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6-08-26 浏览次数:7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 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 .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 . 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 3. 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


    A . NH4Cl      B . NH4HCO3 C . NH4HSO4 D . (NH42SO4
  • 4. 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 .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 .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 .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 5. 如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 . 4>2>1>3>5 B . 2>1>5>3>4 C . 5>4>2>3>1 D . 3>5>2>4>1
  • 6. 下列正确的是(   )
    A . 碳酸的电离:H2CO3⇌H++HCO B . 硫化钠水解:S2+2H2O⇌H2S↑+2OH C . Na2CO3溶液中:c(HCO )>c(OH D . NH4Cl溶液中,c(NH )>c(Cl
  • 7. 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g)+ O2(g)=H2O(l);△H=﹣285.8kJ/molCO(g)+ O2(g)=CO2(g);△H=﹣283.0kJ/molC8H18(l)+ O2(g)=8CO2(g)+9H2O(l);△H=﹣5518kJ/mol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 . H2(g) B . CO(g) C . C8H18(l) D . CH4g)
  • 8. 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 9. 室温下pH=9的Ba(OH)2溶液与pH=12的KOH溶液,按4:1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溶液中H+浓度为(单位:mol•L1)( )
    A . ×(4×109+1×1012 B . ×(8×109+1×1012 C . 5×1010 D . 5×1012
  • 10. 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 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 . 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 D . 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
  • 11.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 . 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C . 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 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 12. 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 .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 , 故溶液pH减小 C .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13. 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PbO2是电池的负极 B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 C . PbO2得电子,被氧化 D . 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 14. 在体积都为1L,pH都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各投入0.65g锌粒,则如图所示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   )
    A . B . C . D .
  • 15. 常温下设a代表Ba(OH)2 , b代表NaOH溶液,c代表NH3•H2O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的pH:a=b>c B . 同pH时,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pH:a=b<c C . 同pH、同体积的三种溶液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a=b=c D . 同pH时,稀释不同倍数、pH仍相同,三种溶液稀释的倍数:a>b>c
二、<b >简答题</b>
  • 16. 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5kJ,试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 已知:C(s)+O2(g)═CO2(g)△H=﹣393.5kJ•mol1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现有0.2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且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8. 常温下,如果取0.1mol•L1的HA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混合溶液的pH=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2) 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3. (3) 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c(Na+)﹣c(A)=mol•L1

    4. (4) 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将同温度下等浓度的四种盐溶液:A.NH4HCO3    B.NH4A   C.(NH42SO4   D.NH4Cl,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填字母).

三、<b >综合题</b>
  • 19. (2016高二下·平安期末)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2. (2) 如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

      ②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 20.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 (1) 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2. (2) 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态.
    3. (3) 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4. (4) 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四、<b >实验题</b>
  • 21. 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经测定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82.0%,为了验证其纯度,用浓度为0.2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试回答:
    1. (1) 托盘天平称量5.0g固体试剂,用蒸馏水溶解于烧杯中,并振荡,然后立即直接转入500mL容量瓶中,恰好至刻度线,配成待测液备用.请改正以上操作中出现的五处错误.①,②,③,④,⑤
    2. (2) 将标准盐酸装在25.00mL滴定管中,调节液面位置在处,并记下刻度.
    3. (3) 取20.00mL待测液,待测定.该项实验操作的主要仪器有.用试剂作指示剂时,滴定到溶液颜色由刚好至色时为止.
    4. (4) 滴定达终点后,记下盐酸用去20.00mL,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为
    5. (5) 试分析滴定偏低误差可能由下列哪些实验操作引起的       
      A . 转移待测液至容量瓶时,未洗涤烧杯 B .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盐酸 C . 滴定时,反应容器摇动太激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D . 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悬有液滴 E . 读数(滴定管)开始时仰视,终点时俯视.
  • 22. 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的NaOH含量时,可先加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再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试回答:
    1. (1) 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为什么不会使BaCO3沉淀溶解而能测定NaOH的含量?答:
    2. (2) 滴定时,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打到滴定终点,则能否由此准确地计算出结果?答:
    3. (3) 能否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答:,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答:(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五、<b >计算题</b>
  • 23. 在25℃时,用石墨电极电解2.0L,2.5mol/LCuSO4溶液,如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阴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为
    2. (2) 阳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为
    3. (3) 电解后得到的Cu的质量是 g.溶液的pH是
    4. (4) 如用等质量的两块铜片代替石墨作电极,电解后两铜片的质量相差.电解液的pH(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 24. 有pH为13的Ba(OH)2、NaOH的混合液100mL,从中取出24mL.用0.025mol/LH2SO4滴定,当滴定至沉淀不再增加时,所消耗的酸的体积是滴定至终点所耗酸体积的一半.

    求:①当滴到沉淀不再增加时(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pH=(已知:lg2=0.3).

    ②原混合溶液中c[Ba(OH)2]=和c(NaOH)=

  • 25. 常温下,FeS的Ksp=6.25×1018(设饱和溶液的目睹为1g/mL),若已知H2S饱和溶液在常温下,c(H+)与c(S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c2(H+)•c(S2)=1.0×1022 , 该温度下,将适量FeS投入H2S饱和溶液中,欲使溶液中c(Fe2+)达到1mol/L,应调节溶液的pH=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