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1-03-10 浏览次数:17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八上·钦州月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他”是(    )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陈化成 D . 邓世昌
  • 2. 天津在哪一条约中增开为通商口岸(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天津条约》
  • 3. (2016八上·宜春期中)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日本 D . 俄国
  • 4. (2018八上·云安期中) 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于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

    A .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 . 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 .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 . 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 5. (2020八上·武威月考) 野蛮洗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
    A . 美国和英国 B . 法国和俄国 C . 美国和法国 D . 英国和法国
  • 6. (2020八上·江门月考) “由于它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错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它后来居上提出了‘门户开放’”。这段文字中的“它”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日本
  • 7. (2020·南县)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变法通议》 D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8. 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五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该单元主题应是(    )

    A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 9. (2020八上·高州月考) 在民国时期的题材影视剧中,国民党内部的称呼一直是一个颇具时代感的元素,一般都称蒋介石为“委员长”“总裁”等,但是胡宗南、杜聿明、戴安澜、张灵甫等在他面前却称其为校长,这主要是因为蒋介石曾(    )
    A . 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 B . 建立南京政府 C . 指挥北伐战争 D . 参加南昌起义
  • 10. (2020八上·和平月考)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 . 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 . 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 .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11. (2016·临沂)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 . 朱德 B . 叶挺 C . 贺龙 D . 刘伯承
  • 12.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13. 某纪念馆为了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推出了“历史性决策”、“起义的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军旗升起的”系列展览。该展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黄花岗起义 C . 南昌起义 D . 秋收起义
  • 14. 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一大特色。以下某旅行社起草的景点介绍正确的是(   )

    A . 遵义——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 吴起镇——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 . 南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 . 井冈山——党的诞生地
  • 15.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华北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北伐战争
  • 16. 下面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直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爆发 B . 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C . 青年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D .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 17. (2020八上·长沙期末) 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
    A .   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 B .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认知的转变 C .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 历史概念在不同时代表述不同
  • 18.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 . 歌唱祖国 B . 追求理想 C . 抗日救亡 D . 抨击时弊
  • 19. 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时,对某次著名会战做的笔记。这次会战应该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长沙会战
  • 20.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民族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如下图中“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南京大屠杀 D . 抗战胜利
  • 2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   )
    A . 轻工业部门 B . 重工业部门 C . 军事制造 D . 汽车制造
  • 22. 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共产党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
    A . 《甲午风云》 B . 《西安事变》 C . 《鸦片战争》 D . 《重庆谈判》
  • 23.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4.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的纪录片,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A . 《定军山》 B . 《杨乃武与小白菜》 C . 《渔光曲》 D . 《红楼梦》
二、综合题
  • 25.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要原因 兴起时间及地区 结果
    二次革命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 1913江西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护国运动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云南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1. (1) 以下表述,是从上面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填“正确”;违背材料信息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不涉及”。

      ①两次运动皆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兴。(   )

      ②二次革命早于护国运动发生。(   )

      ③孙中山在两次运动中都发出了反对袁世凯的号召。(   )

      ④二次革命遭到失败,而护国运动取得一定的胜利。(   )

    2. (2) 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 (3) 根据材料三,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并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四: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旅游活动“重访纪念地”,走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

    1. (1) 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以什么为主要阵地?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场运动发生在哪年?这次运动中体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口号分别是什么?它标志中国进入什么革命时期?
    3. (3) 结合材料三思考,这场运动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在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 27. 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中,中国社会不断的发生着巨大变化。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惠,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北洋水师(定远号)

    材料三: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由此也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五: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师夷长技的主张”的运动中,其目的是什么?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该运动中“军事利器”的企业有哪些(请列举两个)?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运动涉及了哪些方面?这场运动的地位是什么?最终这场运动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4. (4) 根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 2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3. (3) 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4. (4) (奋起抗争)
      如下图所示的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几例(包括人物名称与主要事迹)?

    5. (5) (忧患意识)
      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