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张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末考试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词的研读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叶嘉莹先生在口述自传的结尾这样说。在最痛苦的时候,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自己。

    叶先生拈取的这条线索,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苏轼的坎坷遭际和乐观性格为大家所熟知,而叶先生这次讲苏轼,不是强调苏轼如何旷达地应对外界打击,而是在苏轼的痛苦面前停一停、凝心看一看,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

    “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叶先生讲:“古人常常以为柳絮就是柳树开的花,这个花不是万紫千红地开在树上,它只要一张开,马上就被风吹走了。它也叫花,可是它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能留在树上。”而苏轼本人的经历,正是二十二岁中进士以后,几年间母亲、父亲相继离世,苏轼守孝六年,再回京时已是新党当政。他不肯委蛇附和,直陈新法之弊的结果是被新党一贬再贬,从杭州到密州再到湖州,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之后又被弃置黄州,此时看见“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杨花,感慨自然很深。

    叶嘉莹先生并不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更进一步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体验转化、升华的努力。苏轼像春末柳絮一样身经风吹雨打,却“不恨此花飞尽”,没有因此封闭自己、日日舔舐伤口,而是“恨西园、落红难缀”。此处叶先生特别提醒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能只顾及意思就点断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定要按照词牌的牌调断为三句,“杨花点点”之后停顿,且末四字注意“是/离人泪”的停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出来,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缠绵悱恻、欲语还休的情意。

    因有苦痛,才会努力拂拭心上阴影;抟揉苦痛为辞章,心影在吟唱中渐渐变得通透,像天上的云影一样不再翳蔽日光,而是与日色交相辉映,共成一幅可以欣赏玩味的景象。此时心影已无须拂去,它成为人生的底色,带来人格的厚度、笔下的滋味。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概念,正是在辞章中得到升华的苦痛与词调的音声之美结合而成的样态,是借由书写吟唱实现的对苦痛的超越,而这也是叶先生本人的生命体验。

    在“弱德之美”的审美取向下,叶嘉莹先生更多地选取词人的“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吷庵手批东坡词》)。即使策马直闯金营如入无人之境的辛弃疾,叶先生也是选他悲慨秋日的《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来讲。在“木落江冷”的秋日,辛弃疾烦闷填心、大发牢骚:“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文章立言得以留名青史固然是好,却不是他辛稼轩一辈子最想做成的事业。接到故人书信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忘却莼鲈”,他只有一声叹息:“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太史公当年为了完成著书之志,遭受大辱仍未肯轻易赴死,稼轩唯有向他寻得一点安慰和支持。叶先生参透这一层,替稼轩把心底的话说出:“我有我要完成的东西,我还没有完成,我总希望有一个最后的机会能够把它完成。”这种隐忍中有坚守、豪放中见悲哀的风格,正是“弱德之美”。

    (摘编自郑子欣《中华读书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最痛苦时候的自己,并从中寻找到力量,这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 B . 叶先生对苏轼词的解读不是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而是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升华的努力。 C . 解读苏轼为酬和章质夫而作的词,叶先生坚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的情意。 D . 辛弃疾反对靠文章立言而留名青史,他的志向是为国效力,收复北方失地,但无奈的是事与愿违。
    2.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词句“似花还似非花”,是为了解读苏轼面对痛苦的复杂心情。 B . 苏轼虽经风吹雨打,但并没有被苦痛击垮,这可以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品读出来。 C .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重点解读词人面对苦痛的人生态度,逐层深入,归结出“弱德之美”的概念。 D . 文章最后一段,辛弃疾在悲慨秋日的词中引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坚守。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从解读苏轼在最痛苦时期写作的词入手,才能对苏轼的思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B . 抟揉苦痛为辞章,借由书写吟唱诗词实现对苦痛的超越,这也是叶先生的生命体验。 C . 叶先生解读辛弃疾时更多选取“幽咽怨断之音”,这是受“弱德之美”审美取向的影响。 D . 文章最后一段中写辛弃疾的故人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其实这是对辛弃疾的误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旗手

    石钟山

    四年中,前国旗手崔成在国旗下站了究竟有多少回自己恐怕也无法说清了。

    当兵第二年的时候,他站了一班八点到十点的岗。上岗之前,肚子就有些隐隐的疼,他并没有把这疼当回事,他准时接了岗。当他站在哨位时,疼痛却愈来愈烈了。此时,正有外国一个军事代表团在中央领导的陪同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观。

    疼痛使他的脸色苍白起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帽檐下涌了出来,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时间一分分流逝着,外国军事代表团参观完了天安门城楼,又向广场走来。崔成的身体因疼痛哆嗦起来,就在这时,一个外军上将冲他举起了照相机,也就是在那一瞬,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把自己站成了一个标准的国旗手。在外宾面前,他露出了中国军人的微笑,闪光灯闪过,外军上将冲他举起了大拇指,他礼貌地用目光向上将问候。接下来,所有外宾成员,都以他和国旗为背景纷纷留影。他忘记了时空,此时只觉得全中国十二亿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有父亲的目光,有母亲的目光,还有所有家乡亲人的目光,以及眼前这些外宾的目光。

    他的眼前一片国旗的色彩。

    他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那一次,他在医院里住了十几天。

    有一段时间,父亲一连好些天也没有给他来信,他一封又一封地给家里写了许多信,父亲也没有回信。

    就在那一天,他正在哨位上,父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以为自己的眼花了,眨了好几次,他才相信眼前就是自己的父亲。

    父亲解下背在身上的包坐了下来。

    父亲说:俺替你娘来看看你。

    父亲说这话时,显得一脸平静。他凝视着父亲,两年没见,父亲似乎老了许多,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着。他在心里热热地叫了一声:爹——

    父亲又说:这辈子俺能亲眼看见俺儿在这儿站岗放哨就知足了。父亲说到这儿,声音哽咽了。他看见了父亲眼角的泪花。

    他在心里又叫了一声:爹——

    父亲说:你娘没这个福了。

    他的心疼了一下,预感到了什么,但他此时只能用目光望着父亲。

    父亲又说:你娘一定让俺来看看你,俺不来,你娘闭不了眼呐。”

    “轰”的一声,他的预感得到证实,眼泪夺眶而出,他在心里惊天动地地叫了一声:娘——

    父亲还说:这回你娘的眼睛该闭上了,她去时一直喊你的名字;你爹你娘就你这么一个娃,她放心不下哩;俺想过发封电报让你回去,可俺又想,国旗咋能没人站岗哩,俺还是硬下心没给你发电报。

    娘呀——他在心里这么叫过,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父亲在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火车票:儿呀,俺知道你忙,下车时就买了回去的票,你站岗吧,爹啥都看见了,回去时在你娘坟前说一声,你娘也该闭眼了。

    爹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走入匆匆的人流中,在他的泪眼里消失了。

    下岗之后,他赶到火车站,父亲坐的那趟列车已经启动了,他只看见父亲从车窗里伸出的一只手。

    他冲着火车大喊着:爹呀——他站在那里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崔成当满三年兵之后,哨位上发生了一件事。那一天,他刚上岗不久,看见了一位中年母亲。那位母亲似乎在这里等了许久,看到他,似乎也认出了他,长长地吁了口气,然后说:终于见到你了,你还记得我们娘儿俩吗?

    那位母亲又说:我女儿昨天离开了我,她得的是白血病。说到这儿,母亲轻轻地啜泣起来。

    他的心疼了一下。

    母亲接着说下去:我知道这病是治不好的,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想亲眼看一次升国旗,本来想等她的病好转一些带她来看看,没想到昨晚她就走了。母亲再也说不下去。他的喉头也一阵发紧,眼前闪过小女孩那双又黑又亮、对这个世界无比留恋、憧憬的目光。他的眼睛模糊了。

    后来,那位母亲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我女儿托我捎给你的,她说这照片上也有你,让我一定送给你一张,她说也让你记住她,她叫英英。

    一晃离开国旗中队已经半年有余了,每天清晨,不管阴晴雨雪,他都能准时醒来。每天醒来时都是当天的升旗时间。他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床头贴着的那面小国旗,那面小国旗是他们这些复员老兵的纪念。此时他觉得那面小国旗正在一点点变大,正在他的头顶迎风招展。他似乎又站在了国旗下,听着猎猎的国旗声在耳边响成一片。

    (有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的一句“可俺又想,国旗咋能没人站岗哩”,既写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对儿子工作的支持,更写出了普通老百姓对于国旗、对于祖国的感情。 B . “他的眼前一片国旗的色彩”写出了崔成此时脑子中只有国旗代表的是祖国的荣誉这一想法,也写出了肚子的疼痛让他已经无法思考其他事情的事实。 C . 小说写了发生在国旗手站岗时的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从三个侧面写出了国旗手、外宾、父亲、小女孩等不同的人对于国旗相同的感情。 D . 国旗手离开国旗中队已经半年,他每天早上还是在升旗时刻准时醒来,表明了他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已深深根植在了心里。
    2. (2) 小说写到国旗手四次心里呼喊爹娘,请分析每次呼喊所包含的情感。
    3. (3) 小说题目为“国旗手”,国旗手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研发成为国际医学界和各国民众最为关切的议题之一。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传染病学权威专家EricRubin表示,疫苗的制造是一个耗时漫长且机理复杂的过程,新冠疫苗的研发目前以D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最为理想,但还需要通过后期临床试验进一步对人体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他对获取到理想的新冠肺炎疫苗充满信心:“开始一个疫苗项目,通常需要10多年的时间,我们已经能够将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浓缩成几个月,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选编自《腾讯医学ME大会:从生命痛点出发探索医学科普进化之路》中国网2020年11月10日)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军志]国内外对于疫苗的上市应用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目前,我国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开展新冠疫苗的紧急研制,各类疫苗在临床前研究的过程、技术特点和要求都有所不同。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必须完成药学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首先,是药学方面研究,主要包括菌毒种和细胞库建立、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等。这主要是建立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制备出合格的疫苗样品。第二,是有效性研究。获得疫苗样品后,采用感染动物模型(比如新冠病毒的猴感染模型和鼠感染模型)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这个结果可用来推算临床研究的剂量和程序。第三,是疫苗安全性评价。针对新发传染病至少要进行动物单次给药(急性)毒性和重复性给药(长期毒性)评价。总的来说,首先要生产出合格的疫苗样品,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安全有效性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国家对于疫苗研发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法规可以遵循,这些法规和技术要求和WHO等国际上的标准是相一致的。目前,中国疫苗领域的科学家正按照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一方面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一方面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在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疫苗研究应用。我们正在不断地听到他们传来的好消息,这将为全球最终彻底战胜疫情提供坚实的支撑。

    (选编自2020年0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材料三:

    张工指出,新冠病毒疫苗早日研发成功并上市应用,对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终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国际科研领域最主要、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苗研发工作,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出发,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力争早日取得突破。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上来,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坚决打赢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疫情防控攻坚战。

    张工强调,要尊重科学规律,坚守安全底线,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开展研究,建立完善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以科学严谨、安全为先的态度,积极稳妥地推动研发工作的进行。要及时总结经验,强化研审联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疫苗上市做好持续跟踪服务。要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国际合作,与研究者、合作者以及监管机构密切配合,充分保障各方权益,规范务实高效做好工作,积极推动疫苗早日上市。

    (选编自2020年10月14日中国市场监管报)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疫苗的研究是在与病魔较量,与时间赛跑,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干成了过去10多年才能干成的工作,跑赢了病魔。 B . 一款疫苗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要进行药学方面研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这些环节都要符合国际技术法规的要求。 C . 目前,中国疫苗领城的科学家正严格遵照各种疫苗的研究过程、技术特点和要求开展研究。 D . 夺取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一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一要争取新冠病毒疫苗早日研发成功,上市应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研发出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是目前彻底消除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各国科学家急需研究攻克的课题。 B . 要取得与病魔较量的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胜利,一要靠坚强的领导,二要靠各方的通力合作,三要靠科学的力量。 C . 不管研制哪种疫苗,都首先要研究出工艺和质量标准,制备出合格的疫苗样品,才能保证以后的研究环节有意义。 D . 一款疫苗经过临床药学方面、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严格规范性研究后,就可以保证人体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3) 如何处理新冠疫苗急需早日上市和制造需时漫长且机理复杂之间的矛盾?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 , 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已而其子又有佥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

    (选自《元史·许衡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B .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C .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D .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 B . 世祖,皇帝的庙号。庙号始于殷代,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C . 元年,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 D . 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许衡热爱学习,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加上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 B . 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的他就不接受。 C . 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词严,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 D . 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②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
  • 5. (2018高三上·辽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释】①高启:明初著名诗人。诗人曾于吴淞青丘隐居,一日傍晚外出散步,有感而作此诗。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 (1)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一项是(    )
      A . 首联交代行踪,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 B . 颔联炼字准确, “翻”和 “拂”表现出江村动物的生机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C . 颈联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捕鱼的小艇停在渡口,人们自然可以想象白天渔夫劳动的欢欣,而树林外不时传来缫丝的纺车声,可见农妇们正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 D . 尾联点明黄梅时节,以雨后一路蛙鸣声增添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2. (2) 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五、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一句写出了南朝未文帝的惨败,和前年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2. (2) 《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公瑾谈笑自若地指挥军队,横江而来的强敌顿时化为灰烬的两句是
六、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地         了贫困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舞台上的“剧中人”,更是书写民族史诗的“剧作者”。我们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         ),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颓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贫困群众脱贫并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业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他们 的精神,激发了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干劲,使他们从内心生发出依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力量,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在广大贫困地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他们精神成长的激励和精神意志的激发,正是在此意义上筑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根基,促进中华民族坚强有力地迈入精神上“强起来”的新时代。这种伟大实践所焕发的精神力量,也赢得了全社会对贫困群众的人生尊严、公平权利、均等机会、能力素质、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的关注和尊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一种具有文明意味的文化探索和文化实践,更是经济上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经济基础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彰显  历练  自食其力  蔚然成风 B . 彰显  锻炼  自力更生  蔚然成风 C . 凸现  锻炼  自食其力  靡然成风 D . 凸现  历练  自力更生  靡然成风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将扶志、扶智和扶贫相结合 B . 将扶志、扶智和扶贫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C . 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 D . 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上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经济基础,更是一种具有文明意味的文化探索和文化实践。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一种具有文明意味的文化探索和文化实践,更是经济上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经济基础。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上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经济基础,更是一种具有文明意味的文化探索和文化实践。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经济,不仅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一种具有文明意味的文化探索和文化实践。
七、语言表达
  • 8. (2021高二下·成都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家长认为,父母高,孩子一定就很高。这种说法不太科学。,其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科学研究显示,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一般来说,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就提醒家长要尽早干预孩子的身高发育,如果干预过晚, 。大量研究表明, ,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1日,将211名在京作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了全面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八、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段时间以来,“乘风破浪”成为热词。乘风破浪,体现为一种豪迈的志向,彰显着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乘风破浪,他们以奉献精神和求实态度击退了疫魔;北斗的研制者乘风破浪,他们以自主创新的力量为中国人争了气;嫦娥五号的科学家乘风破浪,他们的科技成果让世界瞩目。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乘风破浪,他们立足平凡岗位拼搏进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数个“我”集合成“我们”,乘风破浪、砥砺奋进,为同心筑梦写下一个个生动的注脚。

    读完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