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期中考试模拟检测1(适用于金华、嘉兴、杭州、湖...

更新时间:2021-04-13 浏览次数:19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对已生育的育龄妇女可采用结扎输卵管的措施,其作用是( )
    A . 减小雌性激素分泌量,使卵细胞不能正常发育 B . 使精子、卵细胞不能相遇,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C . 使受精卵不能移至子宫,从而不能发育为胎儿 D . 使卵巢不能产生卵细胞,达到节育目的
  • 2. 下列关于进入青春期应做到的事项中,错误的是( )
    A . 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 B . 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 C . 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 D . 自行处理心理矛盾,不要打扰他人
  • 3. 公园中经常对花卉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据图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和乙必须是同一种植物 B . 甲必须带芽 C . 甲和乙合在一起时,必须使两者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因此用绳捆扎 D . 乙的根吸收水分肥料是生长的必要条件
  • 4. 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 . 耳廓 B . 耳咽管 C . 听小骨 D . 耳蜗
  •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 竹的倒影 B . 水面“折”枝 C . 手影 D . 镜中花
  • 6. 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所示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B . 图乙中的c阶段表示蛹期 C . 图丙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④胎盘 D . 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乙相同
  • 7. (2020七下·萧山期末) 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滴加碘液会变蓝色 B . 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 . 两种种子结构的区别之一是④的数量不同 D . 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
  • 8. (2020七下·江干期末) 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如图所示为首次拍摄到的携带遗传物质(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下列有关细菌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超级细菌根据形态判断属于螺旋菌 B . 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C . 超级细菌携带的NDM-1基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核内 D . 细菌很小,肉眼很难看到,观察细菌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
  • 9. 当你闭上眼,嗅柠檬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
    A . 苹果味 B . 柠檬味 C . 无味 D . 苹果与柠檬混合的味道
  • 10. (2020七下·湖州期末) 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 . 大钟的回声 B . 大钟仍在振动 C . 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 D . 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 11. 如图所示,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盖好玻璃罩,当用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一段时间后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

    A . 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B . 电铃的振动变慢了 C . 玻璃罩内还有空气 D . 电铃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 12. (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 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频率 D . 音色
  • 13. 每年5月份,成都及周边地区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 )
    A . 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 . 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 . 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 . 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 14. 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点S,SO为入射光线,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符合( )
    A . 10 cm<f<20 cm B . f>10 cm C . f<10 cm D . f>20 cm
二、填空题
  • 16. (2020七下·长兴期末)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图表示某地男女身高增长速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表示的是 (选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长速度的变化曲线。
    2. (2) 甲和乙在外表上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差异称为第性征。
  • 17. (2020七下·长兴月考) 如图是青蛙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 (用图中序号表示);
    2. (2) 图中B、C阶段用呼吸,从E阶段开始用呼吸。
  • 18. (2020七下·柯桥期末) 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⑨雄蕊和⑩
    2. (2) 受精后,花瓣、花萼等先后凋落后萎缩,子房不断发 育而形成
  • 19. (2020七下·金华期中) 如图是植物的两种不同生殖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甲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2. (2) 图乙属于营养繁殖中的嫁接,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 20. (2020七下·桐庐月考) 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用来感知大象的形状,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
  • 21.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 (1) 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2. (2)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 22. (2019七下·余杭月考) 读耳的结构,完成下列题目:

    1. (1) 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开放,从而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2. (2) 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23. (2020·余姚模拟) 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小科做了两个实验。


    1. (1) 实验甲:让一束平行光垂直于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你在图甲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MN上运动的轨迹。
    2. (2) 实验乙:小科利用自制的小孔成像仪观察到了发光字母“F”的倒立的像,不改变字母F到小孔的距离,要使看到的像变大,他应该
    3. (3) 做完实验要及时关灯,这是因为字母灯是用电器,及时关灯可减少 能的消耗。
  • 24. (2019七下·慈溪期末)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他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入一个正放的三棱镜时,在棱镜另一侧的墙面上看到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现象。

  • 25. 如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0七下·长兴期末)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1)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 (2)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 (3) 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 27. (2020八下·镇海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 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 (2) 若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 A 点,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移动。
    3. (3) 若保持图中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 28. 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所示:

    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I.(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6

     13

     12.6

    1. (1) 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 (2) 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I。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1- 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厘米。

       

    3. (3) 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填“快”或“慢”);没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29. (2020七下·温州期中) 劳动节期间小澄同学在家做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取四个纸杯,底部扎几个小孔,分别放入一张纸巾,取40粒绿豆先浸泡一夜,再随机分成4等份放在纸巾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绿豆所处的环境

     绿豆萌发情况

    1

    置于常温下,不浇水

    绿豆不萌发

    2

    置于常温下,每日浇3次水

    绿豆萌发

    3

    置于冰箱冷藏室,每日浇3次水

    绿豆不萌发

    4

    置于常温下,纸巾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绿豆不萌发

    5

    1. (1) 取40粒绿豆并随机分成4等份是为了
    2. (2)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3. (3) 若想探究“光照对绿豆萌发的影响”,请你帮忙设计第5组实验:
  • 30. 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2)(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

四、解答题
  • 31. 进入青春期,男、女同学的身高、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你感受到这些变化了吗?请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为提高学习效率,使脑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应该保证____(填字母)。
      A . 不进行户外活动 B . 及时变换学习内容 C . 充足睡眠 D . 时时处处考虑睡眠
    2. (2) 请根据青春期的变化规律,判断图甲中A的结构名称是
    3. (3) 图乙是一个四岁儿童的照片,说说十年后他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写出两条即可)

  • 32. (2020七下·衢州期中) 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衢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
    钢丝10cm0.2mm
    钢丝10cm0.1mm
    钢丝5cm0.1mm
    钢丝5cm0.1mm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 (2) 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3. (2020七下·吴兴期中)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完成了以下探究活动:

    1. (1) 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1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面。上述实验中光斑的形状虽然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形成原理却是相同的,它们的形成原理是:
    2. (2) 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该兴趣小组成员关于开孔的形状有了不同看法,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小华设计了图3的装置,小红设计了图4的装置。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谁的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34. 如图,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 35. 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图中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鸟和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 36. (2020八下·余姚期末) 科学老师在教室内做硫燃烧实验时,同学们发现: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教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学们忍不住发出欢呼声。实验结束时,小明用手触碰集气瓶外壁,发现瓶子还有点热。请根据上述情景分析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种感觉产生?感受这些刺激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