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4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阅读理解(共18分)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有稀薄且不稳定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地表呈橘红色,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lì)________石。火星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但以往的探测发现了存在水的证据。

    火星探测是当前行星探测的重点目标。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首次开展火星探测开始,截至目前,人类已进行47次火星探测活动。火星,成为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最多的一颗行星。但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率却一直不高,其中着陆任务风险更高,成功率仅为45%。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火星软着陆技术。

    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穿越云霄天际,向火星进发,迈出了我国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拉开了向更遥远的深空探测的序幕。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总质量约5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火星车。“天问一号”飞行路径超过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1000倍。在这条孤寂、漫长的“行星际公路”上,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环绕器充当飞行器,它携带着陆巡视器,以近10万千米1小时的速度,飞行大约7个月,抵达火星轨道。

    “天问一号”飞抵火星,肩负哪些任务呢?它要探测三大科学问题:火星生命活动信息,火星的演化以及与类地行星的比较研究,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建立人类第二个息地的前景。“天问一号”探测的科学目标是: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

    当初与“天问一号”同时期发射的,还有美国“毅力号”以及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也均在今年2月份抵达了火星轨道。阿联酋“希望号”不在火星着陆,它的任务只是绕火星轨道运行至少一个火星年,收集的数据预计在9月份陆续传回地球。美国“毅力号”肩负着寻找火星古老生命迹象的任务,它是(qì)________今为止着陆于另外一个星球最大、最先进的探测器。“毅力号”还携带一架无人机,实现了无人机在另一个星球上首次飞行。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2000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对浩瀚宇宙发出惊天之问。千百年来,宇宙之“问”,牵引着人类涌动不止的好奇心,记录着探索太空的艰辛历程,也印刻着追求真理的坚韧笃定。

    (取材于冯华、余建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1年5月15日,距离地球3.2亿千米之外,“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稳稳落在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飞向遥远深空。它按照预先设计的精准轨道,在浩渺无垠的太空中飞行了202天,终于在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 , 从地火转移轨道进入到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火星捕获是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够被火星引力捕获,形成环绕轨道的机会只有一次。

    探测器,即携带着陆巡视器的环绕器,进入环火轨道后,又经过几次轨道调整,于2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在火星停泊轨道,环绕器针对预定着陆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天气等情况,开展了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着陆巡视器安全登陆做好准备。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降至“火星进入轨道”,自主完成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的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变身通信器,建立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为期约3个月的中继通信任务完成后,将在近火点进行制动降轨,进入“科学探测轨道”,变身探测器,运行一个火星年,执行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

    和环绕器告别后,着陆巡视器准备登陆火星。这是探测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阶段,人称“黑色七分钟”,“天问一号”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天问一号”采用弹道—升力式方案进入火星大气层,通过高速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动力减速等手段,又继承了嫦娥探测器悬停、避障等技术,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中国航天器首次登陆火星,就平安过关,令世界惊叹!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后,进入舱将着陆信息通过环绕器转发地面。进入舱和火星车先后完成坡道及太阳翼天线展开。一切准备就绪后,火星车自主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区域性、精细性的巡视探测。按任务要求,它拥有90个火星日的设计寿命。火星车在4月份被命名为“祝融号”。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驱散黑暗,带来温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寄寓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持续探索和自我超越之志。“天问一号”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据悉,我国计划在2030年开展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也会继续推动小行星探测和木星、土星等更远星球的探测工程。

    (取材于新华网、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的相关文章)

    1.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uàn) 息(qī) 石 (lì)今(qì) B . (zhuǎn) 息(xī) 石 (lì)今(qì) C . (zhuàn) 息(xī) 石 (lì)今(qì) D . (zhuǎn) 息(qī) 石 (lì)今(qì)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所以稀薄且不稳定。 B . 在太阳系地外行星中,人们只对火星探测情有独钟。 C . 火星以外的其他行星,我国尚未有探测器成功登陆。 D . 去年7月所发射的三个火星探测器都要在火星着陆。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几个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火星捕获:探测器在飞向火星过程中,被火星引力捕获,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 B . 绕:环绕器为确保着陆巡视器安全抵达预定区域,围绕火星停泊轨道进行探测。 C . 着: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运用减速悬停、避障等技术抵达火星表面。 D . 巡:着陆巡视器在科学探测轨道运行一个火星年,执行火星全球遥感探测任务。
    4. (4) 对上述两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航天重器以“嫦娥”“天问”“祝融”等命名,给严肃的科学研究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B . “天问一号”从发射到巡视火星需经历几个阶段,其中技术风险最高、最为关键的是登陆火星。 C . 史无前例地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的“天问一号”,在技术上超越了美国“毅力号”探测器。 D . 人类探测和研究火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寻找地外生命,也能够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5. (5) 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在火星探测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请分条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25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先妣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阖,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 ,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取材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孺人吴家桥 , 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 , 乃喜。

    (取材于归有光的《先批事略》)

    【注释】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子的封号,此是归有光对母亲的尊称。②吴家桥:有归光外祖父家居住地。③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④龃龉:比喻诵读不流利。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亦遂增                                  胜:美 B . 先妣之甚厚                              抚:对待 C . 吾妻来                                  归:回来 D . 弃物                                  靡:无
    2.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呱呱泣                                  母立于兹 B . 指叩门扉                              手阖门 C . 他日汝当用                              孺人吴家桥 D . 使人复葺南阁子                          劳苦若不谋夕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每月初三、初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B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C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 D .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慰问和赠送物品。
    4. (4)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②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5. (5) 归有光的散文,善于通过生活琐事来描写人物、抒发情感。请结合上面两段文字,简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母亲”形象、抒发作者情感的?
  • 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1. (1) 请解释“色难”与“游必有方”
    2. (2)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于“孝道”的主张,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三、古诗文(共25分)
  •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释】李纲,抗金名臣。本诗作于他被排挤而谪居武昌时。

    1.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极言牛劳动重、收获多,“千”是实指。 B . 第二句运用反问,强调牛积劳成疾后的境遇。 C . 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赞美病牛高尚的品格。 D .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
    2. (2) 下列各句中“牛”的意象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尘事久相弃,沈浮皆不知。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李远《闲居》) B . 雨歇河珠定,云开谷鸟还。田苗映林合,牛犊傍村闲。(李郢《夏日登信州北楼》) C . 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李建勋《田家三首》) D .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梅尧臣《耕牛》)
    3. (3) 本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陈情表》中表现作者内外无靠、孤苦伶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 (2)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描写了兰亭一带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
    3. (3)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蜀道山势险峻,水流湍急的环境。
    4. (4) 《离骚》中表现作者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5. (5) 《临安春雨初霁》中“”一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魂魄”。
  • 6. 小说中,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情节的发展背景的揭示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请从《红楼梦》中的贾政、贾雨村、刘姥姥、鸳鸯中任选一人,就其中某一方面的作用,来谈谈你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16分)
  • 7.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五味巷

    贾平凹

    ①长安城内有一条巷:北边为头,南边为尾,千百米长短;五丈一棵小柳,十丈一棵大柳。那柳都长得老高,一直突出两层木楼,巷面就全阴了,如进了深谷峡底;天只剩下一带,又尽被柳条割成一道儿的。路灯就藏在树中,远看隐隐约约,羞涩像云中半露的明月,近看光芒成束,乍长乍短在绿缝里激射。在巷头一抬脚起步,巷尾就有了响动,背着灯往巷里走,身影比人长,越走越长,人还在半巷,身影已到巷尾去了。巷中并无别的建筑,一堵侧墙下,孤零零站一竿铁管,安有龙头,那便是水站了;水站常常断水,家家少不了备有水瓮、水桶、水盆儿,水站来了水,一个才会说话的孩子喊一声“水来了!”全巷便被调动起来。缺水时节,地震时期,巷里是一个神经,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将军。巷北口有四间门面,一间卖醋,一间卖椒,一间卖盐,一间卖碱;巷南口又有一大铺,专售甘蔗,最受孩子喜爱,每天门口拥集很多,来了就赶,赶了又来。巷本无名,借得巷头巷尾酸辣苦咸甜,便“五味,五味”,从此命名叫开了。

    ②这巷子,离大街是最远的了,车从未从这里路过,或许就最保守着古老,也因保守的成分最多,便一直未被人注意过、改造过。但居民却看重这地方,住户越来越多,门窗越安越。东边木楼,从北向南,一百二十户,西边木楼,从南向北,一百零三户。门上窗上,挂竹帘的、吊门帘的、搭凉棚的、遮雨布的,一入巷口,各人一眼就可以看见自己门窗的标志。楼下的房子,没有一间不阴暗,楼上的房子,没有一间不裂缝;白天人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每一个门窗去,门窗杂乱无章,却谁也不曾走错过。

    ③这里每一个家里,都在体现着矛盾的统一:人都肥胖,而楼梯皆瘦,两个人不能并排,提水桶必须双手在前;房间都小,而立柜皆大,向高空发展,乱七八糟东西一股脑全塞进去;工资都少,而开销皆多,上养老,下育小,两个钱顶一个钱花,自由市场的鲜菜吃不起,只好跑远道去国营菜场排队;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家家看重孩子学习,巷内有一位老教师,人人器重。当然没有高干、中干住在这里,小车也不会来的,也就从不见交通警察,也不见一次戒严。他们在外从不管教别人,在家也不受人教管:夫妻平等,男回来早男做饭,女回来早女做饭。他们也谈论别人住水泥楼上的单元,但末了就数说那单元房住了憋气:一进房,门“砰”地关了,一座楼分成几十个世界。也谈论那些后有后院,前有篱笆花园的人家,但末了就又数说那平房住不惯:邻人相见,而不能相逾。他们害怕那种隔离,就越发维护着亲近,有生人找一家,家家都说得清楚:走哪个门,上哪个梯,拐哪个角,穿哪个廊。谁家娶熄妇,鞭炮一响,两边楼上楼下伸头去看,乐事的剪一把彩纸屑,撒下新郎新娘一头喜,夜里去看闹新房,吃一颗喜糖,说十句吉祥。谁说不出谁家大人的小名,谁家小孩的脾性呢?

    ④他们没有两家是乡党(同乡)的,汉,回,满,各种风俗。也没有说一种方言的,北京,上海,河南,陕西,南腔北调。人最杂,语言丰富,孩子从小就会说几种话,各家都会炒几种风味菜,除了外国人,哪儿来的人都能交谈,哪儿来的剧团,都要去看。坐在巷中,眼不能看四方,耳却能听八面,城内哪个商场办展销,哪个工厂办技术夜校,哪个书店卖高考复习资料?只要一家知道,家家便知道。北京开了什么会,他们要议论,某个球队出国得了冠军,他们要欢呼,哪个干部搞走私,他们要咒骂。议完了,笑完了,咒完了,就各自回家去安排各家的事情。因为房小钱少,夫妻也有吵的,孩子也有哭的。但一阵雷鸣电闪,立即便风平浪静,妻子依旧是乳,丈夫依旧是水,水乳交融,谁都是谁的俘虏;一个不笑,一个不走,两个笑了,孩子就乐,出来给人说:爸叫妈是冤家,妈叫爸是对头

    ⑤早上,是这个巷子最忙的时候。男的去买菜,排了豆腐队,又排萝卜队,女的给孩子穿衣,去炉子上烧水做饭。一家人匆匆吃了,但收拾打扮却费老长时间:女的头发要油光松软,裤子要线楞不倒,男子要领齐帽端,鞋光袜净,夫妻各自是对方的镜子,一切满意了,一溜一行自行车扛下楼,一声叮铃,千声呼应,头尾相接,出巷去了。中午巷中人少,孩子可以隔巷道打羽毛球。黄昏来了,巷中就一派悠闲:老头去喂鸟儿,小伙去养鱼,女人最喜育花。鸟笼就挂满楼窗和柳桠上,鱼缸是放在走廊、台阶上,花盆却苦于没处放,就用铁丝木板在窗外凌空吊一个凉台。这里的姑娘和月季,突然被发现,立即成了长安城内之最,五年之中,姑娘被各剧团吸收了十人,月季被植物园专家参观了五次。

    ⑥就是这么个巷子,开始有了声名,参观者愈来愈多了。八一年冬,我由郊外移居城内,天天上下班,都要路过这巷子,总是带了油盐酱醋瓶,去那巷头四间门面捎带,吃醋椒是酸辣,尝盐碱是咸苦。进了巷口,一直往南走,短短小巷,却用去我好多时间。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千缕思绪,万般感想。出了南巷口,见孩子们又拥集在甘蔗铺前啃甘蔗,吃得有滋有味,小孩吃,大人也吃。我便不禁两耳下陷坑,满口生津,走去也买一根,果然水分最多,糖分最浓,且甜味最长。

    (选自《贾平散文选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激射:不可以替换为“攒射”。此处形象地写出了路灯光透过树荫光芒成束、参差不齐的样子。 B . 稠:密、多,与“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稠”同义。此处写出居民对古老的五味巷的看重。 C . 一股脑:同“一古脑”,意为“全部、通通”。此处写出了住户柜子里的物品拥挤繁多、杂乱无章的状态。 D . 憋气:憋屈,不舒畅,“憋”笔画为15画。此处写出了五味巷的人们对狭小、密集的单元房生活的嫌恶。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描写了五味巷 位置、环境特点等,并解释“五味巷”名字的由来,既照应了文章标题,又与结尾形成呼应。 B . 第④段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在轻松风趣的语言中,叙说了五味巷居民充满情味的生活,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C . 第⑤段写到巷内姑娘和月季被发现后,成为长安城内之最,这里流露出作者对五味巷可能会受到打扰的担忧和不安。 D . 文章描写了五味巷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他们不戚戚于物质匮乏、身份低微,悠然乐观地面对生活。
    3. (3) 题目中的“五味”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 (4) 有人评价贾平凹散文,“平凡的素材,质朴的文笔,由于融入了‘情趣’的汁露,也能够获得无穷的艺术生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五、语言基础运用(共66分)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走街串巷的剪纸艺人,还有些劳动妇女,只用几片常见的彩纸、一把普通的剪刀,顷刻就能【甲】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地剪出各种花样。这种精湛的剪纸艺术,不需用炭笔勾稿,也不需有粉本画稿,全凭【乙】慧心巧手(丹青妙手)便可完成一件件艺术品,不能不令中外艺术家【丙】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剪纸艺术凭借独特艺术形式及蕴藏其中的纯真情感,①吸引、打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②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春节时,红艳艳的窗花吐送春光,花花绿绿的门笺迎风飘扬;元宵节上,品种繁多的灯花锦绣生辉,新房上的顶棚花金碧相映。③它们不仅向人们展示着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在祝寿婚庆等特殊场合所张贴的剪纸,多传达安康吉祥、万事如意的寓意。如松鹤比寿,牡丹蝙蝠比富贵,梅兰竹菊比君子,葫芦和石榴比多子多福等。这种托物寄意的手法,能够唤起人们感情的共鸣。

    人们【丁】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戏曲神话等,比如“包青天断案”“穆桂英挂帅”,也常通过窗花、灯花等形式被表现出来。这些艺术作品体现了人们对是非曲直的评判,对道德伦理的表达,往往让人驻足沉思。

    1. (1) 文中加点词能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至少选择两处进行修改。
  • 9.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 (1)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人看。”请以《红楼梦》《呐喊》中的一个人物为例,阐述这个观点。要求条理清晰,言之有据。150字左右。
    2. (2) 近日,众多学校组织了“唱支赞歌给党听”的合唱比赛活动。请描述比赛时的情景。要求:情感真挚,有细节描写。150字左右。
    3. (3) 丰台区作为北京城六区之一,在地理、物产、名胜古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今天的丰台,在经济、科技、交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请你就某一方面的特色,写一段文字,向外地朋友介绍丰台区。要求:语言简明,有吸引力。150字左右。
  • 10.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⑴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要不懈奋斗,“以青年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以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为己任,浴血拼搏,砥砺奋进,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也使中华大地焕发出蓬勃青春。

    请以“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⑵根据要求作文。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做一粒        的种子”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