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1-05-18 浏览次数: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组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月,一场秋雨过后,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尘世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清冽,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如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水,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心灵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        的素书。她婉约,曼妙,        , 不愠不喜,用        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        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潺潺流水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 . 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 . 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 . 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手不释卷  不卑不亢  波澜起伏  百折千回 B . 百读不厌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C . 手不释卷  不骄不躁  波澜起伏  百折千回 D . 百读不厌  不卑不亢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 . 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 . 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 . 似清淡的水墨画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飞翔。

    ④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一点一滴地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于庄子,乃至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庄子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他极少牵绊,所以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样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混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⑦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他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的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多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笔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的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戴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般的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⑧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没有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他的死亡,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致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⑨在古代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 . 文章第④段中说“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于庄子”,是因为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悦与自在。 C . 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 D . 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其目的是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希望现代人多一份怡悦与浪漫。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特点和他的人格精神。 B . “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理想世界中附着其不自由的色彩。 C . 文章由鸟儿的飞翔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联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络自然清晰,内容丰富厚实。 D . 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由此得以深化。
    3. (3) 本文题目是“庄子,会飞翔的人”,但文章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
三、其他
四、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 , 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寝席上进食。②漂:在水中冲洗衣物。③蒲伏:同“匍匐”,伏地而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B .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浦伏 C .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D .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侯,爵位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之一,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 . 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简朴,后借指平民。 C . 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武帝。 D . 国,国家,也指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亦指国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 . 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 . 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他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D . 韩信恩怨分明。他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赏赐千金;而只赏了南昌亭长百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②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5. (5) 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
五、情景默写
  • 12. 补写出下列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2. (2) 《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3. (3)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六、材料作文
  • 13. (2020高三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防控疫情期间,强华中学校园网络平台的“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上,推送了三则与之相关的材料,鼓励全校师生参与讨论。

        ①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②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

        ③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些闲心体育锻炼?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还要让学生打球跑步吗?有家长则认为,花时间运动不如参加数理化培训性价比高。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论坛直播中发言,向在线师生阐述你的观点,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