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溪、贵港、崇左、柳州、白色五市)2020-...

更新时间:2021-03-14 浏览次数:145 类型:高考模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家风建设正是国家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环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则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

    家风,亦称门风、家声、父风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

    “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庾信《哀江南赋序》中说,时人潘岳作《家风诗》,被誉为“始述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传统家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勤俭齐家的持家文化、蒙以养正的教子文化、崇德向善的修身文化、宽容仁爱的处世文化等。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于各个时代,弘扬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礼贤下士、为政以德的君王帝后家风,教家立范、勤政公廉的名门显宦家风,士魂商才、仁心义路的商界翘楚家风;也有淳风厚俗、仁德范世的义门世家家风,以身示范、睦族善邻的庶族百姓家风;还有救亡图存、济世经邦的志士英烈家风,投身革命、家国天下的老一辈革命家家风。这些优秀家风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融入到民族的血液里,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轨物范世的可贵镜鉴。

    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突出表征,重视门声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少传统家训作者都强调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司马光家训中要求为家长者“谨守礼法”,“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历史上的司马家族是世代贵胄,却一直恪守“世以清白相承”的朴素家风,勤俭持家。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一定要吸取同时代人因不良家风致家族破落的教训,而且要用这篇家训去训诫子孙,永远传承节俭为荣、奢侈为耻的 “清白”家风。陆游《放翁家训》中要子孙继承祖先宦学相承、清白俭约、注重节操的家风。清朝曾国藩在家书中劝诲其弟,要遵守祖先教诲“以绍家风”,反复告诫子孙“汝曹且勿坠家风”。

    家风有优劣之分,对子弟成人成才与否和家族兴衰起着重要作用。家风优劣,不仅关乎个人品行,更关系家国兴衰。重视家风是历代先贤立家处世之本,是我们民族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前提和基础。今天的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和谐繁荣的“重要基点”,因而家风建设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的必修课。在这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先贤智慧结晶的优秀家风文化,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跨越时空的资源,值得我们吸纳借鉴。

    (摘编自陈延斌《培塑新时代的家风的丰厚文化滋养》)

    1. (1) 下列关于“家风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表征,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淀而成。 B . 家风文化内涵丰富,从传统来看,大致可分为持家文化、教子文化、修身文化、处世文化等。 C . 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体现于社会各个层而,影响个人,关系家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D . 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先贤智慧的结晶,值得吸纳借鉴。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提出观点,接着对“家风”进行概念阐释,并分类列举了众多优秀家风。 B . 文章第三段以庾信作品为例,论证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在西晋时期便已开始形成。 C . 文章第五段以名人家训为例,以证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与传承门声家风的优良传统。 D . 文章末段论述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意义,首尾呼应,强调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可作建设资源。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风优劣关系到个人品行,因此,我们凭借一个人的品行就能判断他的家风的优劣。 B . 优秀家风文化可以使家国兴盛,而不良家风文化则会使家庭破落,甚至使国家衰败。 C . 家风文化累世积淀而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同时也随时代发展而丰富,富有活力。 D . 家训只是家庭或家族对为子孙者的要求,优秀家训为我们提供了立家处世的可贵借鉴。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11个阶段,历时23天,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的重大任务。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多次刷新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高度,还连续实现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更是世界首次,增添了世界探月历史的新纪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0年12月17日文章《六战六捷!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材料二:

    央视新闻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一张旧报纸,也在网上火了!这份2005年的《科学发现报》写着:“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15年后回首,人们发现,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号奔向月球,开始实施采集月壤样品的任务。不少网友赞叹:“中国精准完成了计划中的每一步!15年前各国探月计划,只有中国实现了”。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师顾问叶培建见证参与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一路走来,在他看来,这代表着中国航天人20年来的追求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没吹牛!”

    中国航天人说我们没吹牛,网友由衷表示:必须的!

    (摘编自澎湃新闻2020年12月18日文章《嫦娥五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一张15年前的旧报纸火了》)

    材料三:

    据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为了实现轨道器与上升器“抓得住,抱得紧,转得稳”的既定目标,研究团队曾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对接机构的设计。共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上升器“推”、轨道器“移”、返回器“拉”各3种,通过多轮方案比较及关键技术攻关,最终确定采用“抱爪式对接机构”,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种设计理念世界首创,对接精度达到毫米级。

    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为保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做了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分系统副主任师刘仲高兴地说。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对接、转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成功的背后是研制团队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

    (摘编自新华社2020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都没用到》)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经历11个阶段,历时23天完成。 B . 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它的成功标志着三步走的圆满收官。 C . 嫦娥五号完成的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动作属我国首创,在世界探月史上也从未有过。 D . 图片将15年前中国探月计划与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进行对照,时至今日,只有中国实现了计划。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是12月17日对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任务、成功返回的迅速及时的报道,体现了新闻“时效性”特点。 B . 材料二用独特的题目、醒目的图片,网友的热评吸引读者,具体生动,视角新颖,体现了新闻“可读性”特点。 C . 材料三通过讲述嫦娥五号对接成功背后的研发故事,着力反映研究团队身上表现出来的科学研究精神。 D . 仅用21秒,嫦娥五号就完成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并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
    3. (3)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的成功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有一笔不珍重

    周华城

    ①那日在家煮面,看到碗底有个字:全。

    ②从前的碗,比现在的有趣。它们会记住主人的名字。村庄摆宴席时,会有男人担着箩筐挨家挨户借碗,宴罢,又有女人围坐一处,一边洗碗,一边大声说笑。然后,各家的碗会按照碗底的字号,准确地回到各家。

    ③童年的记忆中,曾见父亲用一枚钉子、一把锤子,叮叮当当敲着,在碗底凿一个字。那是家里新添置了碗具。父亲的神情认真而郑重。仔细观察凿在碗底的字,发现其与现在电脑屏幕上的字近似——都由点构成。数了一下,那个“全”字,一共有48个点。

    ④父亲现在很少写字。从前父亲提笔写字,一是为村人写信,二是“号”农具,三是过年写春联。春联现已不写,信更是少见,唯大大小小的箩筐、风车、打稻机、竹簟、犁具上,还时常能见到父亲的字迹。

    ⑤打稻机上写的是:“颗粒归仓”“五谷丰登”“一九八六年,周全仔办”。风车上写的是:“去浮存实”“公元一九九○年办”。

    ⑥父亲上到高中,毛笔字写得不错,至少比我好很多,不仅给自家“号”字,村里乡邻新置办了农具,也会请父亲去帮忙“号”字。乡人对于农具的态度是很珍重的,一席竹簟,一只箩筐,一条扁担,也都会“号”上字,写上某某年春或秋,某某某办。每每此时,总见父亲一笔一画,郑重其事,似乎生怕哪里一不小心写错。

    ⑦我把农具上父亲的字迹拍了照,发在朋友圈中。结果,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总徐老师看见父亲的字就说很喜欢,要向父亲讨一幅字。我在乡下住着,想起一首诗来:“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特别喜欢诗中意境。父亲握惯锄柄的手,又拿起毛笔,第一次在很好的宣纸上写字。他就认认真真地写了这首诗的后两句。

    ⑧隔日,给徐老师寄出。没几天,徐老师收到,又回寄了两包日照的春茶。父亲当然是开心极了。

    ⑨现在大家很少写字了。前天,我去餐馆吃饭,服务员太忙,半天没有过来招呼,我便拿起点菜笺,一边翻菜谱,一边写菜单。闲着也是闲着,就写出了一点挥洒笔墨的味道。结果,一不小心,把菜点多了。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若是餐馆在每张桌上备好笔墨(钢笔也行,当然最好还得是毛笔),由客人自写菜单,那一定会很有意思。现在,人们用多了电脑,写字的机会反而难得。餐馆用平板电脑点菜,我看并非什么创举,让客人回归原始,用笔墨写字点菜,才算有意思。

    ⑩2016年8月,我和一帮朋友重走日本匠心之路,有一天,在京都一家很有名的日料店用餐。那一顿饭,花样丰富,品目繁多,大家吃得极有滋味。饭毕,我们便想着跟店家要一份菜单,留作纪念。服务生答应着,退出去了。等到我们离开的时候,服务生与老板候在门边,给每个出门的客人奉上一个小信封,里面装着的,居然是店老板亲自用毛笔手写之后,又复印的一份菜单。菜单上,每一道菜,哪怕小至凉菜,其食材与制法,也一笔一画写得清清楚楚,虽是日文也可以看懂。老板在门边相送,给每一位客人鞠躬,那细致与珍重的神情,令人十分感动。

    ⑪前些天,在家帮着父亲整理农具,我看到农具上父亲的字迹,历数十年光阴而依旧鲜明。那一笔一画的字迹里,无有一笔不是珍重的态度,我又想到父亲对待土地、对待庄稼,也无有一日不是珍重的态度,不禁在心中生出一种敬意来。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在家煮面,看到碗底有个字:全”开头,引出了下文对“村民借碗”与“父亲凿字”的往事追忆。 B . 原文多处提到人们很少动笔写字,究其原因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都对写字产生了冲击。 C . 文章多用短句,语言平实浅易,情感饱满深沉,引用诗句增添传统文化内涵,第②段运用比喻手法使行文生动。 D . 文章写日本京都日料店老板亲自用毛笔一笔一画写菜单,并鞠躬相送每一位客人,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
    2. (2) 请从“形散神聚”的角度鉴赏这篇散文。
    3. (3)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珍重”的含意,以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态度。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暴胜之为直指使者,督课郡国,诛不从命者。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躐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成行施之以息,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 , 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耀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 , 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一》)

    【注释】①蒯辄,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太子蒯聩因谋杀灵公夫人南子不成,出奔于宋,不久逃在晋国。卫灵公死,立蒯辄为君。晋国的赵简子又把蒯聩送回,蒯辄拒绝了蒯聩的回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胜之素闻不疑/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B .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C .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D .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秋》,“六经”之一纪传体史书,叙述历史寓褒贬于文笔之中,语言简练。 B . 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 C . 阙,古代皇宫大]前两边供晚望的楼。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D . 诏狱,指收押、讯问案犯的场所,多用以纠察、惩治朝廷要人,由皇帝下诏定罪。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隽不疑进退有据,行动有礼。隽不疑拜见暴胜之时,守门差役让他解下佩剑,他以剑是有品德的人自卫的武器为由拒绝,向暴胜之进言则以手按地恭敬说话。 B . 隽不疑善于洞察时局抢占先机。隽不疑做青州刺史时,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谋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反被他先察觉,逮捕了他们,并使他们服罪。 C . 隽不疑处理突发事件沉着冷静。有人来到北阙自称卫太子,众官员不敢处置,隽不疑准确判断此人是假太子,并根据《春秋》中蒯辄对待蒯聩的先例把他关押。 D . 隽不疑才能出众,深受敬重。隽不疑进言暴胜之,暴胜之恭敬地采纳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他担任京兆尹,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和才能。
    4.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②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乙)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 , 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魅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②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作于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瑞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至湖南。⑤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⑥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从诗题来看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 B . 甲诗开头四句从诗坛地位思想情趣诗歌风格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高度评价。 C . 乙诗首句以秋风比兴,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对友人关切的心情,言没情深。 D . 乙诗颈联,一“憎”一“喜”道出的是自古以来才智人士总是命途多外的共同命运。
    2. (2) 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在《师说》中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是“”。
    2. (2) 屈原在《离骚》中说到自己经常感叹流泪,就是因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举世皆浊,可屈原就是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而选择“”。
    3. (3) 当形容一个人被任命来挽救危局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当夕阳西下,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总是挤满摄影爱好者。从这里鸟瞰,故宫红垣溢彩、黄瓦流光,       尽展眼前。 如今,故宫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无论是春天花开、冬天雪落,还是新上了专题展或文创品,都有很多人专程去“打卡”。历史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民族精神,故宫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紫禁城是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形制延续了从西周开始的“择中而立”“九经九纬”的宫城模式,

    同时又融入了明清两朝建筑师的       。一条中轴线在众多殿宇中贯通而过,与北京城的中轴完美重合;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        );宫城周围环绕长3400米的宫墙,四个角楼       , 非常美观。学者单士元在《故宫史话》一书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称故宫是“民族建筑艺术集大成,其规模之宏伟、工程之艰巨、创造性之丰富、工艺之精巧为世界所罕见。它不仅是东方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的奇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气磅礴    维持    别出心裁    高耸入云 B . 波澜壮阔    维系    别出心裁    奇巧玲珑 C . 大气磅礴    维系    匠心独运    奇巧玲珑 D . 波澜壮阔    维持    匠心独运    高耸入云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衣项是(   )
      A . 民族建筑艺术集大成,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巧、创造性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 B . 民族建筑艺术集大成,其创造性之丰富、工程之艰巨、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巧为世界所罕见。 C . 民族建筑艺术集大成,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宏伟、创造性之丰富、工艺之精巧为世界所罕见。 D . 民族建筑艺术集大成,其创造性之丰富、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巧、工程之艰巨为世界所罕见。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内延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布局严谨有序,东西六宫为两翼。 B . 布局严谨有序,内延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 C . 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内延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 D . 内延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符合得体的基本原则,每空不超过2个字。注意人物的身份、关系和时代。

    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署名下的敬辞,可用,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自称时可称“仆”。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提及自己过世的母亲时则称,提及自己尚健在的父亲苏洵时则称

  •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但实际上,从人类起源开始,病毒与人类之间一直是协同进化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甚至于可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来自我复制并蔓延,因此它们自然会驱动宿主使用身上的所有细胞“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这类在病毒面前所面临的“生与死”的选择压力,实际上比猎食者的捕猎以及其他环境变化的自然选择压力更大。所以,,堪比苏美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一样:花样翻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所以,病毒学家与人类学家们一致认为,病毒是人类演化最有力的驱动力。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从前,父母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我们会声音洪亮的回答,解放军、科学家、医生、宇航员……现在我们问小朋友同样的问题,很多小家伙都会兴奋地回答,我以后要当明星,可以走红毯,挣大钱!

    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兰娟院士说,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追星,多关注一些身边的医生、护士、武警战士,是他们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要追的是他们。

    ③近日,钟南山、袁隆平等科学家走进高校,师生夹道迎接,校园秒变“追星”现场。青年人对科学家的热情,令不少网友热泪盈眶。

    追什么样的星,关乎个人选择,也关乎社会价值取向。华夏中学将以“追星”为主题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请你作为演讲者,面向全体同学做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