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怀柔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1-10-26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17分)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材料二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节粮减损需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打牢基础:在收获环节,着力解决降水、干燥等突出问题;在储粮环节,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粮食损失可降低至2%以下;在运输环节,推广绿色、安全储粮技术;在加工环节,推广适度加工技术。

    以前,每到丰收时节,人们会到割过稻谷的田里拾稻穗。如今,这一场景在很多地方已成为历史。“新农机不断升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在天气条件较差、病虫害偏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实现粮食丰收,离不开农业基础装备的支撑。面对好形势,要继续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另外,投入科研力量,推进收割机等农用机械精细化、智能化,从源头减少浪费。

    科技储粮是粮企的命根子,减少损耗,延缓陈化,才能确保每颗粮食的安全。运输过程中的抛撒遗漏、储粮设施落后、过度加工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比如运输阶段,粮食从收购到加工如果反复打包拆包,易造成抛撒遗漏。可见,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速,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可以补齐粮食产后服务短板,不仅能减少浪费,还能帮农民解决粮食销售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对“粮食安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粮食基本自给,是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必要条件。 B . 新冠疫情期间,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保证。 C . 无论面对何种形势,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都是永恒的课题。 D .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科技核心技术的自立自强是底线。
    2.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强调了粮食对于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 B . 我国粮食生产“十七连丰”,说明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C . “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因为我国耕地数量已经突破“红线”。 D . “藏粮于地”的关键是保护耕地,而粮食的稳产增产必须依靠科技。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来说,节粮减损与粮食生产都要抓。 B . 节粮减损要依靠科技,同时还要提升人们的节约意识。 C . 事实证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D . 节粮减损就是增产增收,涉及粮食的产销储运等多个环节。
    4. (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在2021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保持了“十七连丰”,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人均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在新时期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背景下,仍需全方位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以“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二、文言文阅读(共24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传

    ①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兄友弟悌,多士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②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注】 , 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③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如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人有得《按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④维弟兄俱奉佛,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装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白、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乾元二年七月卒。

    (选自《旧唐书》,有删减)

    【注】痢:中医学病名。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士之    推:推重 B . 从不及   扈:制止 C . 即有所缺    缺:不足 D . 常蔬食    居:平时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赎兄罪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 . 非绘者所及也                  以兴怀 C . 辋水周舍下                    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 . 创意经图                      泉涓涓始流
    3. (3) 文中划波浪线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B . 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C . 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D . 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王维与其弟王缙关系融洽,且都是博学多才之人,尤其是王维以孝闻名,为母亲守丧,形销骨立。 B . 王维被安禄山挟持,但因受到可怜并没有遭受虐待,最终被迫接受官职,并作《凝碧诗》以求自保。 C . 王维在诗书画方面的成就都很高,特别是所绘山水云石的独到境界,一般绘画的人都不能企及。 D . 文章写王维在辋川的所作所为,以及其对佛教的虔诚和生活的简朴,充分体现了王维的淡泊性情。
    5. (5) 将下面文中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6. (6)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宽恕并重新任用王维。请根据本文内容,探究唐肃宗这样对待王维的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共22分)
  • 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溪【注】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乡居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面对美好的景物,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B . “老树着花无丑枝”一句,虽然体现出“闲意”,却也包含了人生易老的伤感。 C . 颈联写水中景物,抓住“蒲耳”与“沙石”的独特之处,使二者形象非常鲜明。 D . 本诗写景与抒情结合,边叙边议,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巧妙融合。
    2. (2) 这首诗使用了“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下面对其艺术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分别突出了蒲耳和沙石的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B . 本诗中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更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C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叠词和本诗一样,都强化了意境的宏远开阔。 D . 短短”和“平平”艺术效果显著,在描摹事物的同时,还使诗句音律和谐,节奏明快。
    3. (3)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本诗的颔联或颈联进行赏析。
  • 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忠贞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君主的失望之情:“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 (2) 李白在《蜀道难》结尾处发出了“,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叹息。
    3. (3)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叹惋之情跟杜甫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 (4) 李密自述从小孤苦伶仃:“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5. (5) 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写自己一仰一俯看到景物“”,信可乐也。
四、现代文阅读(本共27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曹积三

    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 , 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我感到一阵宽慰。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 , 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掏,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他说:“银幕,是神奇的王国,可以充分展示才情。艺术家描画人物,表现命运,可以呈现一种诗境和画境,让人羡慕。”我说:“艾老的许多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有画境,就像一幅幅电影的定格镜头,让人遐想,充满魅力。”他笑了。

    ⑤艾老夫妇对电影的喜爱与支持,让人心里暖暖的。1990年春天,我编罢《中国影人诗选》。想到这是历史上首部电影人的诗选,序请阳翰笙阳老写就,封面题字非艾青艾老莫属。我便把想法告诉了高瑛大姐,大姐爽快地说:“我去说,艾青肯定会答应的!”艾老果然满足了我的心愿。谁能料想,就在艾老为《中国影人诗选》题签后的第三天,1990年3月21日,他去中纪委招待所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编委扩大会时,跌倒在洗手间里,右臂不幸骨折。最后,时年八秩高龄的艾老,不得不切除了右肱骨头,装上了人造的假体。此后,再也无法自由运笔,挥毫题字了。

    ⑥《中国影人诗选》竟成为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题签!

    ⑦当我再去拜望艾老时,艾老满面春风,没有因为装了金属假肢而沮丧,尽管有说不出的痛苦,但坚强、坦然、幽默依然。高瑛大姐告诉我,艾老曾与探望他的诗人邹荻帆有过一番苦涩的趣谈,说道:“我这个人真奇怪,1957年打成右派之后,老是在右边出毛病。195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割麦子时,镰刀把右腿膝盖割了个大口子,一个多月不能治,也不能走,更不能打弯,受了很多罪。‘文革’期间,在连队阴暗的地窝子里住了五年多,里面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读‘圣书’,还要写这个写那个,又缺少营养,瞎了右眼。1988年在自己家小院里跌了一跤,右眼眶起了个大包,引起脑血肿。这一次又摔断了右胳膊,真是太巧了,都是发生在右边。”说罢,朗然一笑……

    ⑧艾老笑谈天灾人祸,风雨淡定,真乃豁达人生!

    ⑨诗坛的巨人走了,已经13年了,但悠长的岁月抹不去对他的敬重和怀念。这敬重和怀念,就是我们献给他永不凋零的红玫瑰。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驾鹤西去:对死亡的一种避讳说法,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 B . 命途多舛:舛,音chuǎn;这里指艾青的命运坎坷,屡受挫折。 C . 波诡云谲:意指艾青当时遭受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D . 古道热肠:形容艾青的夫人真诚质朴、待人热忱。
    2. (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艾青深受人们的敬重,这一点从其逝世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中可见一斑。 B . 诗人艾青命运多舛,其诗集曾被“禁借”,但作者仍读到了《大堰河》,并深受激励。 C . 作者对艾青家中的花木、葡萄架及葡萄的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安适、温馨的氛围。 D . 作者认为,艾青的诗歌和电影有相通之处,富有哲理,画境美,让人遐想,充满魅力。
    3. (3) 文章第⑦段,作者具体写了艾青与友人谈话时的一段内容,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4. (4) 结合全文,探究“红玫瑰”的内涵及作用。
    5. (5) 作者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请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谈一谈其中哪些“诗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 6. 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 (1)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如何管理好手机?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给同学们的倡议书。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2. (2) 进入高中以来,我们读过很多名著。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今天阅读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3. (3) 高中三年,我们常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循环往复,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看似单调寻常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别样的自然风景。请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你眼中的风景。要求:描写生动,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 7.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 (1) 根据要求作文。

      有的人认为,社会是个大齿轮,每个人都是被大齿轮驱动的小齿轮;有的则认为,在当今时代,“社会齿轮论”已经过时了,我们应勇于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证合理。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 (2) 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的心灵是敏感的。生活中的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学习中的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细节……都能让你平静的心湖泛起涟漪,让你感慨万千,催你奋进、促你升华……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