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1届高考历史压轴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17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周武王在牧野战胜商纣王以后,商朝的庶民贵族等候在郊外,隆重欢迎武王进入商都。武王一进入商都,即命南宫括发放鹿台的财宝、分发巨桥的粮食,以赈济贫弱百姓。这一举措意在(   )
    A . 强化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 B . 削弱殷商的潜在势力 C . 确立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 D . 实现政权的顺利转移
  • 2.
    图1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   )

    图1

    A . 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B . 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C . 政治一统与经济繁荣的盛况 D . 儒家思想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 3. 在隋唐时期城建过程中,政府除实行工匠培训制、技术工头负责制外,还制订了建筑材料的标准,并要求工部及其少府监、将作监等,直接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与平时维修等事宜中。这些措施(   )
    A . 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 B . 杜绝了浪费和贪污情况 C . 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 D . 导致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 4. (2021·深圳二模) 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
    A . 丰富儒学的教育内容 B . 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通 C . 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 D . 格物是为善去恶的过程
  • 5. 清初,广东地区的谷物普遍达到一年三熟的水平,甘薯等高产作物又普遍种植,但广东还是“民富而米少”,结果“所产之米,年岁丰收,亦仅供半年之食”,其他一半或大半“专仰给于广西之米”。这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   )
    A .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 C . 农业经济发展日益凋敝 D . 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削减
  • 6. 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事宜,提到“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既治,则贫弱者可以力求富强。整顿中法者,所以为治之具也;采用西法者,所以为富强之谋也。”这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 B . 维新思潮推动了戊戌变法开展 C . 变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D . 新政从根本上维护传统统治
  • 7. 图2所示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 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 . 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C . 反帝统一战线形成 D . 资产阶级力量重组
  • 8. 1887年,中国占全国人口2%的富有阶层(以地租、利润、利息等为主的财产收入者)的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比例为21%,而占全国人口98%的普通阶层的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只占79%的比重;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中国国民收入中工资薪金收入所占比重达49%,而财产收入所占比重为51%。上述中国国民收入的变化表明(   )
    A . 政局动荡制约国民收入 B . 中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 . 城市人口出现缓慢增长 D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9. 某学者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利益面临挑战的时候能不能应对,敢不敢出手,确实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对这样的历史考卷,敢于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说‘不’,交出了令后人骄傲和满意的答案。直面挑战,坚决回击,用胜利昭示我们的决心和力量,才能挫败侵略者,赢得真正的和平。”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 . 抗美援朝战争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B . 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C . 和平的获得不能够靠别人的恩赐 D . 团结一心与勇敢作战的革命传统
  • 10. 表1是改革开放之初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多部以改革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了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故事”。

    表1

    影片名称

    地点

    时间

    内容

    《雅马哈鱼档》

    广州

    1984年

    讲述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待业青年阿龙、阿珠、葵妹等经营个体鱼档的故事

    《街市流行曲》

    广州

    1986年

    讲述1980年代中期广州街市年轻人追求事业发展,收获友情、亲情和爱情的故事

    《给咖啡加点糖》

    广州

    1987年

    讲述广州从事广告绘制的个体青年刚仔与逃婚到广州修鞋为生的农村姑娘林霞的爱情故事

    《太阳雨》

    深圳

    1987年

    讲述深圳图书馆管理员刘亚曦与主持美术广告设计室的刘亦东的感情故事

    这些影片(   )

    A . 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B . 折射出当时城市市民的生活风貌 C . 表明特区年轻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D . 意在向世界展现改革开放的成就
  • 11. 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址在雅典卫城西面一个小山丘上。据考古学家推测扩建前的会场能容纳6500人。公元前340年,会场经扩建后,最多也仅能容纳8000人。这说明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在6000至8000人之间。而公元前431年,雅典男性公民多达42000人。由此可见(   )
    A . 雅典民主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 B . 雅典男性公民对城邦的集体事务漠不关心 C . 参加公民大会人数越来越少,雅典民主走向衰落 D .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 “黄金时代 ”
  • 12. 某教科书在介绍文艺复兴运动时写道,“也许黑死病最令人惊讶的结果,是欧洲社会的几个世纪的复苏,即使在瘟疫肆虐最为疯狂的时候,在艺术家和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那种复兴精神。”该观点(   )
    A . 强调重大灾难对思想勃兴的影响 B . 认为文艺复兴的发生带有偶然性 C . 从全球史角度解释历史发展动因 D . 通过细节考证探究历史事件真相
  • 13. 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及东印度航路被发现时,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他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辽远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今后,此等地方的土人也许会日渐强盛,欧洲人也许会日趋衰落,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据此分析可知,殖民地的发展进步除自身努力之外,还在于(    )
    A . 列强因殖民战争实力下降 B . 欧洲近代文明的客观影响 C . 西方社会的发展渐趋衰落 D . 殖民地国家的资源较丰富
  • 14.
    表2

    文献

    解释

    苏联《外交词典》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断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剥夺苏联人民和世界和平与民主力量的胜利果实

    《辞海》(1999年版)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的总称

    《不列颠百科全书》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及各自的盟国之间所显示的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

    表2是不同文献中关于冷战的解释。这可以说明冷战(   )

    A . 源于美苏的对抗 B . 并不排斥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C . 冲击了两极格局 D . 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
  • 15.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名为“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的报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与世界之间正在发生变化的经济联系。其中下图说明(   )

    注:七大经济体指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英国和美国。

    A .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B . 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相对下降 C . 中国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 D .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相对上升
  • 16. (2020高三上·泰州期末) "他是一个探索者。他认为尽管能量和质量本身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形式,但能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他用这个理论,解释了光速不变的原因,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就是光速,多余的能量会全部转化为质量。"文中"探索者"的成就(    )
    A . 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 B . 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 C . 否定了神创世界的谬论 D .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是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是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重视西南地区的治理。顺治帝指出:“滇黔阻远,尚未归诚。朕将以文德绥怀,不欲勤兵黩武。”在这一基本原则的影响下,许多土司主动投诚。但面对如马乃、乌撒等“阳顺阴逆,中怀叵测”的土司,则“悉心筹画,相机歼剿”。雍正年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中提出“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的策略,既要废除不法土司,还要严格控制未改流的土司。如一些地区的士兵有额定编制,征战时均按定额征调;对土司的考核、二年大计,均依流官之例等。清朝统治者鼓励内地人民到西南边疆地区垦荒种地,移民的迁入带来了高产作物的普遍推广。清廷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政府兴办的社学,传播儒学,学习汉语,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

    ——摘编自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清中期中央政府对滇缅边区的治理(1723—1840)》

    材料二

    图4康熙年间颁赐与唐崖土司的印信

    图5 乾隆年间平定大小金川得胜图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西南地区治理手段的特点和意义。
    2. (2) 材料二中图4的史料类型是什么?如果以此推断康熙帝采用怀柔政策治理西南地区是否合适?
  • 18. 物种的交流,人口的流动,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米传入中国后,起初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提倡。清代乾隆年间及以后,由于受到人口增长的压力,玉米“接济民食”的功效逐渐得到了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的认识和重视,并采取措施在所属地区进行提倡和推广。

    ——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

    材料二

    1965年,《移民和归化法》开放的政策精神也为后继的移民法律所继承,之所以被继承,是因为后继的美国历届总统都看到了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1986年,里根总统就曾指出:“外来移民为其他工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生活水平,为他们自己和整个国家都带来了益处。”继任的布什总统也持相似的观点。随着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美国不但在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有优惠政策,而且在吸引教育、艺术、体育等人才方面的政策也有所拓宽和鼓励。

    ——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在中国得以传入、推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65年至20世纪末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许多蛮夷到了战国都不见了,难道他们都绝种了吗?不,他们因为文化的提高,已与中原诸国合为一体了,再没有种族问题了。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意识就生根发芽了。从此以后,政权的分合固有,但在秦汉的版图里的人民大家是中国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这话固然到了现在才说出口来,但默默地实行却已有了二千数百年的历史了。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1939年)

    请根据材料,对顾颉刚的观点作合理解释。(要求:提炼材料观点后,对其进行论述或剖析,应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0.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也迅速开展起来。如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1986年,又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进入1987年后,立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推出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等,1988至1989年相继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同时《传染病防治法》已于1989年2月21日颁布。经过各地试点,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与此同时,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有了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分级诊疗制度方面。

    ——摘编自何佳馨《新中国医疗保障立法70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实行医疗保障改革实施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改革的影响。
  •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大事记

    时间

    内容

    1932—1933年

    苏联同法国、波兰、芬兰等国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3年2月

    苏联代表在世界裁军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侵略者定义的宣言草案

    1934年9月

    国联三十个成员国邀请苏联参加国际联盟

    1934年9月

    国联全体大会上,苏联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建立国际反侵略的集体安全机制

    1934年

    苏联同法国就缔结东方公约的问题进行了谈判

    1935年5月

    苏联先后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互助公约

    1935年10月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苏联在国联积极支持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36年3月

    当德国把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时,苏联呼吁国联成员国起来捍卫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原则

    1936年8月

    苏联向国联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一旦发生侵略国联成员中任何一国的战争,国联理事会……应迅速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侵略国将被认为是与国联所有成员国处于战争状态

    1937年8月

    苏联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8年3月

    德国侵占奥地利后,苏联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略

    1938年9月

    苏联代表在国联大会上发表声明,表示苏联政府愿意根据条约规定履行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

    ——摘编自张继平、胡德坤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的途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受挫的原因。
  •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1901年)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的监护下接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伯父威廉四世驾崩后,18岁的维多利亚即位为王。登基之后,同母亲分居,与舅舅抗争,具有一种专横独断的脾气、一种强烈固执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位期间,她创造了英国最强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当时英国的政治得到充分发展;经济几乎占到了全球的70%;英国的文艺界里涌现了如勃朗特、狄更斯等伟大的作家,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况。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犯罪率增高,童工问题严重,在位期间发动鸦片战争,加重剥削和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这一切使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蒙上厚厚的阴影。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

    ——摘编自王文洁《一部维多利亚时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女王能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维多利亚时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