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2-22 浏览次数:2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天水)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 . 邓世昌 B . 左宗棠 C . 魏源 D . 林则徐
  • 2. (2020八上·西峡期末)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的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    )
    A . 历史事实的叙述 B . 历史过程的描述 C . 历史原因的分析 D . 历史结论的阐释
  • 3. 2020年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    )
    A . 《瑷珲条约》 B .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 《天朝田亩制度》 D . 《资政新篇》
  • 5. (2020·贺州) 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总局设于上海,分局设于天津、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新加坡等地,承运漕粮兼揽商货。这反映了,洋务运动促进我国(   )
    A . 军事工业发展到了海外 B . 民用工业近代化 C . 交通运输发展领先世界 D . 走上了富强道路
  • 6. 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主笔(创办人)

    T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A .   自强、求富 B . 三民主义 C . 民主、进步 D . 变法图强
  • 7.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 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8. 西方某些国家错失防控良机,导致疫情扩散,却上演甩锅中国,要让中国付出“新庚子赔款”的闹剧。中国近代,西方列强曾经在庚子年联合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9. (2020·眉山)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   )
    A . 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B . 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C . 实现社会民主平等 D . 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 10. 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下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中华民国十四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 .    1924年 B . 1925年 C . 1926年 D . 1927年
  • 11. (2020·泰州)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 自强求富 B . 救亡图存 C . 民主科学 D . 实业救国
  • 12. “下图是苏州吴县沈维钧编辑、上海世界书局于1921年6月发行的《做白话文秘诀》书影。这本书的出版(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 . 提出了民主革命的要求 C . 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D . 是对文学革命的积极响应
  • 13. (2020·海南) 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次革命 C . 国民革命 D . 土地革命
  • 14. 下图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事件的进军路线。此事件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红军长征
  • 15. 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  《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  《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伟人毛泽东》

    A . 工农武装割据 B . 北伐胜利进军 C . 国共两党合作 D . 抗日战争
  • 16.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 )
    A . 八七会议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遵义会议
  • 17. (2020八上·西峡期末) 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    )
    A . 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 . 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C . 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D . 民众关注国家
  • 18. 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
    A .   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 B .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认知的转变 C .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 历史概念在不同时代表述不同
  • 19.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行悼念活动,表达“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开创未来”的心声。“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
    A .   七七事变 B . 淞沪会战 C . 南京大屠杀 D . 抗战胜利
  • 20.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华北组织了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了大量交通线。这次战役是(    )
    A .   平津保卫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21.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其中写道“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中国人高兴”是因为毛泽东重庆来有利于(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彻底摆脱美国的干涉 C . 实现和平建国 D . 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 22. 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解放南京
  • 23. 下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期

    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土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 . 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 . 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D . 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 24. (2019·东营)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 . 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 . 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 . 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 25. (2020·眉山) 1921年到1949年,中共先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局、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解放社等专门机构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53年,成立中共中央编译局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这些工作(   )
    A . 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 B . 掀起了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 C . 启蒙中国人民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D .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球传播
二、综合题
  • 26.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材料二: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1. (1) 材料一中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分别有哪些阶级(层)起来进行了反抗斗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出现的标志是什么?中共为什么要选择与国民党促成“一个势力集中的党”?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民族抗战洪流”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上所述,你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
  • 27. 武汉自古以来就有“不服周”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号称楚的部落联盟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胜利后仅分得一杯羹,楚部落最后只落得个方圆仅50里的子男封号,等级很低……于是自成一国,自称蛮夷,表明不服周氏。……楚人是第一个称王的,侯都不当,要当就当王。

    ——易中天《武汉人“不服周”》(长江商报2007.1.6)

    材料二  他(熊秉坤)率队直入……进攻总督衙门……文武官吏均弃城逃走……为革命军所据……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抗日的战线,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郑律成《保卫大武汉》(1938年)

    材料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击疫情主战场的湖北和武汉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争分夺秒,日夜鏖战,斗志昂扬,正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更有效的办法,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人民日报2020.3.10)

    1. (1) 材料一中,武汉人“不服周”和什么制度有关?为什么“不服周”?
    2. (2) 材料二记载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在武汉组织的大型战役名称及作用?
    4. (4) 综上,请简单概括指引一代代武汉人不断前进的“不服周”的精神?
  • 28. 历史是一门有益又有趣的学科。掌握恰当的方法,将会使历史学习事半功倍。

    (学会读文字材料)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

    (学会读历史图片)

    (学会梳理历史线索)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1. (1) 材料所载现象处于哪一时期?试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状?
    2. (2) 上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请从图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对其予以说明。
    3. (3)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图线索的梳理。

    4. (4)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请说说你还有什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