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同步...

更新时间:2021-04-23 浏览次数:8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辽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 . 南京 B . 杭州 C . 苏州 D . 上海市
  • 2. (2019八下·吉林期末) 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人生活在一个城市,工作却在另一个城市,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城市间。这种生活方式形成的条件是(   )
    A . 城市之间便捷的交通网络 B . 城市之间距离近 C . 为体验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 D . 收入明显提高
  • 3. (2019八下·单县期末) 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概括不正确的是(    )
    A . 其核心城市上海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 B . 本区湖泊星罗,河网密布,是我国“鱼米之乡” C . 本区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 本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
  • 4. (2019·砀山模拟)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B . 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C . 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D . 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 5. (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 长江自上游携带泥沙至中、下游,最后沉积在出海口附近.而三峡大坝完成后,在下列哪一

    城市附近,最有可能因为泥沙供应减少而发生海岸后退的现象(   )

    A . 天津 B . 上海 C . 厦门 D . 广州
  • 6. 继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正式迎来“2.0”时代,勾画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格局.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图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南翼中心城市是( )           

    A . 上海 B . 南京 C . 杭州 D . 宁波
  • 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下列小题。
    1. (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 . 气候温和湿润 B . 河网密集  C . 矿产资源丰富 D .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2. (2) 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 .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 .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 8. (2020·东营) 读我国某区域轮廓示意图(下图),下列关于本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毗邻港澳,便于吸引外资 B . 水陆交通便利 C . 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 “小桥·流水·人家”是本区特色景观
  • 9. (2019·恩施)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部濒临(     )
      A . 东海和南海 B . 东海和黄海 C . 黄海和南海 D . 渤海和黄海
    2. (2)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制约其工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
      A . 地形平坦,河网密布 B . 水污染严重 C . 旱涝灾害频繁 D . 矿产和能源短缺
  • 10. (2019·济宁)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下列有关上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序号表示上海的是④ B .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 C . 连接①、③城市的铁路线是京沪线 D . 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2.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 水陆交通便利 B . 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C . 能源丰富 D . 经济基础雄厚
  • 11. (2019八上·河源月考) 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河网稠密 B . 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 C . 纬度位置好 D . 地势平坦
  • 12.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地形崎岖 B . 河湖稀少 C . 城市密集 D . 经济不发达
  • 13. (2020·海口模拟) 今年3月29日~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向社会各界传递一个鲜明信号: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时,需推动经济发展早日步入正轨。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①毗邻港澳,多侨乡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农人不劳而菜茂,来年禾复易长”的传统水旱轮作制度显著地改善了长江三角洲田间生态条件。轮作的“菜”、“禾”分别所指的农作物是(   )
      A . 甜菜、小麦 B . 荠菜、青稞 C . 芥菜、谷子 D . 油菜、水稻
  • 14. (2019八下·莲湖期末) 长江经济带采取“退耕还湖”的举措,体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
    A . 修复生态系统 B . 增加灌溉水源 C . 促进工业发展 D . 发展水产养殖
  • 15. (2019·伊金霍洛旗模拟)   2018 年 4 月 26 日,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 (1)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盛产稻米、油菜、甘蔗等农作物

      ②这里有著名古都——南京、杭州、 西安

      ③由于泥沙淤积,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河段航运价值不大

      ④这里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⑤这里有很多旅游景点,如西湖、 都江堰、苏州园林

      ⑥这里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⑥
    2. (2) 对照有关甲、乙、丙、丁四个省会城市的位置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分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省的省会 B . 甲、乙、丙、丁分别是武汉、长沙、南昌和南京 C . 汉江在武汉穿城而过,南京建在钱塘江江边 D . 这四个省会城市都濒临大江大河,长沙临湘江,南昌临赣江
二、综合题
  • 16. (2020八下·兴化期中)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市、省中部与南部,以及省北部地区。
    2. (2)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渤海、东海、南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3. (3) 此处地势低平,以(高原、盆地、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淡水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4. (4) 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 17. (2020·东营模拟) 读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⑤为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⑦为, 是重要的港口。图乙中 A 为市,珠江在此入海,G 为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发展迅速。
    2. (2) 两区域都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两区域经济发展共同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3.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都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粮食比重逐渐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种植的比例却在上升,请分析原因。
  • 18. (2020·东营模拟) 今年年初的一场疫情,使武汉成为了焦点,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读图深入了解武汉及所在的长江沿江地带。仔细观察“长江水系”和“长江三角洲”图,回答问题。

    1. (1)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图甲说明了长江的航运价值巨大,从以下四季通航,被称为“”,湖北省会武汉(30°N,114°E)位于长江河段,在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长江沿线的重要河港,同时铁路经过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2. (2)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势低平,河湖密布,属于气候,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和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3. (3) 观察乙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分布最密集,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城市群,其核心城市是,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4. (4) 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称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