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德庆县德城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综...

更新时间:2021-05-25 浏览次数:8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
  • 1. 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则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
    A . 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 . 由封建王公领导 C . 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D . 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 2. 19世纪中期俄国的一名农奴,在本国的改革中获准得到一块份地,只需现金支付20%—25%的赎金,其余部分由政府以有息债务的形式支付。关于这场改革的说法正确是(   )
    A . 使沙俄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B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D . 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3. 1887年《时局讽刺》杂志刊载了讽刺画《西洋镜中的猿》,讽刺盲目模仿西方的日本人,在镜中映出的却是丑陋的猿猴模样。该漫画讽刺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一措施(   )

    A . “殖产兴业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B .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 . 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 D . 建立新式军队
  • 4.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变化不包括(   )
    A . 城市人口大量涌现农村 B . 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 . 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D .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
    A . 垄断组织的出现 B .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D .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 6.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列宁亲自领导和指挥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 . 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D .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 7. 下图材料主要可用于说明十月革命的(   )

    A . 原因 B . 背景 C . 经过 D . 影响
  • 8. 1919年的这次国际会议把“强权战胜公理”和“弱国无外交”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但因为贫弱,依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处境。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
    A . 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B . 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C . 把日本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美国 D . 废除奴隶制
  • 9. 某历史公众号中推送了以下资料。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主题是(   )

    论著

    《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

    文件

    《九国公约》

    照片

    巴黎和会三巨头

    纪录片

    《话说世界历史·Ⅳ》

    (内容: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A . 巴黎和会 B . 凡尔赛体系 C . 华盛顿会议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0. (2020·广东模拟) “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因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11. 下表是苏联1928—1937年的一组经济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1937比1928年的增长率

    农业产值

    8.1%

    轻工业产值

    210%

    重工业产值

    550%

    A . 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B . 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 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 12. “印度独立后政府通过加强立法、制定政策措施、成立各种妇女组织、重视教育等方式支持妇女发展……印度妇女开始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经济地位得到改善,受教育方面也得到长足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印度独立”(   )
    A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动摇和瓦解了殖民统治体系 C . 消除了社会对印度妇女的各种歧视 D . 促进了印度妇女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 13. 第二年,国会允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
    A . 缓解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B .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为全面推行新政创造条件 D . 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 14. 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

    A . 推行 “以工代赈 ” B . 创立养老金制度 C . 颁布《紧急银行法案》 D . 颁布《农业调整法》
  • 15. 美国银行倒闭数目从1929年的659家逐年增加到1932年的3700多家,企业利润过去的100亿美元锐减到10亿美元。以上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军事危机严重 B . 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C . 政治局势动荡 D . 经济危机蔓延
  • 16. 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材料旨在说明苏联(   )
    A . 工农业体系十分完备 B . 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C . 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国情
  • 17. 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为打败法西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事件标志着(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C . 三国协约的形成 D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18. (2021九下·江油开学考) 以下是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至结束的进程”示意图。促成大战由第一阶段朝着第二阶段转化的关键原因是(    )

    A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 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C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 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9. 据俄罗斯《观点报》(2019年12月25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一些欧洲国家企图篡改二战历史表达强烈不满,认为欧洲议会的决议是妄图抹杀苏联为结束二战所作的贡献。下列有关二战中苏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打击德国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二战战局变化 C . 打击意大利促使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D . 迫使德国放弃对英国猛烈轰炸
  • 20.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如下图所示)柏林墙的修筑,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局势是(   )

    A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 B . 美苏处于 “冷战 ” C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 全球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
  • 21. 下图漫画是苏联杂志《鳄鱼》公开发表的杜鲁门的形象:用原子弹和美元武装自己,率领着温斯顿·丘吉尔等忠诚的跟随者,谋求世界统治地位。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美苏关系的态势是(   )

    A . 各自独立抗击法西斯侵略 B . 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法西斯 C . 从战时盟友走向战后对抗 D . 独立国家联合体对抗美国
  • 22. 二战后初期,美国前总统胡佛在进呈给时任总统杜鲁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如果继续执行限制德国的政策,除非让德国人饿死,否则德国将成为西方盟国纳税人的沉重负担,最终也将使欧洲其他国家“衣衫褴褛”。杜鲁门最终接受了胡佛的建议,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   )
    A . 对德国分区占领 B . 实行马歇尔计划 C . 让德国加入北约 D . 推动欧洲一体化
  • 23. 下图是某同学学完一节课后制作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号处是(   )

    A .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C .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 .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 24. (2020九上·北京期末) 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A . 走联合的道路 B . 适当的经济政策    C . 美国的扶持 D . 朝鲜战争的爆发
  • 25. 当代,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组织是(   )

    ①国际联盟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联合国                             ④世界贸易组织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6. 如图,图中的“热门词”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B . 科技改变生活 C . 多极化已经形成 D .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 27. 下表是《央视新闻》节目《苹果的另一面》曝光的苹果代工厂的资料内容,其反映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   )

    企业名称

    代工产品

    曝光内容

    武汉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苏州某科技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A . 恐怖主义 B . 贫富悬殊 C . 环境污染 D . 人口危机
  • 28.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面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哪一发展趋势(   )
    A . 经济全球化 B . 多极化 C . 信息化 D . 和平与发展
  • 29. QQ与微信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平台。它们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蒸汽时代的到来 B . 电气时代的到来 C . 报刊事业的发展 D . 网络技术的发展
  • 30. 郑必坚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一文中指出:从18纪中叶到19世纪的一百多年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以电力、内燃机、化工技术基础上,经济全球化进入第二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信息革命开始特别是到了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浪潮再次到来。可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   )
    A . 国际组织的建立 B . 世界大战的推动 C . 思想理论的发展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综合题(共40分)
  • 31. (2021·泉州模拟) 资本主义在萌芽,产生,扩展中不断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在政治真空中发展起来的,恰恰相反,资本主义的出现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英国和荷兰授予一些股份公司特许经营权,允许他们为了商业目的前往远离本土的地方进行探险,征服和殖民。事实上,帝国主义的扩张和殖民地统治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商人因此才能获得自然资源,从而有效地通过运输网将商品运往各地。

    材料二: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三: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 31.8 23 13.2 10
    1913 14 38 16 6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和荷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应该如何理解“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3. (3) 根据材料三,提取一个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 32. (2021·泉州模拟)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之“变”

    1921年春实行的政策同1918年春实行的政策有根本的区别,这就是1921年引进了市场概念。正是这一点,使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材料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之“变”

    材料三:世界之“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国家完全不加以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即社会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的实质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1921年实行的政策是什么?它与1918年政策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中美国之“变”指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新”在何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出现的发展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20世纪的经济之“变”?
  • 33. 人类社会在不断克服各种重大危机的过程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在1825年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 ,贸易额减少70%。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其的命运共同体。在当今社会,这样重大的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天,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全球家园。

    ——摘自《人民网》

    请问答:

    1. (1) 根据材料已分析促成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怎样理解材料中“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经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应对此次危机的方式和结果。
    3. (3) 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