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28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提示了(    )
    A . 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B . 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C . 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 . 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 2.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A .   承认了非洲国家的主权 B . 实现了非洲的民族独立 C . 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D . 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
  • 3. 如表为1914年英、法、德、意等四国占有的殖民地统计情况,其中①是(    )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个)

    殖民地人口(人)

    55

    3.9亿

     

    29

    6235万

     

    10

    1307万

     

    4

    139万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意大利
  • 4. 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占领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如下表: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    )

    年份

    面积(百万平方公里)

    人口(百万人)

    1860

    2.5

    145.1

    1880

    7.7

    267.9

    1899

    9.3

    309.0

    1914

    12.9

    393.5

    A . 工业优势的垄断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军事实力的强大 D . 世界市场的基本确立
  • 5.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符合这一年情况的是(    )
    A . 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 . 战争局势有利于协约国 C . 协约国开始使用坦克 D . 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 6. 下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法国

    1:28

    德国

    1:32

    英国

    1:57

    俄国

    1:107

    A . 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B . 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C . 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 D . 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
  • 7. 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了世界新秩序,建立了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 国际联盟 B . 世界卫生组织 C . 20国集团 D . 亚洲投资银行
  • 8. 下表是一位学者关于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特点的分析:

    这些观点可以用来解释俄国(    )

    A . 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B . 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发展 C . 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D .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 9.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折: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其主要理由是,十月革命(    )
    A .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 加速了“一战”结束 C . 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 .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 10. 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这意味着苏俄即将实行(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11.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瞿秋白曾在苏俄工作和生活。他曾说:“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物。现在丰富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然而大概而论,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由此可知新经济政策(    )
    A . 承认市场的重要作用 B . 丧失了物价调节能力 C . 全面融入了世界市场 D . 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 12. 1921年5月,列宁提出: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商品交换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能较正常的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但后来,他又指出:“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列宁的这些观点(    )
    A .   有利于苏俄(联)生产力的有序发展 B . 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 C . 为粮食税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D . 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
  • 13. 下表为二战期间苏联与德国生产的坦克和自行(强击)火炮的生产对比数据。

    时间

    苏联

    德国

    1941年

    6000辆

    6075辆

    1942年

    24700辆

    5500辆

    1943年

    24000辆

    11500辆

    1944年

    29000辆

    29050辆

    这些数据可用来印证当时(    )

    A . 苏联工业体系的相对独立性 B . 人民为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C . 斯大林模式具有战时优越性 D . 反法西斯战争出现战略转折
  • 14. (2020·肇庆模拟) 某学者认为,在评价苏联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苏联共产党的抱负,看这个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实现了这种抱负。苏联共产党的抱负含有三层意义:建设社会主义;追赶先进国家;谋求国际权势。该学者意在强调苏联模式 (    )
    A . 造成了经济结构上的失衡 B . 以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为特征 C . 在战略定位上具有盲目性 D . 致力于提升自身制度的优越性
  • 15. (2021高二下·射洪开学考)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法国下降25%,英国下降20%。而同时期的苏联从1929年的5%迅速跃升为18%。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导致苏联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促进苏联腾飞 B .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C . 反法西斯战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 . 充分发挥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优越性
  • 16.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14年6月 塞尔维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

    日本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地位

    C

    近卫文麿上台组阁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D

    “海狮计划”被迫不定期推迟

    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对导致下表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

    1936年和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地区)所占比重表

    各期各国(地区)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 . 两极对峙;西欧的衰落 B . 德、日的投降;中美新商约签订 C . 西欧的衰落;苏联崛起 D . 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 18. 二战后初期,为了使民众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心灵”层面支持冷战,美国成立宣传委员会等机构,宣扬美式民主和全球责任。美国此举旨在(    )
    A . 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B . 谋求国内民众支持 C . 推动西方文化输出 D . 传播世界领袖理念
  • 19. (2021·怀化模拟) 苏联作家西蒙洛夫1946年创作的戏剧《俄国问题》,描述了美国的“帝国主义分子、政客以及报界的巨头试图对苏联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1947年5月该剧在德国苏占区上演。之后,苏联和西方强国之间在德国占领区彼此禁演对方的剧目。这一现象(   )
    A . 表明了冷战使德国开始分裂 B . 揭示了美苏冷战的原因 C . 体现文化对抗取代政治斗争 D . 反映了美苏冷战的特征
  • 20. (2021·浙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出呼声的愿望日益强烈。在铁托等人的推动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关于不结盟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 . 倡导并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 . 发起国为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 . 彻底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 . 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 21.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先后退出一些多边条约和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退出主义”色彩突出,意欲卸下“责任包袱”,秉持“美国优先”理念在全世界攫取利益却不平等地进行回馈。特朗普这一做法最能说明美国(    )
    A . 重建全球治理新秩序 B . 塑造超级大国形象 C . 奉行贸易保护主义 D . 坚持推行单边主义
  • 22.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短缺,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采取了(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 工业化政策
  • 23. 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
    A . 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B . 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 C . 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D . 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24. 欧洲难民危机是欧债危机以来西方遭遇的又一次严重挑战,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西亚、北非成为难民来源的重灾区。应该说,在这场难民危机中,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则是助纣为虐。欧洲难民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主要是因为(    )

    ①战争和地区冲突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经济恶化                 ④冷战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有预谋的突然袭击。在此之前,美国同日本处于和平状态,并应日本之请同该国政府及天皇谈判,以期维持太平洋区域的和平……开始轰炸一小时后,日本驻美大使及其同僚居然还向美国国务卿递交正式复函,这份复函虽然声言目前的外交谈判已无继续之必要,但却未有威胁的言词,也没有暗示将发动战争或采取军事行动……昨天,日本政府还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袭击。昨夜,日本部队袭击了香港。昨夜,日本部队袭击了关岛。昨夜,日本部队袭击了菲律宾群岛……这样,日本就在整个太平洋区域发动了全面的突然袭击……作为海、陆军总司令,我已指令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防御。我们将永远记住对我们这次袭击的性质。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1941年12月8日在美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的战争咨文》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在国会演说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国会演说的意义。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年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据《俄罗斯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3. (3) 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重要历史人物档案

     

    人物1

     

    人物2

     

    人物3

    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要求建立战后世纪秩序,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材料二:二战后的国际组织

    1. (1) 仿照人物1,写出人物2或人物3的档案。
    2. (2) 材料二所示代表了哪两个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