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1-02-23 浏览次数:1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0高二下·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兄姐要用“友”回报“悌”,关心爱护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与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

    ——摘自丁成际《悌之道》(《光明日报》2020年3月21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女对父母的孝和兄弟姐妹间的悌“一纵一横”地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 B . 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确立了兄长核心,使兄弟相互扶持,荣辱与共。 C . 在当今社会中,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D . 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悌道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能建立融洽社会关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以《论语》和孟子的话说明了“悌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中的重要地位。 B . 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思路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C . 文章联系社会人情冷淡的反面现实,论证了悌文化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的观点。 D . 在论述悌文化的作用与重要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在弘扬悌道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具有辩证的思维。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兄弟睦,孝在中”,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因此,“悌”与“孝”联系紧密。 B . 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只要做好了孝悌,就能顺其自然地做到仁义礼智。 C . 今天,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的对象也应该由兄弟姐妹扩大到陌生人。 D . 因为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弘扬悌道时走向极端,效果会适得其反。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对外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将多管齐下,确保高中生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按时按标准上体育课。教育部会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政策,在学校体育课时保障、教学内容严格监管和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教育部:确保高中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按时按标准上体育课》,2019年7月27日)

    材料二:

    某地区就每天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问题,随机采访了若干名学生。其中分组情况:A组时间小于0.5小时,B组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且小于1小时,C组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且小于1.5小时,D组时间大于等于1.5小时。

       

    材料三:

    过去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在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而且有向低龄层次扩散的危险。虽然全国学生体质总体有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明显,某些方面还有下降趋势。

    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仍然不能全面落实。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间普遍不足25~30分钟,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小学1-2年级体育课开设时数不足,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

    调查显示,一些省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条件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其中,吉林省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标的学校分别占29.1%、62.7%和62.2%,体育器材平均达标率不足50%;山东省小学场地达标率为34.1%,中学为53%,器材配置达标率为10%.

    教育部一份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城市(包括县、镇)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36346人,缺少87278人,缺额26%;农村学校需要体育教师392821人,缺少234437人,缺额60%.

    (摘编自《教育调查: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何这么难?》)

    材料四:

    美国小学低年级阶段,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体育、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是主科之一,除了每天一节的体育课,一周当中会有两三节下午的活动课,也有教排球、篮球基础技能的体育课,算下来每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有一节体育课,一周会有2~3节的活动课,加上中午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每天在校内能保证近两小时的运动锻炼。二年级的男孩子们组队打篮球比赛已经有模有样。

    在孩子们升读初中、高中,报考大学时,体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能成为校队成员,孩子升学时能占很大优势。学校的体育教育也有着非常立体的结构,科学课中有对人体的认知内容,还有基础的运动科学。在书店里,青少年读物货架上,有非常丰富的体育类书籍和体育名人传记。更具导向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比如美国社会可以用是否经常运动来作为阶层的划分依据,中产以上的家庭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成年人也会保持充分的锻炼时间;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参选人的运动习惯、身材是否保持苗条也会影响选举人的喜恶。

    (摘自“新浪体育”《美国娃的体育课怎么上》,2018年3月4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侧重国家的政策层面:高中体育科目将进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者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B . 材料二侧重统计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大部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还没有达到要求。 C . 材料三侧重分析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限制,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D . 材料四侧重谈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情况:体育是主科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校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可以改变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体育课的现状。 B . 超重和肥胖比例持续增加,近视向低龄扩散,学生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警醒人们要重视体育锻炼。 C . 部分地区的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还不能落实,是因为体育课时不足甚至被挪占,课间体育活动较少。 D . 美国不仅中小学重视体育,整个社会也有良好导向,如总统参选者体态臃肿,没有运动习惯,可能会落选。
    3. (3)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保证中小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②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糜[糜:mí]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③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课很有兴趣。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一一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④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哪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⑤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肖珊。曾问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后丰部分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课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全先生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

    ⑥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像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

    ⑦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戏宣(肖获),住在金鸡巷。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提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⑧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⑨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很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⑩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者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⑪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趣”是全篇之“眼”,全文围绕这两个字生发、展开。作者选择了多件事,从外到内,由形及神,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来突出金岳霖先生。“真”性情是他个性的表象;“有趣”才是他精神世界的“精髓”。 B . 全文以恬淡作底蕴,克制而有神采,内敛而不宣泄。文中时有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闲笔”,增添了文章的意趣,体现了散文的散之美。 C . 文章结尾部分“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写”,与开头“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遥相呼应,首尾圆合,浅白的文字背后隐含了一种淡淡的“苦味”。 D . 本文作者运用细节描写与细节刻画表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个性。平而不淡,小中见大。
    2. (2) 请概括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并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
    3. (3)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金岳霖先生》,通过“有趣”的情节与细节,塑造了一个站在这些情节与细节背后的高大的人物形象与其精神世界。探讨:“有趣”的细节与“真”性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并结合文本试作解释:什么是“一花一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长孙冀归,字承业。宣武时,梁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承业诸子骁果,邃颇难之,号曰“铁小儿”。诏河间王元琛总众援之。琛欲决战,承业以雨久,更须持重。琛弗从,遂战,为贼所乘,承业后殿。初,承业既总强兵,久不决战,议者疑有异图。朝庭重遣河间王琛等三都督 , 外声助承业,内实防之。会鲜于修礼反于中山,以承业为大都督北讨。寻诏承业解行台,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承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且临机夺帅,非策所长。书奏,不纳。寻正平蜀反,承业讨蜀,频战有功,复本爵。未几,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复以承业讨之。承业时背疽未愈。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时子彦亦患脚痹,扶杖入辞。尚书仆射元顺顾相谓曰:“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莫有对者。时薛凤贤、薛修义聚河东,据盐池,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夤。时有诏废盐池税,承业上表曰:“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畿 , 唯须宝而护之,均赡以理。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常调之绢,不复可收。昔高祖升平之年,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护。臣辄符司监将尉,还率所部,依常收税,更听后敕。”孝武初,转太傅,录尚书事。以定策功,更封开国子。承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初,承业生而母亡,为洪超母所抚养,是以求让。许之。大统元年,薨,赠假黄钺,谥曰文宣。

    (摘自《北史·长孙冀归传》,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B .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C .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D . 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孙,一种复姓,复姓的来源有很多,有得名于官职的,也有取自职业的。 B . 都督,古代武官名,最初指军队中的监察官,后来演变为统率军队的长官。 C . 郡,古行政区域名,秦以前,所辖范围比县小,秦以后,所辖范围比县大。 D . 京畿,指一国都城周围的地方,周代时称“王畿”,汉魏时才改称“京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孙承业稳重谨慎,招致猜忌怀疑。虽然统领着众多兵马,承业却没有贸然决战,这样的举动招致众人猜疑,朝廷专门派遣官员来监督防范他。 B . 长孙承业勇武善战,偕子出征平叛。承业与他的几个儿子都骁勇善战,萧宝夤反叛后,他和儿子子彦不顾病痛疾患,毅然出征平叛,忠心显著。 C . 长孙承业心怀国事,劝留盐税制度。得知朝廷要废除盐池税收一事后,承业上奏,认为盐池是上天资助朝廷的财货,应该珍视并保留征收制度。 D . 长孙承业知恩图报,主动辞让功名。幼年凶母亲去世,被姨表哥哥元洪超之母养大,承业一直铭记恩德,后来将本属于自己的功名让给了元洪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承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

      ②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和无咎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浣溪沙》作于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之际。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词人不愿舍近求远去沙洲边饮酒,只想和友人一起欣赏窗外风景。 B . 开头两句把词人不忍分别的心情表述得含蓄婉转,字里行间散发着依恋不舍之情。 C . 夕阳晚照,角声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一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D . 因为整天忙碌,清闲的日子太少,所以词人总感觉生活不快乐、太苦闷。
    2. (2) 作者的“愁”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析。
四、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庄子《逍遥游》中斥鴳在奋力跳起后,向上飞翔的极限是“”。
    2. (2) 杜甫的《登高》一诗中“”两句,由前文对秋天萧瑟景物的描写转为对羁旅之愁和孤病之态的描摹。
    3. (3) 《岳阳楼记》中贬官在外的范仲淹本可独善其身,但他仍以天下为己任,用“” 来勉励自己和友人。
五、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3月25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至27日,离鄂省际公路全部开通。随着离鄂通道管控逐步解除,滞留湖北的人们可以启程了。新闻里,湖北各地长途客运班线陆续恢复运行,专列专车始发,人们手持健康码,登车启程________;(   )。而“通道”的另一头,是交通运输部门和目的地的“________”。从这两日情况来看,交通运输部门为了做好运输服务保障,采取了留足乘车空间、供餐方式调整、开设专列专车、制定出站方案等办法;高速公路设立指定服务区,协调公安、卫健等部门加强防疫力量部署;目的地城市则提前对接,制定预案,从站台到家门,安排专人专车接站、筛查,分流、输送,防疫、公安等部门及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全程接运,以防出现盲区或漏洞。中国“动起来”了。此刻,更应当点一盏灯,照亮那些游子返岗返乡的路。过去两个月中,那些滞留湖北的人们,为疫情防控付出极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各地在落实防控责任之时,多些________的理解,多些将心比心的关爱,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有可能将矛盾________,将风险化于无形。“同袍之情”不但是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百感交集     严阵以待     感同身受     防于微时 B . 百感交集     枕戈待旦     设身处地     防患未然 C . 感慨万千     严阵以待     设身处地     防于微时 D . 感慨万千     枕戈待旦     感同身受     防患未然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同袍之情”不但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B . “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C . “同袍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D . “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也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 B . 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 C . 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D . 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六、语言表达
  • 8. 按要求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文理贯通、符合逻辑。

    …………. , 从涓涓细流的上游到惊涛骇浪的中游,最后注入宽阔浩渺的海洋。上游是美丽的童年,叮叮淙淙的小溪从清幽宁静的丛林绿地间淌过,像一支浪漫的童谣;中游是沉重的中年,汹涌漫淼的河流从奇崛跌宕的暗礁巨岩中穿行,像一部惊险的电影。下游是………….。因此,人生的主流离不开百折不挠的执著。一旦目标确定,就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历尽艰险,投入大海。………….

    要求:

    ①处填一个比喻句:

    ②处根据语境仿写:

    ③处写一句收束语:

  • 9. (2019高三上·中山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植物所吸收的氮都来自大气。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其余的则来自大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他们分析在加州北部采集的古岩石样本,发现那里的岩石和周围的树木含有大量的氮。在这一发现基础上,他们用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球的氮平衡,认为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将重写教科书。

七、材料作文
  • 10. (2020高三上·会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高考结束后,取得优异成绩的省实验中学毕业生纷纷给学弟学妹们写来书信,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为新一届高三同学加油助威。他们的信中,都反复提到了以下一些词语:坚持 疲惫 欢笑 执着 超越 初心 友谊 竞争 实力

    那么你眼中的高三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选择上面2--3词语作为关键词,并以高三学子的身份在这次高三誓师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