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6高二下·桓台月考)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 乙醇燃烧 C .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 氧化钙溶于水
  • 2. 室温下将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l的盐酸和醋酸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 . 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H2一样多 B . 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反应开始时产生H2的速率相等 C . 分别加入NaOH固体恰好中和后,两溶液的pH相同 D . 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溶液的pH;盐酸大于醋酸
  • 3. 对于常温下0.1 mol·L-1氨水和0.1 mol·L-1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1 mol·L-1氨水,溶液的pH=13 B . 向0.1 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 增大 C . 0.1 mol·L-1醋酸溶液中:c(H+)=c(CH3COO-) D . 向0.1 mol·L-1醋酸中加入少量水,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 4. 374 ℃、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 , 由此可知超临界水 (    )
    A . 显中性,pH等于7 B . Kw小于10-14 C . 显酸性,pH小于7 D . 水的导电能力增强
  •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 、Cl- B .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 C . =1×10-13mol/L的溶液中: 、Ca2+、Cl- D . 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K+、Na+
  • 6. (2020高二上·乾安月考)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B . 反应CaCO3(s)=CaO(s)+CO2(g)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ΔH<0 C . 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D . 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 7. 已知稀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1mol (NH4)2SO4时ΔH= -24.2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kJ·mol-1。则NH3·H2O的电离热ΔH等于(    )
    A . -69.4kJ·mol-1 B . -45.2kJ·mol-1 C . +69.4kJ·mol-1 D . +45.2kJ·mol-1
  • 8. 醋酸铅因有甜味而被称为“铅糖”,有毒但能入药,又知(CH3COO)2Pb可溶于水,硝酸铅溶液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2CH3COO=(CH3COO)2P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0.1 mol·L1的“铅糖”溶液中c(Pb2)<0.1 mol·L1 B . “铅糖”是强电解质 C . “铅糖”是共价化合物 D . “铅糖”溶液的导电性可能很弱
  • 9. 用 0.50mol•L﹣1NaOH标准液10.00mL,将未知浓度的盐酸20.00mL恰好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滴定完毕,滴定管尖嘴悬有一滴液体,则所测的盐酸浓度偏大 B . 用量筒量取上述盐酸 C . 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液体恰好褪色 D . 盐酸的浓度为1.00 mol•L﹣1
  • 10.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 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 实验(c)中若用NaOH固体测定,则测定结果偏高
  • 11. 关节炎首次发作一般在寒冷季节,原因是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NaUr),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是:①HUr(aq)+H2O(1)⇌Ur-(aq)+H3O+(aq) ② Ur-(aq)+Na+(aq)⇌NaUr(s)∆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降低温度,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 B . 反应②正方向是吸热反应 C . 降低关节滑液中HUr及Na+含量是治疗方法之一 D . 关节保暖可以缓解疼痛,原理是平衡②逆向移动
  • 12.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白醋放入锥形瓶中 B . 称取4.0 g NaOH放到1 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1.00 mol·L1NaOH标准溶液 C . 用NaOH溶液滴定白醋,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为滴定终点 D . 滴定时眼睛要注视着滴定管内NaOH溶液的液面变化,防止滴定过量
  • 13. 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0 B . 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O·+OH·+H2O(g)=COOH·+H2 C . 步骤⑤只有非极性键H-H键形成 D .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1.86eV
二、多选题
  • 14. 一定温度下,在3个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反应2X(g)+Y(g)⇌Z(g)ΔH,达到平衡。相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 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 mol·L-1

    c(X)

    c(Y)

    c(Z)

    c(Z)

    I

    400

    0.20

    0.10

    0

    0.080

    II

    400

    0.40

    0.20

    0

    a

    III

    500

    0.20

    0.10

    0

    0.025

    A . 平衡时,X的转化率:II>I B . 平衡常数:K(II)>K(I) C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III<I D . a=0.16
  • 15. 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H4(g)+CO2(g) 2H2(g)+2CO(g) ∆H=+247.1 kJ·mol-1

    H2(g)+CO2(g) H2O(g)+CO(g) ∆H=+41.2kJ·mol-1

    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n(CH4)∶n(CO2)=1∶1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曲线A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 .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C . 相同条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剂能使曲线A和曲线B相重叠 D . 恒压、800K、n(CH4)∶n(CO2)=1∶1条件下,反应至CH4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改变除温度外的特定条件继续反应,CH4转化率能达到Y点的值
三、填空题
  • 16.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 (1) 若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v(N2)=。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2. (2) 平衡后,若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一项)。
    3. (3) 若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Δ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T/℃

      200

      300

      400

      K

      K1

      K2

      0.5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K2(填“<、>、=”)

      ②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当测得NH3、N2和H2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和1mol时,则该反应的v(N2)v(N2)(填“<、>、=”)。

  • 17. 碳酸及碳酸盐与自然界碳的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1. (1) 已知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 + H+的平衡常数K1=。(已知10-5.60=2.5×10-6)
    2. (2) 已知H2CO3的第二级电离常数Ka2=5.6×10-11 , HClO的电离常数K=3.0×10-8 , 写出下列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少量Cl2通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中:

      b.少量CO2通入过量的NaClO溶液中:

    3. (3) 人体血液里主要通过碳酸氢盐缓冲体系( )维持pH稳定。已知正常人体血液在正常体温时,H2CO3的一级电离常数Ka1=10-6.1 ,1g2=0.3。由题给数据可算得正常人体血液的pH约为,当过量的酸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缓冲体系中 的值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4. (4) NaOH吸收CO2后某种产物的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 、CO 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分数如图所示,若用CO2和NaOH反应制取NaHCO3 , 宜控制溶液的pH为之间

  • 18. 随着化石能源的减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迫切。
    1. (1) Bunsen热化学循环制氢工艺由下列三个反应组成:

      SO2(g)+I2(g)+2H2O(g)=2HI(g)+H2SO4(l)  ΔH1=a kJ·mol-1

      2H2SO4(l)=2H2O(g)+2SO2(g)+O2(g)    ΔH2=b kJ·mol-1

      2HI(g)=H2(g)+I2(g)     ΔH3=c kJ·mol-1

      则:2H2O(g)=2H2(g)+O2(g)  ΔH= kJ·mol-1

    2. (2) 硅光电池作为电源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灯塔和无人气象站等,工业制备纯硅的反应为2H2(g)+SiCl4(g)=Si(s)+4HCl(g) ΔH=+240.4kJ·mol-1。若将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1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在此制备纯硅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是kJ。
    3. (3) 据粗略统计,我国没有经过处理便排放的焦炉煤气已超过250亿立方米,这不仅是能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04年起已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及二甲醚。已知CO中的C与O之间为三键连接,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原理为CO(g)+2H2(g)=CH3OH(g)ΔH。表中所列为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C-C

      C-H

      H-H

      C-O

      C≡O

      H-O

      键能/kJ·mol-1

      348

      414

      436

      326.8

      1032

      464

      则该反应的ΔH= kJ·mol-1

    4. (4) 以CO2(g)和H2(g)为原料合成甲醇,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补全上图:图中A处应填入

    5. (5) 恒温恒容条件下,硫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2所示。

      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①写出能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ΔH2= kJ·mol-1

  • 1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中和”,通俗地说,日常活动可能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方法来中和抵消。
    1. (1) CO2甲烷化反应是由法国化学家PaulSabatier提出的,因此,该反应又叫Sabatier反应。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图1:

      ①上述过程中,加入铁粉的作用是

      ②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CO2 HCOOH CH4。当镍粉用量增加10倍后,甲酸的产量迅速减少,原因是

    2. (2) 一定条件下,Pd-Mg/SiO2催化剂可使CO2甲烷化从而变废为宝,其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的中间体是

    3. (3) 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其他物质。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3所示,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②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0. 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配制溶液:甲同学配制100mL1.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乙同学取20mL36.5%(密度为1.20g·mL-1)的盐酸稀释到200mL。甲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X溶液滴入的量一般为,使用酸式滴定管前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是

    2. (2) 乙设计完成了另一个实验,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够发生反应。他在盛有20mL稀盐酸的锥形瓶里,用碱式滴定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振荡溶液,同时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直到盐酸过量。则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附近的操作是
    3. (3) 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中,(填“甲、乙、甲和乙”)的实验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4. (4) 丙同学为了测定上述36.5%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锥形瓶中加入已稀释的盐酸并滴入甲基橙,用碱式滴定管滴入甲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的结果如表:

      测定次数

      盐酸的体积/mL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达到滴定终点的判断。据此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测定的盐酸浓度与标签说明的浓度相比(填“偏高、偏低、相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