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31 浏览次数:14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
    A . 表明宗法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 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 . 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 D . 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 2. 如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   )

       

    A . 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B . 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C . 政治一统与经济繁荣的盛况 D . 儒家思想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 3. 中国古代史书中常有专门的议论,穿插于卷中或卷后。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等。史家借此表达对王朝兴衰更替和人物成败功过的看法。这主要说明传统史学(   )
    A . 重视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B . 强调历史的教化功能 C . 突出历史评断的主观性 D . 以纪传体为正史典范
  • 4. 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
    A . 丰富儒学的教育内容 B . 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通 C . 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 D . 格物是为善去恶的过程
  • 5. 明初开茶马互市后,私茶严重,明政府制作金牌信符,下发西宁州等各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特许权凭证,以获得紧缺的马匹。这些措施(   )
    A . 改变了当地饮食习惯 B . 冲击了抑商政策 C . 旨在复兴古丝绸之路 D . 有利于稳定边疆
  • 6. 1862年,淮军在松江开设了一个随军小兵工厂,即松江洋炮局前身,1863年,该厂随军移至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因李鸿章迁任两江总督,改址至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该现象主要体现洋务军事企业的创办(   )
    A . 注重维护国防安全 B . 促使清廷将权力下放 C . 缺乏全局统筹规划 D . 受制于时局变化影响
  • 7. 1912年2月,日本政府向欧美列强提出一份《备忘录》:各国在承认新政府问题上应遵循“共同行动准则”,应该进一步“促使政府做出足以说明其真正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共同权利及利益之充分保证”。该《备忘录》意在(   )
    A . 以承认为条件谋求列强最大权益 B . 敦促中国门户开放获取国际承认 C . 帮助袁世凯独揽大权以镇压革命 D . 协调各国利益冲突维护清朝统治
  • 8. 20世纪30年代初,在革命根据地,旧时农家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牌位换上了马克思或革命先烈画像,以前过节张贴门上的“福寿福禄”、“招财进宝”等改成“工农团结闹革命”、“军民携手卫苏区”。这些现象说明(   )
    A . 国民革命运动深得群众拥护 B . 农民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 . 红色文化宣传促进移风易俗 D . 军民团结是革命胜利的保障
  • 9. 1951年5月,针对山西省委要求削弱农村私有经济的意见,刘少奇提出:“现在采取动摇私有制的步骤,条件不成熟。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不要急于搞农业生产合作社。”刘少奇旨在强调(   )
    A . 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 B . 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 . 新中国地主经济存在的合法性 D . 维护土地改革成果的合理性
  • 1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出现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面对严峻形势,党和政府探索新路子进行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到1991年底,经济过热明显改善,物价涨幅全面回落,市场秩序好转。治理整顿工作(   )
    A . 激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生机活力 B . 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 . 突破了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D .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 11. 2017年在庞贝古城发现了公元1世纪下半叶的一座古罗马无名氏墓,其墓志铭末尾处铭记:“鉴于以上这些事迹(墓主人诸多的慷慨捐献和善行义举),在民众的提请下,当市议会一致同意他应被推选为庇主、且双执法官之一提交议案时,他本人却以私人身份加以否决,声明他承担不起作为其公民同胞之庇主。”此材料作为直接证据可用于研究古罗马(   )
    A . 地方政治理念和运作机制 B . 民主政治体制和权力制约 C . 万民法的实践与逐渐完善 D . 帝国境内的特色民间风俗
  • 12. 有学者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掌握数学的艺术家”,并认为这些艺术家为更准确地描摹自然场景,对人类的视觉及光影变幻特征呈现的模式进行了大量“实验”。该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   )
    A . 导致欧洲艺术世俗化和现实化 B . 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内在一致性 C .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D . 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 13. 17世纪前期,英国经济学者多主张实行低工资,这一主张反映在国家实施的工资评定制度上,由政府官员评定的法定工资标准往往低于市场工资标准.这一举措(   )
    A . 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 意在抑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 有利于技术革命的推进 D . 是为了应对价格革命的挑战
  • 14. 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18世纪后半期,服饰趋向朴素、简洁,男士爱好军装式样的服装,不少上流社会女性以穿“农妇装”为时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 B . 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C . 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 D . 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的改造
  • 15. 如图是发表于1928年的漫画《被鼓手抛下的乐队》,画面中,一个鼓手敲打着“华尔街股票繁荣”的大鼓,兴冲冲地跑在前面,将“国家繁荣”的乐队远远地甩在后面。后者一边大叫“嗨,等等我们!”一边用力追赶。这一漫画反映了(   )

    A . 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促进股市上涨 B . 股市泡沫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C . 美国贫富差距大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 . 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美国发展
  • 16. 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国防教育法》,指出“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政府增拨大量经费,重视对“新三艺”(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等科目的教学。美国的这场教育改革运动(   )
    A . 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实现 B . 推动了联邦政府权力扩张 C . 体现了冷战中的危机管控机制 D . 出于国际战略竞争的考量
二、材料分析题
  • 17. 太平洋地区贸易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列强对这一地区贸易的争夺深刻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才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马尼拉一中国贸易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浑西部跨洋贸易航线联结起来,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等

    材料二  伴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对太平洋地区的开发。1890年,美国海军上将马汉提出,占地表三分之一面积的太平洋世界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此后,美国政府逐步实施其太平洋地区拓展战略,力图将大洋彼岸巨大的中国市场纳入美国掌控中,并建立太平洋舰队以保护商船。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并取得关岛、菲律宾的控制权。20世纪初,美国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马汉提出的建立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兴盛的历史条件,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的背景,指出这一战略的实质。
  • 18. 从地理空间变化的角度进行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年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某一次空间战略选择,说明其必要性与战略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时,由于以前在门阀士族把持地方政权的情况下,州主簿、郡功曾的权力很大,州郡长官的实际权力受到限制;而掌握军权的地方都督长期干预地方行政,导致地方治理的混乱。开皇三年,隋文帝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从制度上取消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规定地方佐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在地方另设由中央吏部统一任免和考课的品官;将原属都督僚属的长史、司马任命为州府的主要属官。这样既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州县设官分职的状况也有所调整,基本确立了与中央六部的对应关系,地方行政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得以提高。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隋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冻结中国在美辖区的公私财产,禁止一切在美注册船只开往中国。1951年5月,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通过对中国禁运提案,对华禁运武器、弹药、战争用品、原子能

    材料二  石油等重要物资1700多种。至1953年,在美国的拉拢和胁迫下,参与对华禁运的国家多达45个。中国针锋相对地对美展开经济反击战。从1950年11月到1951年5月,我国先后发出“管制清查美国财产、冻结美国公私存款命令”“关于处理美国在华财产的指示”,全面接管和没收美国在华企业和相关经济利益。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使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遭遇一定困难,但无损大局,中国的反击战却使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双重打击。美国在华企业大多以自行歇业结束经营,或被迫转让给中国企业,美国经济势力由此完全退出中国。

    ——摘编自石源华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济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爆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中经济战的影响。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1901年)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的监护下接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伯父威廉四世驾崩后,18岁的维多利亚即位为王。登基之后,同母亲分居,与舅舅抗争,具有一种专横独断的脾气、一种强烈固执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位期间,她创造了英国最强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当时英国的政治得到充分发展;经济几乎占到了全球的70%;英国的文艺界里涌现了如勃朗特、狄更斯等伟大的作家,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况。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犯罪率增高,童工问题严重,在位期间发动鸦片战争,加重剥削和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这一切使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蒙上厚厚的阴影。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

    ——摘编自王文洁《一部维多利亚时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女王能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维多利亚时代”。
三、论述题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史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变化的过程。

    年代

    作者、著作

    世界史书写视角

    1902年

    梁启超《新史学》

    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提倡用代表西方成功经验的进化思想来重写中国历史。

    1934年

    何炳松《外国史》

    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949年4月

    周谷城《世界通史》

    “欧洲通史并非世界通史之中心”;“不能忽视亚洲及欧亚之间的活动”;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迭理论来划分世界历史的时代。

    1962年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整个世界从人类的起源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但受苏联世界通史模式影响。

    1994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突破了苏联世界通史模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考察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

    2004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通过全球视角将各文明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进行勾勒,强调各文明的发展、交流、共存,揭示世界的多样统一。

    201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独立见解,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的世界史话语体系。

    ——摘编自徐蓝《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的世界史教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