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12 浏览次数:105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对文物和历史的研究,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复原变形金属

    补配玉器缺损

    青铜器除锈见新

    剥离丝绸残片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 HClO的结构式: B . 乙烯的球棍模型: C . 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 溴乙烷的官能团:-Br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淀粉和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B . 氨基酸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C . 乙醛和乙酸可用NaHCO3溶液进行鉴别 D .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 4. (2020·朝阳模拟)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7.8 g Na2O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3 NA B . 1 mol N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 . 标准状况下,22.4 L NH3含有的质子数为5NA D . 1 L 0.1mol·L-1  NH4Cl溶液中含有的NH4+数为0.1NA
  • 5. 镓(31Ga)与K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关于G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质子数为31 B . 原子半径比K的大 C .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 D . 的碱性比
  • 6. 在 基催化剂表面, 还原合成 有以下两种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途径Ⅰ中 分子仅断裂 B . 途径Ⅱ中 分子中仅有一个N原子生成 ,另一N原子不参与反应 C . 两种途径的总反应式均 D . 使用 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7.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 B . 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C . 常温时,0.1mol/L氨水的pH=11.1: D . 石灰水敞口存放,出现白色固体:
  • 8. 线型PAA( )具有高吸水性,网状PAA在抗压性、吸水性等方面优于线型PAA。网状PAA的制备方法是:将丙烯酸用NaOH中和,加入少量交联剂a,再引发聚合。其部分结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线型PAA的单体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 . 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发生了缩聚反应 C . 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 D . PAA的高吸水性与-COONa有关
  • 9. (2018·北京)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室制取氨气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收集NO2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一种新型 水介质电池,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其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放电时,金属锌为负极 B . 放电时,温室气体 被转化为储氢物质HCOOH C .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D . 充电时,双极隔膜产生的 向右侧正极室移动
  • 12. 甲酸甲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制备反应为 ,相同时间内,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使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起始投料比 均为1),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点对应的CO的转化率与 的转化率相同 B . b点和e点的平衡常数: C . 70~8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D . 85~9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 13. (2018·海淀模拟) HA 为一元弱酸。已知溶液中HA、A-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向10 mL0.1mol/LHA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x mL。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pH=9时,c(A-)=c(HA) B . x=0时,1<pH<7 C . x=5时,c(A-)=c(HA)    D . x=10时,c(A-)+c(HA)=c(Na+)=0.05mol/L
  • 14. 苯酚与 溶液的显色反应原理可表示为Fe3++6 +6H+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苯酚的电离方程式是 +H+ B . 紫色物质的生成与 有关 C . 向苯酚与 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颜色变浅 D .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可探究阴离种类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二、综合题
  • 15.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1. (1) 的电子式是
    2. (2) 下列物质理论上可以作为 捕集吸收剂的是。(填序号)

      a.稀 b.氨水c. 溶液d. 溶液

    3. (3) 工业上以 为原料生产尿素 ,该反应分为二步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

      ①写出上述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 ,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反应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min时到达平衡。

    4. (4) 较稳定、能量低。为实现 的资源化利用,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填序号)。

      a.选择低能量的反应物和 反应获得高能量的生成物

      b.利用电能、光能或热能活化 分子

      c.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 16. 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1. (1) 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2) 是工业制备 的主要反应之一、

      ①提高 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

      ℃时,2L密闭容器中,充入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

      2

      1.4

      1.0

      0.65

      0.4

      0.4

      ……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代数式是

    3. (3) 工业上用 溶液吸收烟气中的低浓度 ,形成吸收液后再采用阳离子膜电解法控制电压,电解吸收液可制成产品S和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阴极区和阳极区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

      ①阳极反应的电极反应物是

      ②结合电极反应式,说明阴极区pH升高的原因

  • 17. 高纯氯化锰 在电子技术和精细化工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由粗锰粉(含磷酸盐、硅酸盐、铁、铅等)制备高纯氯化锰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粗锰粉加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6,过滤;

    Ⅱ.向Ⅰ所得滤液中加入 酸性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 调节 ,过滤;

    Ⅲ.向Ⅱ所得滤液中通入 气体,待充分反应后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过滤;

    Ⅳ.浓缩、结晶、分离、干燥,得到产品

    1. (1) 氯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2. (2) 步骤Ⅰ中去除了磷酸盐和硅酸盐,且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比硅酸盐好,这与酸性 有关。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酸性 原因:
    3. (3) 步骤Ⅰ所得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含有 等,且 不被 氧化。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开始沉淀时

      6.5

      1.5

      8.1

      6.5

      完全沉淀时

      8.3

      2.8

      10.1

      8.5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

      ①结合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中加入 酸性溶液的目的:

      ②配平加入 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步骤Ⅲ的目的是去除 。推测溶解度:PbSMnS(填“>”、“<”或“=”)。
    5. (5) 已知:氯化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步骤Ⅲ所得滤液中仍含有少量易溶杂质,补充步骤Ⅳ浓缩、结晶的操作:将滤液,析出晶体后过滤。重复操作2~3次,收集晶体。

  • 18. 有机物Q是合成抗肿瘤、抗凝血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 +

    Ⅱ.

    1. (1) A的分子式为 ,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2. (2) A→B的反应方程式是
    3. (3) D→X的反应方程式是
    4. (4) 物质a是分子式为 的酯类物质,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吸收峰,其结构简式是
    5. (5) Y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
    6. (6) 生成Q的“三步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写出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

  • 19. 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某小组同学探究 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同浓度的稀溶液中氧化性:

    实验

    现象

    编号

    溶液X

    ,其中

    1小时内溶液颜色始终保持无色

    溶液黄色立即加深,30s后溶液变为褐色,无浑浊

    5秒后溶液由浅蓝色变为黄色并产生浑浊,离心分离后上层溶液为黄色(经检测有 ),固体为白色(CuI)

    迅速变浑浊,离心分离后上层溶液为无色(经检测无 ),固体为黄色(AgI)

    1. (1) 实验Ⅰ的目的是
    2. (2) 实验Ⅱ中“黄色立即加深”初步判断有 生成,选择(填试剂)进一步证实生成了 。该条件下氧化性: (填“>”、“<”)。
    3. (3) 实验Ⅲ中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甲同学得出氧化性:
    4. (4)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推测实验Ⅲ中 的生成,与CuI沉淀有关,不能确定氧化性: ,并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K闭合后,较长时间发现两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为了进一步判断 的氧化性强弱,将左侧电极改为Cu电极,并向右侧溶液中加入 ,发现指针偏转,且左侧溶液颜色加深,证明该条件下氧化性: (填“>”、“<”)。

    5. (5)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认为,实验Ⅳ没有发生 的原因是: 生成AgI沉淀,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该反应进行;请分析实验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在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