以其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B . 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形式的正不断走俏,因其便捷与时尚的新符号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 C . 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D . 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    

        ▲      。可是,即使如此,      ▲       , 因为    ▲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 . ②④①③⑤ B . ②⑤③④① C . ④②①③⑤ D . ⑤②③④①
  • 8. (2021高二下·乌鲁木齐期末)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B .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令人深思。 C . 想到藤野先生,鲁迅就感觉增加了勇气,继续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绝的文字。 D . 有几个“慈样”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日本人选的2020年度汉字是“密”,实际上⑴,即“疏远”“隔离”,但在更深处又有对亲近的渴望。此刻,文学的作用凸显出来了。在仙台学医时,鲁迅从幻灯片上看到麻木的国人,于是想到医治人的灵魂比身体更重要,而文学就是疗愈灵魂的良药。阅读一部小说,就是⑵,这个世界可能是明亮的,也可能是阴暗的,甚至让人悲伤,但它有一个社交媒体所没有的优势,⑶ 。只有建立在“整体”基础上的共情和思考,才能对抗“碎片化”时代。

  • 10. 请对下列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①虽然挑战重重,打压频频,但中外科技合作机会窗口在扩大,中国战略回旋空间广阔。中国创新能力提高,除经济体量大、门类齐,还具有承接能力、配套能力、研发能力和人才丰富等优势,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不动摇,我国与世界不同创新类型国家仍可在优势领域开展强强合作或梯度创新合作。

    ②手握金刚钻,才揽瓷器活。掌握能够引领全球解决问题的科技实力,有利于掌握国际合作话语权。但从长远看,基础的理论、原创性概念与技术如能在中国大发展,才能说我们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了在更多领域领跑的后劲儿。

    ③科技自立自强,根在自立。何以自立?靠科学的繁荣,必须把繁荣科学作为自立自强的底层逻辑。何以自强?靠创造的能力,也就是引领跃升、赋能发展、激活人才。

四、写作(60分)
  • 11. (2021高二下·乌鲁木齐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2020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一场疫情改变了太多,而且还将对世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新冠疫情过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更有学者认为,“我们正见证人类历史大转折,世界快速向中国倾斜”。

      面对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是锐意“变”,还是坚守“不变”?为此,学校组织了一场讨论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认识、明确使命。请结合上述内容,选取一个或几个方面,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