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9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āo)      陶(yě)      然(yán)        战战兢(jīng) B . 种(miù)        胸(pǔ)  怔(zhēng)      声叹气(āi) C . (pào)          佑(pì)      祷(qí)        惴不安(zhuì) D . (zhuàn)      逦(yǐ)      讥(qiào)     碎乱玉(qióng)
  • 2.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喧  伶俐  惊惶  横七竖八 B . 烟蔼  悚然  噩梦  兴高采烈 C . 窥探  形骸  馋言  精明强干 D . 衣襟  渣滓  诡秘  垂头丧气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过去几年,中国女排一直状态不佳,多次在奥运赛场上遗憾告负,如今王者归来重获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 . 看到兄弟俩为了蝇头小利而大打出手,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狭小的巷子变得沸反盈天 C . 面对季后赛半决赛主场大比分落败的结局,勇士队主教练史蒂夫·科尔气得暴跳如雷 D . 为了抹黑中国,一些西方媒体捕风捉影 , 不惜违背新闻客观真实原则,捏造了许多不实信息。
  •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B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思想有“性恶论”、“民贵君轻”等。 C . “乘”在古时为一车四马。春秋时,一辆兵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在春秋时,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D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逍遥游》《养生主》是《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目。
  • 5. 下列选项中,对《祝福》一文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 . “祝福”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是祥林嫂命运转变的节点,作者以“祝福”为题,意在反思传统礼教。 B . 鲁四老爷歧视寡妇出身、有着不幸遭遇的祥林嫂,他排斥祥林嫂参与祝福活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C . 柳妈对祥林嫂的好意是假装的,她表面上愿意帮助祥林嫂赎罪,但实际上是想给祥林嫂造成更重的精神压力。 D .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受新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折射出鲁镇的传统和闭塞。 E . 作者虽然对祥林嫂的遭遇感到不幸,但仍期待普通民众过上好日子,“祝福”的标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百姓的热爱。
  • 6.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夹处)  如其礼乐,以君子(等待) B . 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吝啬)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C . 足以察秋毫之末(明亮)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D . 然终不其能,歆其德(夸耀)    诸公闻之,皆解之义(赞扬)
  • 7.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沛公不杯杓,不能辞            其余庸人不可 B . 解家贫,不訾              乃《经首》之会 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哙拜 , 起,立而饮之 D . 范增目项王                敖而无足
  • 8.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 . 所以遣将守关者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C . 今人有大功击之                及陷于罪,然后从刑之 D . 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 9.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 B . 臣固知王不忍也                 始臣解牛之时 C . 度我至军中,公入                罪其姊子,收而葬之 D . 或知尔,则何以哉               方六七十,五六十
  • 10.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解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A . 如会同,章甫 B . 常以身蔽沛公 C . 吾老以及人之老 D . 项伯杀人,臣
  • 11.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距关,毋内诸侯 B . 鼓瑟希,铿尔 C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D . 项王、项伯东向坐
  • 1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诸公以故严重 B . 解执恭敬 , 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C . 俯足以畜妻子 D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13.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居邑屋至不见敬

    A . 百姓之不见保 B . 为解所杀,皆在赦前 C .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 视为止,行为迟
  • 14.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

    A . 此盗跖居民间者耳 B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 .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二、句子默写
  • 15. 请在横线处填写诗句原文。
    1. (1)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2)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3)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4. (4)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
    5. (5)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6. (6)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7) 人事有代谢,。(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 (8)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9. (9)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10) 城上高楼接大荒,。(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1.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 (12) 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3. (13)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贺《李凭箜篌引》)
    14. (14) 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15. (1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6. (16) 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
    17. (17)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18. (18)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19. (19)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论语》)
三、文言文阅读
  •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可致之才,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 , 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灌婴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 , 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痛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

    【注释】①贾谊:少年时即以才显,汉文帝时曾召为博士,任太中大夫,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王太傅,三十三岁即忧愤而死。②昼:地名,在今山东淄博一带。③痛哭:贾谊《治安策》中谈及时势,有“可为痛苦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之句。④趯(tì)然:心情激动、冲动的样子。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致之才            负:辜负 B . 夫子何为不            豫:快乐 C . 此其君臣相得之        分:情分 D . 为人“痛哭”哉      遽:突然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贾生,王者佐            君子不忍弃其君 B . 卒不能行其万一者      才有余识不足也 C . 犹且不用死                观其过湘为赋吊屈原 D . 君子之欲得君          则知有狷介之操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人要有才能不难,使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出来实在难啊。 B .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再派子夏去(表明自己的志向)。 C .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是因为他也不善于处于贫穷的境地。 D .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显露自己啊!

    4. (4)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对于贾谊这样才能卓越却壮志难酬的人才,虽深表惋惜,但也直率地指出了他的问题。 B . 文章举出孔子的例子,是想说明君子如果想遇到信任自己的君主,就应该不懈地努力争取。 C . 作者认为贾谊的理想抱负之所以没能实现,就是因为没能取得绛侯、灌婴这类大臣的支持。 D . 本文深入分析了贾谊的人格特质,强调身为人才,要有“有所待”、“有所忍”的人生修养。
    5. (5)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四、古代诗歌阅读
  • 17.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②夹城:城门外的瓮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着一“深”字,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 B . 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眼下正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 C . 第三句中,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天公对它的怜爱。 D . 颈联中,诗人凭高远眺,视界广远,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片光明,在写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
    2. (2) 尾联中,诗人借飞鸟的姿态,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 (3) 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论“入迷”

    茅盾

    ①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②吉诃德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

    ③《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

    ④乡间有伧夫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⑤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

    ⑥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⑦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

    ⑧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⑨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他读杰作的时候,应当毫无杂念,应该只是走进书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他应该“入迷”!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要是他自以为“学到”了一点什么,那也不是真正的学到,而是生吞活剥的模仿,甚至是剽窃!

    ⑩归根一句话,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注释】①吉诃德:指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②伧(cāng)夫:粗人。伧,粗野。

    1. (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间伧夫的“入迷”,只是一时发昏,其入迷的程度不仅在香菱之下,更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B . 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不是给绝顶聪明的人看的,因为他们一看就知道是虚构的。 C . 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要想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吸引观众,他必须打消“我是在做戏”的念头。 D . 有了“多读杰作,学取技巧”的想法,绝不可能真正学到什么技巧,只可能是模仿甚至剽窃。
    2. (2) 文章的第三段说“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结合上下文解释“居然”一词的含义。
    3.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入迷”的三种境界。(每一种不超过10个字)
    4. (4) 为什么说“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六、微写作
  • 19. 当今时代,人脸识别、VR、大数据等新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有些人因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 20. 近来,“见字如面”活动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假如我们可以和文学人物进行交流,你打算跟他(她)谈论一个什么问题?请从项羽、刘邦、郭解、祥林嫂、别里科夫、格里高尔中选择一位,就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一段话给他(她)。
  • 21. 春天,美丽的花朵竞相绽放,精彩的校园活动也次第开展。请写一首小诗或者一段文字,描述春日校园里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并抒发情感。
七、材料作文
  • 22. 完成下列作文。

    传统社会最看重“圈子”。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的生活里也不乏各种各样的“圈子”。比如:朋友圈、粉丝圈、艺术圈、健身圈……

    对于各种“圈子”,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

    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