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07-19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开篇便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人们常说的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然而,中国乡土文化的价值一度因为战争破坏和经济发展等原因被低估。在当前我国大力振兴乡村的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价值亟待被重新认识,乡土文化振兴应当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出现,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日益丧失,乡土文化的传承变得困难,乡村文化振兴任重而道远。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农村文化生发、传承的载体,也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状态,影响着乡村社会的道德价值和秩序体系,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日益加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持续性向城镇迁移,基层农村文化呈现“空心化”与“格式化”的特征:传统的基层社会关系结构逐步瓦解;农民文化需求不明确,表达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日益弱化;农村旧的社会结构瓦解,新的社会结构正在探索建立的过程中。

    城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但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越来越不能掩盖精神荒漠的蔓延,而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影响日益加深,文化建设的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公共文化空间被逐步弱化。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空心化。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出于生计或者发展考量,选择前往城市工作或定居。在我国农民工团体中,青壮年农民工是其中的主力军。城市化和市场化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文化精英离开乡村,导致乡村文化发展的公共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失,从而削弱了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而且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的农村社会,文化消费动力不足,公共文化参与率偏低,导致公共文化空间出现结构性陷落。

    二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失衡。繁荣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颇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基层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管理模式相对固化、设施配置落后、文化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与居民的文化生活不能有效衔接,造成一定的资源闲置和机构空转。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和自主化,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与居民文化消费的自主性选择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

    三是传统乡土文化认同危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和农村地区欠发达等因素制约,我国一些地区的乡村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贺雪峰教授指出,农民外出务工有两种不同的逻辑,一种是为了提升村庄生活质量,务工逻辑服从村庄生活的逻辑。另外一种是积攒进城安居所需的费用,或者说是积攒逃离村庄的费用。由于城市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第二种务工逻辑将日益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追求更现代化、更主流的城市生活。在现代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的裹挟下,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靠拢,致使传统乡土文化陷入认同危机。

    (摘编自陈波《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其本质与内核是乡土文化。 B .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日益丧失的结果是“空心村”增多,乡土文化的传承更加困难。 C . 城乡二元结构对立的加剧,使基层农村文化呈现出“空心化”与“格式化”的特征。 D . 当前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化,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亟需完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弱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 B . 文章以主体空心化、供给失衡、认同危机三个分论点,论证了公共文化空间弱化的原因。 C . 文章引用贺教授的观点,巧妙地衔接了乡村发展滞后和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危机的内容。 D . 文章充分肯定了乡土文化在振兴乡村战略中的地位,同时也指出了乡土文化 堪忧的现状。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也造成了农民精神生活的空虚。 B . 青壮年劳动力和文化精英是乡村建设的主体,留住他们,就能保证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振兴。 C .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供给模式,丰富服务内容,能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 D . 农民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提升农民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这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严重疫情给予的高度评价。中国抗疫工作的成绩再一次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一是强大的制度动员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恰逢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中国人回家团圆的日子。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整个社会被迅速动员起来:政府层面,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社区、学校、医院等防控主体积极配合、协调联动;企业方面,防疫企业抓紧开工复产,相关企业产业迅速转产以新增产能。2月初,中国社会口罩生产就达到最大产能2000万只的60%以上,并且以每天3个多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居民方面,14亿人民过年不串门,上千万人的城市封城和全部自我隔离,这只有中国能做到!这一切,靠的是强大的制度动员能力。

    二是强大的制度协调能力。面对突发的严重疫情,医疗防护器材出现结构性短缺:一方面,通过建设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科学兼顾各方利益需求,既做到抗疫一线的保障无虞,又兼顾各个方面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协调解决医疗企业在用工、原料、运输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保质保量保障供应。

    三是强大的制度组织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湖北、武汉缺什么,各地就支援什么。令人惊叹的是雷神山医院建设,其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而工期要求与火神山医院一样,仍然是十天完成,其速度让世界对中国又有一次新的认识,其奇迹的背后是强大的制度组织能力。

    环视宇内,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殚精竭虑,也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全国一盘棋,上下齐心、协力奋进,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有了主心骨和向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摘编自何清《从新冠疫情防控看中国的制度优势》)

    材料二:

    社会风险对于国家和民族是一个考验,对于青年一代也是考验。中国青年经历“非典”和“新冠”疫情及其防控的过程,就是体验和锻炼、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非典”“新冠”疫情突发的前期阶段中,个人及家庭的健康安全成为青年群体考虑的首要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青年的关注点就从个人、家庭不断延伸,更多考虑国家与民族、地区与群体的安危,也愿意为此做出努力,贡献力量。青年的关注焦点从个人安危延伸到家国情怀,其视野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增强了青年一代的国家责任感。

    纵观“非典”和“新冠”疫情及其防控过程,都可以看到青年的体验和心态变化。最初是对于疫情信息延误的愤怒,随后是对于“非典”“新冠”疫情的惶恐,担心被传染和得病。这些心态和情绪,都属于青年的正常反应。一般经过十天左右的适应,青年的恐慌心态逐渐转变为“临危不惧”“镇定应对”,并主动参与宣传推广,维持秩序。

    “非典”和“新冠”疫情,对于青年参与的冲击最大,这也促使青年创造了非常多元的新型社会参与方式。例如,青年喜欢以网络聚集和线下聚群的方式,分享和传播喜好、个性、趣味、理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就完全通过网络方式实施,包括6000万人围观“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1400万人围观央视直播探访湖北省红十字会仓库等。同时,青年志愿者更多在网络和传统媒体进行志愿服务的传播、社会心理的辅导等。

    2003年,青年在“非典”期间学会遵守规定;2020年,青年在“新冠”期间学会自我隔离。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自觉防控措施,恰恰是现代社会治理需要遵守的规则和共识。两次疫情尤其是“新冠”疫情让青年率先认识到破坏规则、破坏秩序将会付出极大代价,造成极大损害。为此,青年率先领会和接受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同时影响并引导中老年群体接受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这样,从青年传导到中老年,创造社会治理发展的良好基础。

    (摘编自谭建光《中国“防疫战”: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特殊方式》)

    材料三:

    纵观历史,无论是经济危机、社会动乱、自然灾害,还是重大瘟疫,重大冲击倘若仅仅局限于一国、两国之内,那么除非由此激发推动该国组织动员能力、经济与政治效率产生质的飞跃,否则通常只是给当事国带来净损失而导致其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下降;但如果重大冲击蔓延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波及众多主要经济政治大国,甚至全球化,那么,这样的冲击将加速推动应对高效有力的国家脱颖而出,使其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上升。

    (摘编自梅新育《新冠疫情全球化冲击下的国际格局》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口罩生产能力短期大幅提升,这都是中国制度动员能力优势的体现。 B . 雷神山医院的总体规模是火神山医院的两倍多,但同样是十天就建成了,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的奉献精神。 C . 在“非典”“新冠”疫情突发的前期阶段中,青年群体首要考虑个人及家庭的健康安全,这属于青年的正常反应。 D . 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的重大冲击,很可能只是给当事国带来净损失而导致其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下降。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了为人民美好生活殚精竭虑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集中力量办大事便有了主心骨和向心力。 B . 青年面对处理社会风险的过程,也是体验和锻炼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因此,应让青年经历更多的社会风险以促进其成长。 C . 网络成为青年参与疫情防控的新渠道,比如在网络和媒体开展志愿服务的传播、社会心理的辅导,围观抗疫医院的建设,等等。 D . 在重大冲击变成全球化的危机后,应对重大冲击高效有力的国家,更容易脱颖而出,提升其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3. (3) 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青年经历“非典”和“新冠”疫情后有哪些方面的成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推广员

    鲁永平

    叶明珠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今年刚考上大学。这天,她正在为读大学的费用发愁,刚好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上面写着:天天游乐园即将开业,特向本市招聘20名青春靓丽的卡通人物形象推广员,时间为一个月,届时将由观众评出一名最美推广员,奖金5万元……

    看完招聘启事,叶明珠的眼睛一下亮了,只要赢得这个大奖,上大学的费用就解决了,年迈的父亲再也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不过,这事得瞒着父亲,他从小视自己为珍宝,决不会同意她去干这份站大街的累活儿。于是,她趁父亲午休,偷偷溜出去应聘,没想到面试异常顺利,她当场就被录取了。

    叶明珠喜不自禁,领了游乐园发给她的工作服——米老鼠形象的卡通服。保险起见,她又跟父亲撒了个谎,称自己要给同学的弟弟补一个月的课,白天不在家。父亲信以为真,只叮嘱她路上小心,晚上早点回家。

    为了赢得这个大奖,叶明珠铆足了劲,每天起早摸黑,站在繁华街口,用甜美的声音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不厌其烦地摆出各种姿势与小朋友合影……虽然每天汗流如雨、腰酸背痛,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希望。

    一个月转瞬即逝。这天,叶明珠接到游乐园的电话,对方先是恭喜她入围最美推广员候选人,然后通知她参加明晚七点在游乐园举行的开园典礼,说到时将与另一位候选人共同竞争最美推广员。

    第二天晚饭后,叶明珠等父亲找人下棋出门了,才急急忙忙赶往游乐园。一到现场,游乐园工作人员就催她穿上米老鼠卡通服,叫她在舞台后面的防雨棚里等着。一进防雨棚,叶明珠就看到一个穿着白雪公主卡通服的人已经等在那里。一想到对方将跟自己争夺5万元的大奖,她不由得紧张起来。

    临近七点,游乐园的广场上挤满了观众,大伙儿都是来看最美推广员评选的。不一会儿,开园典礼正式开始,主持人款款走上舞台,几句开场白后,就把两位候选人“白雪公主”和“米老鼠”请上了台。她故作神秘道:“为了给大家留点悬念,候选人的真面目将放到最后揭晓。”一句话把观众的胃口吊得足足的。

    随后,主持人请工作人员给现场的100名观众每人发一个小球,并在舞台左右两边各放置一个投球箱。接着,她向大家介绍竞选方式,请两名候选人站在投球箱后面各说一段话,为自己拉票,时间限定在三分钟内,然后请这100名观众投小球,喜欢谁就投到谁跟前的投球箱里,得球多的那个即为最美推广员。

    主持人问两人谁先发言,“白雪公主”伸手朝穿着“米老鼠”卡通服的叶明珠指了指,示意请她先讲。叶明珠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恳请大家继续支持我,因为我现在太需要那笔钱了。我是个弃婴,是养父一个人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可是现在他老了,仅靠他那微薄的退休工资,根本无法负担我大学四年的费用。我想放弃读大学去打工,好好报答他,可他坚决不同意。他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我读大学,将来过我自己想要的人生。我……我……”

    讲到这里,叶明珠已是声音哽咽,再也说不下去了。台下立刻传来整齐划一的喊声:“米老鼠,我们支持你!”

    主持人做了个“请安静”的手势,随后请“白雪公主”发言。观众立刻把目光转向了“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似乎被叶明珠的话打动了,拿着话筒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半晌才说道:“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我决定退出竞选。”

    这“白雪公主”的声音像唱戏一般好听,可这几句话却让全场观众大吃一惊,叶明珠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也太出乎她的意料了。

    主持人倒是十分淡定,问“白雪公主”是否真的决定退出。“白雪公主”答道:“是的!因为那个女孩比我更需要这笔奖金,这5万元足可以改变她的一生。而且,她有一颗感恩的心,最美推广员非她莫属!”

    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主持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之后,并没有揭晓“米老鼠”的真名,只是请叶明珠脱下工作服致谢。

    叶明珠又是惊喜又是感激,脱下卡通服后,向观众鞠躬致谢,然后走到“白雪公主”跟前,紧紧拉着“白雪公主”的手,请她也脱去“白雪公主”的外套,让大家一起瞧瞧她的庐山真面目。台下观众纷纷应和:“脱外套,脱外套!”

    “白雪公主”再三拒绝,却拗不过全场观众,见实在躲不过去,只好无奈地脱下厚重的卡通服。就在这一瞬间,全场呆若木鸡。

    原来这个“白雪公主”的扮演者既不是美女,更不是帅哥,而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丑陋男人!叶明珠先是震惊得捂住了嘴巴,然后猛地抓住那个人的手,失声喊道:“爸!怎么会是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最美推广员”,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开头说明叶明珠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C . “白雪公主”拿着话筒的手一直在微微颤抖,表明了父亲的年迈体弱。 D . 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前后照应,结构紧凑,结尾出人意料。
    2. (2) 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本文是如何从侧面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3. (3)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 , 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 , 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1. (1)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    会:恰逢 B . 陛下果委而之            相:相信 C . 帝乃解。甫 , 且称        谢:道歉 D .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    赐骸骨:准予还乡
    2. (2) 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贼所得   冰,水 B .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           惟江上清风 C . 好论天下大事,高不切         人非生知之者 D . 文章显中宗时                 然秦区区之地
    3. (3) 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4. (4)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②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庾楼晓望

    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释】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②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凌晨时分,诗人独凭朱槛,只见山色初明,水色清新,给人愉悦明快之感。 B .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月落时月色笼罩在竹林上的低沉感写得生动形象。 C . 诗中的景色由明快变得寂寥,衬托出诗人被贬江州的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 D . 诗中的“凌晨”“初明”“衔岭月”“衙鼓声前”,照应了诗题和颔联中的“晓”字。
    2. (2) 尾联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蜀道难》中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的诗句:
    2. (2) 《登高》中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句子是:
    3. (3) 《琵琶行》中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的句子是:
    4. (4) 《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 (5) 《师说》中点明从师的标准的句子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贵族子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它们的重要性也大致是按此次序排列的,最前面的最为重要,但学习的       倒可能是相反的。

    如果说“书”“数”是学认字、写字和算数的初级教育,“射”箭和“御”车则主要是为了锻炼体能和练就武艺,而“礼”“乐”则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其中“礼”主要是有关伦理、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教育,而“乐”则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等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重要的是,学习这些技艺并不是为了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或者挣钱发达的手段,而是以人本身的完善为目的的。所以,我们在各种技艺中要保持某种平衡,(       ),对于那些次要的技艺,不能过分地去追求完善,尤其是当它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完善的时候。

    例如,亚里士多德就对过分精通长笛         。只是娴熟于某一乐器而并不能完整地欣赏音乐以至文化,那只能是         。古代奥林匹克竞赛对“专业运动员”闻所未闻,那时所有的竞技都是业余的。不仅体育竞技是业余者参加的,诗歌、悲剧的竞赛也是业余的。

    “人文”的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是博大、优雅和完整,因为人是完整的,世界是完整的,人不能片面地     自己,不能物化,“君子不器”。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次序      不以为意     奇伎淫巧      撕裂 B . 秩序      不以为意     雕虫小技      割裂 C . 秩序      不以为然     奇伎淫巧      撕裂 D . 次序      不以为然     雕虫小技      割裂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要分清次要的技艺和主导的技艺 B . 要分清主导的技艺和次要的技艺 C . 次要的技艺和主导的技艺要分清 D . 主导的技艺和次要的技艺要分清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血糖是为我们提供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源保障。正常血糖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人就会出现饥饿感。,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对血糖进行及时补充,消除饥饿。如果此时没有进食,人体就会分解存储在肝脏中的肝糖原,。然而肝糖原的储存是有限的,肝糖原被分解完后,人体接下来就会产生糖异生,通过分解肌肉和脂肪来将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血糖上升,机体能量得到补充,饥饿感消失。

  • 9. 学校高一年级组举行“我最喜欢的一首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推荐活动,请你推荐一首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词)(现代诗词或古代诗词)。表达要简明连贯,突出诗(词)的特点,推荐理由的字数在80-100字之间,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九、话题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运动以来,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被称为“强国一代”的当代青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新中国70年暨五四100年”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强国一代”青年最不可或缺的素质是爱党爱国,其次是能够吃苦、顽强奋斗。和“强国一代”最不相符的,受访者认为是不思进取和不敢担当。

    你认可上述调查的结果吗?作为“强国一代”的一分子,你认为“强国一代”最不可缺少的素质是什么?

    请根据你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以“强国一代不可缺少的素质”为话题的演讲稿,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面向全校师生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