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德庆县德城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模...

更新时间:2021-05-12 浏览次数:15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 1. 下列考古遗址、遗迹见证了我国长江流域以河姆渡人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据此,可得出原始农耕文明具有的特征是(    )

    ①开始过定居生活                     ②出现农作物的种植

    ③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家畜饲养业的出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 围绕“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句话,同学们收集到一张出土于山西的精美青铜器(见下图)图片。据这件青铜器的样式和说明文字,我们可推断出(    )

    A . 驯养牛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B . 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使用牛耕 C . 山西的畜牧业手工业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D . “三家分晋”已经发生
  • 3.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
    A . 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B . 神农氏画像石刻 C . 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D . 西汉的耧车模型
  • 4. (2020七上·德庆月考) 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A . 禅让制渐成风尚 B . 世袭制开始确立 C .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 宗法制消失殆尽
  • 5. (2020七上·德庆月考)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 巩固了国家统一 B .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 . 促进了物种交流 D . 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 6. 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这些规定(    )
    A . 提高了宰相地位 B . 旨在防止宰相专权 C . 削弱了君主专制 D . 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 7. 据《新唐书·地理志》等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各地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近300处,远远超过自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历代水利工程数量的总和。这反映了(    )
    A . 农业经济发展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土地制度改变 D . 资本主义萌芽
  • 8.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抒发了白居易一举登第后的豪迈之情。这受益(    )
    A . 世卿世禄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9. (2020·北京) 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A . 兴盛的原因 B . 农业的发展 C . 衰落的过程 D . 割据的结果
  • 10. (2020·北京) 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领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
    A . 签订《南京条约》 B . 设立总理衙门 C . 镇压农民起义 D . 建立近代工厂
  • 12. (2020八上·泰兴期末) 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 . 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 . 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 . 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 . 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 13. “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实现了人民军队的浴火重生,凤凰湿槃,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古田会议(    )

    A .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提出了“收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 14. (2017·鄂州模拟)

    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 . 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 . 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 15. (2020八上·惠城期末)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 . 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 . 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 . 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 .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 16. 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发起代号为“和平之泉”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幼发拉底河以东地区,古老两河流域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下列文物诞生于该地区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金字塔 C . 种姓制度图谱 D . 《查士丁尼法典》原件
  • 17. (2020·镇江) 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们被统称为( )
    A . 《1787年宪法》 B . 《拿破仑法典》 C . 《权利法案》 D . 《罗马民法大全》
  • 18. (2020·北京) 从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对古典文明的再发现,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兴”,而不是“复兴”。其中的“兴”是指(    )
    A . 对古典文化的全面继承 B .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C . 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 D . 文艺复兴向西欧的传播
  • 19. 某中学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

    A . “光荣革命” B . 《独立宣言》 C . “三角贸易” D . 明治维新
  • 20. 马克思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开创了资产阶级的新纪元,是世界上最先产生民主共和国的地方,也最先推进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而《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原意的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美国建立了新型民主政体 C . 《独立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 D . 美国独立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
  • 21. 通过如下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示意图可知,推动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的关键是(    )

    A . 珍妮机的发明 B . 冶金采矿业的发展 C . 蒸汽机的运用 D .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 22. 某初中九年级三班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思想解放运动 B . 杰出人物的作用 C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 . 民族解放运动
  • 23. (2020·广东模拟) “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因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24. 1932年,苏联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大缩小,这说明了(    )
    A .   推行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 B . 实施高度集中体制没有负作用 C .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D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
  • 25. 工业生产指数是一些国家用来计算和反映工业发展速度的指标之一。对下图所示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变化分析恰当的是(    )

    A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工业快速发展 B . 罗斯福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促进了工业生产的恢复 C . 罗斯福政府通过兴建公共设施,解决失业人口过多问题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客观上加速了美国工业的发展
  • 26. 历史表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 三国协约的形成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 27. 1941年12月7日,6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日本舰队悄然接近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基地,发动猛烈攻击,美军仓促应战。与此描述相关的历史画面是(    )
    A .   B . C . D .
  • 28. (2019·张家港模拟) 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2015年美国高调宣布其“重返亚太战略”。这充分说明(   )
    A . 美国发动的战争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 B .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 . 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 . 苏联解体后,中国是美国唯一的竞争对手
  • 2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消除各国基础设施赤字、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和强劲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这说明(    )
    A . “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型全球化 B . 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 . 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动力 D . 生态和人口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 30. (2020·随县) 全球经济演变的本质就是科技突破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C . 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D . 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相结合。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截!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摘编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三:

    材料四: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一些政客制造两岸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企图从地理和法理上切割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他们加紧勾连外部势力破坏台海和平,“以疫谋独”。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鼓噪所谓“修法"公投”,图谋"法理台独"。这些都严重损害台湾同胞福祉,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

    ——摘自新华社,2020.5.20《我们有足够能力捍卫领土完整》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诗歌赞扬了他的哪一重大历史功绩?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边疆地区行政机构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两个人物都为促进各自国家的统—做出了重大贡献,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 (4) 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 32. 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人们对一衣带水之隔的蕞尔岛国纷纷侧目而视。1896年清廷派遣13名留学生赴日,揭开了留日序幕。……1901年清廷决定给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奖以进士或举人出身,致使东渡学生1903年猛增到1300余人。1904年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而告终,这对于正在激起的留日狂潮无异于火上浇油。

    ——蒋纯焦《近代中国留美和留日教育之比较》

    材料二: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甚至连失败者日本军人也公认:他们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此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的分裂”。

    ——董助才《中共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已经过去40年了,他允许中国农民自主生产,在南方沿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也让外国人在那里投资。这很快带来了成果——40年后的今天,数亿中国农民摆脱了贫困,村庄变成现代化的城市,配备高科技的火车在大都市之间穿行,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面让人难以置信。

    ——德国《时代》周报网(2018年5月7日)

    材料四: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十九大报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日本“纷纷侧目而视”的历史背景,并归纳“留日狂潮”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能够“获此初步之胜利”的有利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成果的具体措施。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认识。
  • 33. (2021·泉州模拟)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之“变”

    1921年春实行的政策同1918年春实行的政策有根本的区别,这就是1921年引进了市场概念。正是这一点,使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材料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之“变”

    材料三:世界之“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国家完全不加以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即社会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的实质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1921年实行的政策是什么?它与1918年政策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中美国之“变”指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新”在何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出现的发展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20世纪的经济之“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