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4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 1.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6月17日圆满发射成功。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一里程碑式进展,认为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新平台。

      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17日在其官网上发表声明,祝贺中国同行向“天宫”空间站派驻首批航天员。该公司指出,中国向前迈出了新的自信一步,“我们一起可以做得更多……俄罗斯与中国将成为长期探索近太空和深空的可靠伙伴”。

      俄卫星通讯社指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俄《生意人报》谈及中国和俄罗斯航天项目的区别,技术科学副博士、航天领域专家卢卡舍维奇说,中国正在快速进步,“他们拥有长期太空探索计划。第一阶段是将人送入轨道,中国人已经做到了;第二阶段是建立空间站——他们正在这样做;第三阶段是登陆月球。中国航天活动目的非常明确且有计划,其成就令人羡慕”。他说,中国人不仅学会了飞上太空,还要学会在那里长时间生活、研究失重对人的影响等。

      日本 日本放送协会在报道中介绍了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相关情况。文中称,载人飞船上搭载的3名宇航员,将完成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去年,中国“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上月,中国的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正不断加速对宇宙的探索。中国将在下个月迎来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再一次彰显了中国的实力。

      日本共同社详细报道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情况,称中国上一次载人宇宙飞行是在2016年。下个月中国将迎来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为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正不断提高研发能力。

      日本每日新闻在报道中称,今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和核心舱,5月又成功发射了搭载此次三名航天员生活必需品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与这些飞船进行对接,并首次在太空进行空间站建设,中国向航天强国又迈进了一步。

      意大利 意大利最大通讯社安莎社报道称,中国新空间站的首批航天员已经启程,执行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中国朝着航天强国又迈出新的一步。该社详细介绍了中国此次载人飞行的四项主要任务和乘组三名航天员的情况,称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有望创造新的太空驻留纪录,他们的工作也将比以往更加复杂。该社还引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的话称,运载火箭末级绝大部分组件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这是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

    意大利《信使报》称,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们将第一次到达仍在建设中的新空间站。该报还报道了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和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过程。意大利《共和国报》报道称,中国正在一步步建造属于它的“天宫”。国际空间站预计将于2024年停止活动,届时中国人可能是唯一居住在地球轨道上的人。

    (取材于《光明日报》“中国向航天强国又迈进了一步”)

    材料二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2003年10月16日,随着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任务完成。2017年4月,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在顺利完成5个月的“太空快递”使命后,它最终陨落至南太平洋。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入“太空站时代”。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9年来,我国先后掌握了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以及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了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这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此之前,长征多型火箭接力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等我国空间站阶段的各项多类型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按照预定程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验证航天员空间站生活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助力我国载人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此次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期待未来在太空的地球轨道上印有五星红旗的中国空间站里,将留下世界各国航天员驻足的脚步,并与中国航天员一道,共同探索和促进人类文明迈向更高台阶。

    (取材于《光明日报》“探索浩瀚宇宙 建设航天强国”)

    材料三

    2021年4月29日,时值第六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之际,40余位两院院士会聚一堂,共襄一场航空航天领域的学术盛宴,畅想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未来。

    从基础研究到重大工程,未来几年,我国将同步推进小行星探测、深空探测、重型火箭研发等多个重要项目,中国航天由“跟跑”到“领跑”,前沿科技取得巨大突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嫦娥四号月球登陆、天宫空间站建设表明,我国在太空探索中已然走在世界前列。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气候、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多种问题的严峻考验。对宇宙太空的探索,正是为了寻求解决我们所面临问题的一部分。人类太空探索需要航天技术支撑,这将促进相应技术发展,带动科学技术整体进步,以期造福人类。可以说,建设空间站、探索外太空,将是人类社会探寻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目标。

    空天飞行研究正是其一。“空天飞行将推动实现革命性的空天航班、全球快速运输等工程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副总经理魏毅寅介绍,这些技术难题在近期也许会取得新的突破,接下来要做的是进行技术验证、飞行验证、临近空间宽域飞行试验等。加快推动空天飞行器技术发展,人类实现自由进入太空、建设太空信息港和地外天体基地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我们在关注航天事业技术发展时,更要关注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航天精神。从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特点的老一辈航天人精神,到将“热爱祖国”作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再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如何将这些航天精神转化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强大力量。戚发轫表示,航天事业发展到现在,新问题新挑战会不断涌现,新一代航天人的使命任务比老一代光荣艰巨。“老一代航天人当年是解决‘有无问题’,别人有的我们要有;新一代航天人要解决‘别人有的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好,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问题。”

    在单忠德看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重视科研人员的主体作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科学研究过程是漫长且枯燥的需要大家肯吃苦,能坚持,愿意为国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不断地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才能够实现共同发展。

    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深刻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既要传承航天精神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还要营造创新文化,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去主动加速创新,共同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取材于《光明日报》“四十余位院士问天问月问星河”)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际社会赞誉,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新平台。 B . 俄罗斯同行在其官网上祝贺中国第一次向太空派驻航天员。 C . 日本称中国为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正不断提高研发能力。 D . 意大利媒体关注到运载火箭末级绝大部分组件的安全处理。
    2. (2) 根据材料一,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次发射任务的成功,彰显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实力。 B . 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太空进行空间站建设。 C . 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将长时间在太空中完成最费时的飞行任务。 D . 预计到2024年,中国人将是唯一居住在地球轨道上的人。
    3. (3) 根据材料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还需要验证的技术有(   )
      A .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 B .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C . “太空快递”技术 D . 航天员空间站生活的关键技术
    4.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目前,我国已正式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战略任务的序幕。 B . 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行技术已处于世界首位。 C . 空天飞行器研究将推动实现人类自由进入太空和建设太空的梦想。 D . 用技术造福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目标。
    5. (5)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述中国航天事业如何进一步发展。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黠鼠赋

    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床而止之                 拊:拍    

      ②使童子之                 烛:火烛

      ③有中空                   橐:袋子

      ④此鼠之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看见

      为何声                   向:刚才

      龟狩麟                   登:捉取

      在其为智也?             乌:何,哪里

      ⑧余而笑                   俛:同“俯”,低头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⑤⑦ D . ⑥⑧
    2. (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讲述了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脱逃的的故事。 B . 本文中“鼠之黠”表现在其用声音引人注意,装死以逃脱。 C . 本文说明最有智慧的人类被老鼠欺骗的原因全在心善好奇。 D . 本文告诉我们做事应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
    3. (3)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4. (4) 本篇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洋溢着浓厚的情趣,又渗透着深永的哲理。“趣幽旨深”,蓄理在中,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
  • 3. 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③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简要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特点?就君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结合所学,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念奴娇·过洞庭【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 (1) 下列对张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 B . “短发”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C . 下阙“尽吸”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 D . 本词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全都和谐相融,给人以光明澄澈之感。
    2. (2) 文中“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句中,“襟袖”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  )
      A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B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C .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D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3) 张词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5.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
    1.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描绘出了一幅春日畅游图:“莫春者,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2. (2)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为人君如果“不念”,就会“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就难以“永保无疆之休”。
    3. (3) 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宋代苏洵《六国论》开篇“六国破灭,,战不善,”,这个认识发人深省。 
    4. (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爱纷奢”的秦统治者 “?”批判其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
    5. (5) 杜甫《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出了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的凄凉心境。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①早晨醒来便听见哗哗哗的雨声。拉开窗帘就看到了从黑云里倾泻而下的闪着些微亮光的雨条。到俄罗斯一周了,走到哪里都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今天遇到下雨了。有阳光又有雨,当是感受俄罗斯大地自然天象变幻的一个难得的完满

       ②冒雨去图拉,拜谒托尔斯泰。车经过图拉城时,雨,时下时停,出图拉城时,就看到远方天际一抹蓝天了。拐过两个交叉弯道,看到很长的林木遮蔽下的围墙和一个阔大的门,这就是托翁自己命名的“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庄园故居了。

        ③站在宽大的门口,一眼看见两排整齐高大的白桦树的甬道,通向林木笼罩的深处。甬道尽头往右拐进去,是一座涂成黄色的两层小楼,这是托尔斯泰的居室和写作间。在这座托尔斯泰写作和生活的黄色小楼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该算作院子吧。小院的三面,是稠密到几乎不透阳光的树林,林间长满杂草,俨然一种森林的气息。楼前的这方小院,除了供人走的台阶下的土路,也都栽种着花草,却不是精细的管理,完全是自由生长的泼势。

       ④花草园子里有一棵合抱粗的树,不见一片绿叶,粗壮的枝股和细细的枝条,赤裸在空中,在四周一片浓密的绿叶的背景下,这棵树让人感到一种死亡的凄凉

       ⑤我初看到这棵枯死的树时,贸然想到的是,它与周围的景致太不协调了,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

       ⑥枯枝上挂着一只金黄色的铜钟。托尔斯泰是贵族,却愿去帮助那些寻找救助的贫苦人,久而久之,那些四野八乡遭遇困境的乡民便寻到这个庄园来。托尔斯泰在楼前院子这棵树上挂的这只铜钟,是供寻访的穷人拉响的,听到响声,托尔斯泰就会放下笔推开稿纸,把敲钟的穷人请进楼里,听其诉叙困难和冤屈,然后给予帮扶救助。

       ⑦据说有时竟会在这棵树下发生排队等候敲钟的事。曾经有多少穷人贫民憋着一肚子酸楚和一缕温暖的希望攥住那根绳子,敲响了这只铜钟,然后走进了小楼会客厅,然后对着胡须垂到胸膛的这位作家倾诉,然后得到托尔斯泰的救助脱离困境。

      ⑧这棵曾经给穷人和贫民以生存希望的树已经死了,干枯的枝条呈着黑色,枝干上的树皮有一二处剥落,那只金黄色的铜钟静静地悬空吊着,虽依原样系着一条皮绳,却再也不会有谁扯拉了。救助穷人的托尔斯泰去世已近百年,这棵树大约也徒感寂寞,已经失去了承载穷人希望的自信和骄傲,随托翁去了。

       ⑨托翁晚年竟然执意要亲手打造一双皮靴,而且果真打造出来了,而且很精美很结实也很实用。我自然惊讶这位伟大作家除了把笔的效能发挥到了无可企及的天分之外,还有无师自通操作刀剪锥针制作皮靴的一双巧手;我自然也会想到这位既是贵族庄园主又是赫赫盛名的作家,绝不会吝啬一双靴子的小钱而停下笔来拎起牛皮;然而,他彻底腻歪了已往的贵族生活,以亲自操刀捏锥,表示一种背离,一种转向。

    ⑩托尔斯泰把他精心制作的这双皮靴送给一位评论家朋友。这位评论家惊讶不已,反复欣赏之后,郑重地把这双皮靴摆到书架上,紧挨着托尔斯泰之前送给他的十二卷文集排列着,然后说:这是你的第十三卷作品。

    ⑪这是俄罗斯人以素有的幽默方式,表达出对一位伟大作家最到位最深刻的理解。

      ⑫我真幸运,在林中的这块草地上领受到了明媚的阳光。

    ⑬雨在我专注于黄色小楼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照片一页手稿的时候,完全结束了。头顶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自在悬浮着的又白又亮的云。林子顶梢墨绿的叶子也清亮柔媚起来。阳光从枝叶的空隙投到林子里的硬质土路上,洒在小小的聚蓄着雨水的坑洼里,更显一种明媚

             (取材于陈忠实《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完满:完整圆满,没有遗憾。 B . 凄凉:环境孤寂冷落,悲凉。 C . 腻歪:关系亲密,令人羡慕。 D . 明媚:明丽妩媚,赏心悦目。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感受过俄罗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再感受雨天,才能全面了解俄罗斯自然天象的变幻。 B . 托尔斯泰晚年执意要打造一双很精美很结实的皮靴,作者认为是他想放弃写作和已腻歪了的贵族生活。 C . 托尔斯泰庄园故居三面围着的稠密的树林,更衬出那棵挂着金黄色铜钟的没有一片绿叶的大树的凄凉。 D . 评论家郑重地把托尔斯泰制作的皮靴摆到书架上,说明他已由最初的惊讶,转而对作家的行为充满敬意。
    3. (3) 文中说,“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请分析作者内心震撼的原因。
    4. (4) 以“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7. 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金陵十二钗”(正册)是《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中作者极力塑造的十二位女孩子,也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组经典的艺术形象。

    1. (1) 写出正册“金陵十二钗”中任意四个人的名字。
    2. (2) 从正册“金陵十二钗”中任选一个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物,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她或不喜欢她。要求:结合作品内容;观点明确;表达顺畅。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 8. 语言积累与运用。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样杰出的诗句。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  甲  (心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向。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  乙  (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儒家式的温柔敦厚载道言志、道家式的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佛家式的拈花一笑妙悟真如,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中国文化人最  丙  (熟习/熟悉)的是儒家式的,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道家式和佛家式的。

    1. (1)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心情    更    熟习 B . 激情    更    熟悉 C . 心情    但    熟悉 D . 激情    但    熟习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三个短句。
  • 9.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择水而居,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如“淇水汤汤”“曲水流觞”“酾酒临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校将举办“水文化探源”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面是一组关于“水”的成语,请你任选其中一个,从“水的特点及带给人的启示”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①流水不腐        ②水清无鱼       ③源清流洁      ④海不厌深

    2. (2) 如果让你参与策划,你会在活动中设计一个怎样的核心环节?请说说理由。要求:简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
    3. (3) 人们说“水无常形”,它总是因时、因势而变;人们又说“上善若水”,因为水无欲无争,又成人之美……请以“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认识、抒发情感。
  • 10.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按要求写作。将文章标题抄在答题卡上。

    ⑴适逢党的百年华诞,在中国载人航天即将跨入第三十个年头之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唤起了中国人更多的激情和格外的感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正为国效力的青年,平均年龄33岁。回想1955年,44岁的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终于实现了把他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初心。时代变迁,无数青年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奉献,脚踏实地努力,越战越勇,书写出独有的自信、执着和担当,跑好了属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青年与时代”为题作文。要求:感情真挚,有时代感;恰当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⑵请以下面这段文字为开头(将其抄在作文纸上),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少于700字(开头所引文字不计入700字内)。要求:立意积极,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

    (开头)窗子始终开着,已经快两个月了。没有人将它收起,那美丽的窗帘在窗外随风尽情飘舞,像一朵红色的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