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08-31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苯(C6H6)属于(   )
    A . 有机物 B . 氧化物 C . 单质 D .
  • 2.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酒精 B . SO2 C . KNO3溶液 D . 熔融NaCl
  • 3. 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错误的是(   )
    A . 纯碱:NaHCO3 B . 黄铁矿:FeS2 C . 胆矾:CuSO4·5H2O D . 金刚砂:SiC
  • 4. 下列仪器中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 B . 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 CH4和C3H6互为同系物 D . 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 6.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 . 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 氯化氢的电子式: C .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D . CO2的空间充填模型: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B . 汽车中小摆件“苹果花”能自动摆动,其动力是以Si为原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 C . 工业上可用氨水消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D . 碳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8. 三氟化氮( )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B .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分子数之比为 C . 若生成 ,则转移 电子 D . 是还原产物, 是氧化产物
  • 9.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l2、ClO2、O3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 SiO2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 . 液氨、干冰等可用作制冷剂 D . BaCO3可用于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
  • 10. 下列关于硫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 SO2能使品红、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物质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B .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常温下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C . 浓硫酸能干燥SO3、SO2等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D . 硫化氢水溶液有还原性,暴露在空气中往往会产生浑浊的现象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2→NH3 , NH3→NO均属于氮的固定 B . 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细口、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 . N2很稳定,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D . 浓硝酸与浓盐酸按3:1的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能溶解铂和金
  • 12. 联合国确定 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 150 周年。现有短周期元素 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M

    A . X 元素位于第 2 周期ⅤA 族 B . 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Z 强 C . Z 的原子半径比 X 的大 D . M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 13. 下列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Cl2+2I-=2Cl-+I2 B . FeCl3溶液腐蚀铜板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C . 工业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SiO2+C Si+CO2 D . 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
  • 14. 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相关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有红色的铜析出,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B .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 . 无论a和b是否连接,反应的本质相同,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Fe2生成 D . a和b用导线连接时,溶液中的Cu2应向铜电极移动且能更快地在铜电极上析出铜
  • 15.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中学实验室中可以将未用完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B .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C . 干燥的氯气可以使有色鲜花变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有漂白性 D . 配制480 mL 0.1 mol/L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用到500 mL容量瓶
  • 16. 下列条件中,锌和硫酸开始反应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   )

    选项

    金属

    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温度/℃

    A

    2.4g锌片

    3 mol·L-1硫酸50 mL

    40

    B

    2.4g锌粉

    1 mol·L-1硫酸200 mL

    30

    C

    2.4g锌粉

    3 mol·L-1硫酸50 mL

    40

    D

    2.4g锌片

    3 mol·L-1硫酸100 mL

    30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断开1 mol HCl(g)中的H-Cl键需要吸收863.5 kJ能量 B . 反应H2(g)+Cl2(g)=2HCl(g),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 H2(g)和Cl2(g)形成1 mol HCl(g)释放184.4 kJ的能量 D . 2 mol HCl(g)分解成1 mol H2(g)和1 mol Cl2(g)需要吸收184.4 kJ热量
  • 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棉花、羊毛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高温下可分解为炭黑和氢气 C . 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在光照下反应只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D . 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烃
  • 19.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 3C(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n/mol

    min

    n(A)

    n(B)

    n(C)

    0

    2.0

    2.4

    0

    5

    0.9

    10

    1.6

    15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5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 mol·L-1·min-1 B .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A的同时,消耗3x mol C,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 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20% D . 平衡状态时,c(C)=0.6 mol·L-1 , 且不再发生变化
  • 20.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甲烷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NA B .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Na为0.5 NA C . 1.6 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D . 常温常压下,4.4 g二氧化碳含有的原子数为0.3 NA
  • 2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a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所以C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B . H2O分解为H2和O2 , 既有共价键的破坏又有共价键的形成 C . C5H1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 D . 按F、Cl、Br、I顺序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2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①用于验证反应是否有CO2生成 B . 装置②用于实验室制备NH3 C . 装置③用于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 D . 装置④用于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
  • 23. 100%硫酸吸收SO3可生成焦硫酸(分子式为H2S2O7或H2SO4·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a2S2O7水溶液呈中性 B . 焦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C . Na2S2O7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D . 100%硫酸吸收SO3生成焦硫酸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用足量硝酸酸化后无明显现象,再滴加Ag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B

    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少量试液,置于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该试液一定含有Na+ ,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

    C

    取少量NaHCO3固体物质,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

    温度下降

    碳酸氢钠溶解过程吸热

    D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

    A . A   B . B   C . C   D . D
  • 25. 某固体可能含有 、Cu2、Na、Cl- 中的几种离子,取等质量的两份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

    ⑴一份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6.63 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 g沉淀。

    ⑵另一份固体与过量NaOH固体混合后充分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 L(标准状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Na B . 该固体中一定没有Cu2、可能含有Cl-、Na C . 该固体中只含有 、Cl- D . 该固体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
二、填空题
  • 26.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石灰的化学式,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2. (2) 写出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符号
    3. (3) 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在实验室将NaOH溶液滴入FeCl2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7.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有关乙烯的一些变化:

    已知:E是高分子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
    2. (2) 物质C的最简单同系物的空间构型为
    3. (3)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反应①和反应②反应类型相同 B . 反应②、③可以用于除去乙烷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C . 物质E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 物质D可用作燃料,缓解化石燃料的危机
三、综合题
  • 28. 物质X由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5.某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①所用试剂均过量,假设反应完全;②固体B为淡黄色单质;③气体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组成X的两种元素是,X的化学式为
    2. (2) 物质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写出检验溶液D中阴离子的方法是
  • 29. 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发现工业合成氨的可能性。1913年,在德国工程师博施努力下,一个年产7000吨的合成氨工厂建成并投产,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终于实现。因此,哈伯和博施都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键

    H-H

    N≡N

    N-H

    键能(kJ/mol)

    436

    946

    391

    键能:常温常压下,将1 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表中所给数据判断:N2(g)+3H2(g) 2NH3(g)为热反应(填“放”或“吸”);
    2. (2) 下列措施中能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
      A . 升高温度 B .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 . 分离出生成的氨气 D . 增大氮气的浓度 E . 扩大容器体积
    3. (3) 在一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 .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 B . 氨气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C . 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 .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4. (4) 为了提高合成氨的物料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科学家们正在制作合成氨原电池。右图为合成氨原电池的原理图,则电极a为极(填“正”或“负”)。

  • 30. (NH4)2Fe(SO4)2•6H2O俗称“摩尔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时,摩尔盐可完全分解,某小组欲探究其分解产物,设计实验如下,请回答:
    1. (1) 该小组认为分解产物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A . Fe2O3、SO3、NH3、H2O B . FeO、SO3、NH3、H2O C . FeO、SO2、NH3、H2O D . Fe2O3、SO2、SO3、NH3、H2O

      经认真分析,确定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填序号);

    2. (2) 为进一步确认分解产物,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探究:

      ①仪器B的名称为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N2 , 加热至完全分解后再通入过量N2 ,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D始终无明显现象,装置C和E均产生白色沉淀。

      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C中的沉淀一定有BaSO4

      B.C中的沉淀不可能含有BaSO3

      C.加热至完全分解后再通入过量N2的目的是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到B、C装置中使其全部被吸收

      D.D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SO2不能与BaCl2反应

      ⅱ.写出E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结束后,A中的固体变为红棕色,某同学猜测可能还有FeO,并设计实验验证:

      第一步:该红色固体用溶解(填“盐酸”或“稀硫酸”);

      第二步:为了检验是否存在Fe2 ,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试剂,观察是否褪色。

四、计算题
  • 31. 用11.92gNaClO配成100mL溶液,向其中加入0.01mol Na2S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SO4和NaCl。
    1. (1) NaCl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
    2. (2) 化学式Na2Sx中的X=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