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质量普...

更新时间:2021-07-05 浏览次数:1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 周王由此丧失了分封大权 B . 太公首倡尊王攘夷的口号 C . 诸侯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 D . 齐国成为屏周的重要力量
  • 2.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而董仲舒却称当时的农民“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可以说明(    )
    A . 《汉书》的历史叙述较公允全面 B . 董仲舒出生下层更关注民生 C . 地主是文景之治的实利获得者 D . 农民当时地税负担过分沉重
  • 3. 唐、元等朝代在西南边陲地区采用“以土官治土民”的统治政策,承认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除需要向朝廷缴纳微薄的赋税,司法、财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这一政策(    )
    A . 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全面发展 B . 保障了当地社会的繁荣稳定 C . 实现了对该地区的管辖统治 D . 加速了边地部族封建化进程
  • 4.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自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日《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这里顾炎武旨在(    )
    A .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B . 宣传维护传统儒学 C . 批判封建君主制度 D . 倡导务实求真思想
  • 5. 1864年,清政府刊印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诉上奏说:(该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李鸿章说:(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种种非分要求,“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材料表明(    )
    A .   西方列强借助国际法侵害中国权益 B . 地方督抚权力扩大干预朝廷决策 C . 清朝部分官员有了一些国际法意识 D . 国际法引发洋务派开启政治变革
  • 6. 20世纪初,清政府成立商部,制定和颁行一系列经济法规。包括《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综合性的法规,又有《大清国矿务正章》、《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等具体行业的章程。这一举措(    )
    A .   开始突破重农轻商传统观念 B . 逐步建立近代性质的经济制度 C . 导致官员投资办厂出现高潮 D . 促使新工业部门成为经济主导
  • 7.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主席赖尔乐呼吁中日采取措施防止局势恶化,日本遂抛出了中日关系“基本纲”,提出中日达成协议后,日本才会撤兵。其第五条要求中国“尊重条约上所规定日本在满洲之一切权益”。据此可知(    )
    A . 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B . 国际压力没有改变日本侵华目标 C . 欧美列强要中国实行不抵抗政策 D . 国联决议促使中日之间达成协议
  • 8.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提出由于苏联正与美、英进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赫鲁晓夫即将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会谈,因此暂缓向中国的核计划提供任何后续援助。材料表明(    )
    A .   英美压力导致苏联终止向中国提供核计划援助 B . 自力更生成为中国核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选择 C . 冷战格局影响下中国核计划无法获得任何外援 D . 国际势力干预大幅推迟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度
  • 9. 梭伦改革后,雅典开始流行“人的价值在财富而不在门第”的口号,以有产者的“财阀政治”取代了土地贵族的门阀政治。这些现象凸显出梭伦改革(    )
    A . 动摇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B . 剥夺了平民的政治权力 C . 推动了政治生活法制化 D . 避免了国家权力被滥用
  • 10. 《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还撰写了《对自然的解释》、《生物学基础》、《关于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等著作。另外,康德也有大量自然科学的著作,伏尔泰不仅对牛顿很崇拜并亲自做了大量科学实验。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
    A . 脱胎于近代的科技革命 B . 运用了科学精神和方法 C .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形成 D . 摆脱了神学观念的束缚
  • 11.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000人,其中参加工作的有2832000人,在纺织业中女性占总劳动力的50%。同时期,妇女从属于男人、在家相夫教子、作“家庭天使”的观念,仍被资产阶级妇女当做楷模。这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
    A .   男尊女卑的观念逐渐淡化 B . 出身影响着女性的生活状况 C .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 . 女权意识推动妇女走出家庭
  • 12.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与西德,但两德并非完全隔绝。1970年东德赴西德访问人次为105万,1988年增加至674万次;两德电话通话次数由1970年的70万次增加至1988年的4000万次。这带来的影响(    )
    A . 交流扩大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 B . 西德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东德 C . 两德掌握了双边关系的自主权 D . 民间交流突破了两国政治界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3年,英国收入最多的2%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1/5,1867年则是2/5.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态度,在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济贫制度,取消救济原则,除非他愿意走进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的济贫院。

    19世纪30-40年代,各种群众运动汇聚到宪章运动的洪流中,为避免法国式的革命,两次出任首相的狄士累利提出:“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自19世纪下半叶起,议会开始制定法律,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到20世纪初,又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得到了选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转向福利国家,最终消解了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灾难。

    ——摘编自钱乘旦《寻找他山的历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贫扶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摘编自张德勇《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完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扶贫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姓名

    身份

    主要成就

    原籍

    收容国

    逃难时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提出相对论、质能方程式、解释光电效应等

    德国

    美国

    1932年

    亨利·基辛格

    美国第56任国务卿

    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

    美国

    1938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

    著有《梦的解析》

    奥地利

    英国

    1938年

    汉娜·阿特

    政治哲学家

    著有《人的状况》、《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

    德国

    法国

    1933年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那些做出改变的难民》

    依据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请你对表格中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阐释。

    (要求:表述清晰,基本要素齐备,史实准确)

  •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曹操在献帝二十一年(210)、献帝二十五年(214)、献帝二十八年(217)他先后下了三道求才的诏令。第一道,要各地方官不必一定限定“廉士”才举出,要“唯才是举”。第二道称“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第三道要各郡守对人才中如有“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无有所遗”。换言之,不仁不孝不廉与乎操行为世人鄙夷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要任用。历来政府用人,均以德行为首,而今只用才能,剔除所有基本的道德要求,真是旷古绝今的奇闻。后汉中期以后,道德已经走向虚伪的道路,所谓“孝廉”,并非全体真正既孝且廉,孝廉之行不过是做出来的猎取功名利禄的手段。曹操的诏令是针对当时盛行的虚伪造作的世风而发,取得了战胜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割据者的政治优势。

    ——摘编自李定—《中华史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的“唯才是举”。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越南战争直接参战双方是南方的越南共和国和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地缘上,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其背后是美国、苏联等几个大国在这一地区角力。1955年到1960年,美国政府通过扶植亲美反共的吴庭艳政府来清剿北越渗透到南方的越南共产党。肯尼迪上台后,越南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特种战争阶段,即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军队,对付北越在南方的游击队。1963年11月,吴庭艳政府被军人政变推翻,肯尼迪总统遇刺,越战进入第三阶段,约翰进总统决定直接参与战争,实行“南打北炸”的局部战争政策。1968年初,北越发动“春节攻势”,对64个城市和军事基地展开进攻,当年底,美国停止对北方轰炸,局部战争阶段性结束。60年代末,美国国内反战运动持续高涨,苏联在国际上咄咄通人,尼克松当选总统后,美国从越南逐步撤出。1975年,北方军队发起总攻,4月西贡解放,越南战争最终结束。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历史读本(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最终撤出越南的原因。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粟裕(1907-198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著名军事家。在国共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时期崭露头角。内战爆发后,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建议在苏中内线歼敌,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1947年,他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王牌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粟裕指挥大兵团作战用兵灵活,不拘一格。1948年4月,他提出暂缓分兵渡过长江南下,集中兵力将敌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认可。9月,粟裕指挥济南战役。11月起,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加强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授衔,粟裕为十大大将之首。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粟裕对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常胜不败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