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二十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9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头(càn)     头(kē)    贤(miào)    聚(níng) B . (juàn)  刹那(chà)   子(xiē)       专(héng) C . (xǔ)      予(jǐ)    承(zài)       进(piē) D . (xíng)    池(miǎn)冕(guān)       动(zào)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荟萃   残羹冷灸   亢旱   礼上往来 B . 砧板   错勘贤愚   汤镬   稍纵既逝 C . 罪孽   玉簪螺髻   渊源   亟待解决 D . 砥砺   羽扇伦巾   萧瑟   风合日丽
  •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徒:只,不过 B . 单于使使武  晓:通知 C . 以勇气于诸侯  闻:听到 D . 衡乃班固《两都》  拟:模仿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B . 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有那些繁文缛节 C . 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D . 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新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4月,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朱自清的家乡扬州颁奖,张炜、贺捷生、马未都、于坚、祝勇五位作家获此殊荣。 B . 一边品赏着“舌尖上的中国”,一边徜徉于书海文山中,不仅我们的身心得到了一种享受与滋润,而且得到了一种释放与超然。 C . 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在各方的僵持不下的争论中、在不断更新的动态中,虚实夹杂的消息不断发生,愈发扑朔迷离。 D . 从鲁侍萍对待周朴园的感情中,可以使我们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的性质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 ⑥③④①②⑤ B . ②⑤①④⑥③ C . ②④⑥③①⑤ D . ⑥④②⑤③①
  • 7. 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B . 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 . 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D .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情景默写
  • 8. 填写下列句子
    1.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的两句是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发人生短促、功业无成,只能洒酒祭江的两句是
    3. (3) 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4. (4)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5. (5) ,水随天去秋无际。
    6. (6) ,有暗香盈袖。
    7. (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三、古代诗歌阅读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 . 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 . “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 .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2. (2)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B . 吾念之                  顾:回头看 C .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阴:暗中,暗地里 D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②不如因厚遇之 B . 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何?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 . 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永和初,出河间相 D . ①秦城求璧而赵不许           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恐前语发,状语武
    3. (3)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君何以知燕王

      A .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 子卿尚复谁为乎 C . 见犯乃死,重负国 D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 (4)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 . 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C . 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 . 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5. (5)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 11.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 (1) 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分别代表了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A.“孱头”代表的态度是:

      B.“昏蛋”代表的态度是:

      C.“废物”代表的态度是:

    2. (2) “拿来主义”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是什么?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 12. 现代文阅读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

    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若兰扒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三娘娘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于是,三娘娘硬是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的模样都不记得了。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玩一会儿,不由得又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7岁,若兰54岁。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有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姐——,他掐我!”妞儿告状。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的不自在。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

    妞儿上初中了。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姐20年。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

    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窜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

    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最先能把妞儿气哭。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间,全家齐集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会吃了。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喷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

    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滚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恨:“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一辈子不再回家。”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妞儿松下一口气。

    这口气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在妞儿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夫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小时候一直和若兰斤斤计较:不准老,不准死。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欣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叙述了一个亲情绵绵的故事,以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好而感伤的情愫。 B . 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C .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D . 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个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2. (2) 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
八、语言表达
  • 14. 请用短语准确概括“太平猴魁”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中国名茶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农、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采摘。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九、材料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

    ⑵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黄旭华

    ⑶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