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1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奋斗者”号,中国载人深潜团队二十年磨一剑,始终潜心研发深海装备,钻研深渊科学,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征服万米深度,坚定了中国人逐梦“深蓝”的底气。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2002年刚开始研制时,国内载人深潜技术落后,因此采取了“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关键设备委托国外制造”的研制路线。

    历经十年的自主研发、集成创新,2012年6月24号9时07分,“蛟龙号”创造坐底7020米的最新纪录,达到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不仅如此,“蛟龙”号还在多领域取得了进步。在俄罗斯协助加工下,克服技术难关,建成“蛟龙号”钛合金载人舱。和国外的科研人员协同攻关,解决了复杂水声信道条件下大深度、远距离、高速率水声通信技术难题,研制出了可传输图像、数据、文字和语音等信息的水声通信系统。此外,还拥有了先进的悬停和自动驾驶功能,可以抵御海流的干扰,工作时稳稳地“定”在海底,在载人深潜技术领域有了长足进步。“蛟龙”号对中国深海技术领域的全面带动作用极大,促进了国内深海领域材料、装备的应用发展。到“蛟龙号”研制成功时,所有设备的备品备件几乎可以用国产化的替代。

    (取材于杨频萍等的相关文章)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奋斗者”号创造了世界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的新纪录。

      B.中国载人深潜团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成功征服万米深度。

      C.“蛟龙”号达到的7020米是同类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

      D.“蛟龙”号在中国深潜材料、装备的工艺方面领先世界。

    2.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深海勇士”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研制时间比“蛟龙”号短。

      B.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到 100%。

      C.可进行深海热点问题的研究。

      D.更换的锂电池可用次数达到550。

    3. (3)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性价比:“深海勇士”生产、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B . 里程碑:“深海勇士”号水声通信技术取得突破。 C . 作业型:“奋斗者”号在深海探测之中的实用性。 D . 全海深:是指深海探测对海洋所有深度的全覆盖。
    4. (4)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蛟龙”号项目突破多项技术难题,带动了中国深海技术的发展。 B . “深海勇士”号只下潜到了4500米,说明其性能不如“蛟龙号”。 C . “奋斗者”在控制系统、定位系统及浮力材料等方面有很大改进。 D . 进入“挑战者深渊”是中国海洋科技工作者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
    5. (5)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奋斗者”号在“钛合金载人舱”、“水声通信技术”领域,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相比,取得了哪些进步?请加以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忠孝之休 , 揭如日月者,敢歌庙中。公尝赴并州掾,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下。”久而不能去,左右为之感动。《诗》有《陟岵》①,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

    公为大理丞,决诸道滞万七千人,天下服其平。武卫将军权善才伐昭陵柏,高宗命戮之。公抗奏不却,上怒曰:“彼致我不孝!”左右策公令出。公前曰:“陛下以一树而杀一将军,张释之所谓‘假有盗长陵一抔土,则将何法以加之?’臣岂敢奉诏,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解,善才得恕死。于嗟乎!执法官,患在少恩,公独爱君以仁,何所存之远乎!

    公迁豫州,时宰相张光辅率师平越王之乱,将士贪暴,公拒之不应。光辅怒曰:“州将忽元帅耶?”对曰:“公以三十万众除一乱臣,彼胁从辈闻王师来城而降者万计。公纵暴兵杀降以功,使无辜之人肝脑涂地。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无恨。”光辅不能屈,奏公不逊,左迁复州刺史。于嗟乎!孟轲言:“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公之谓乎!

    初,中宗在房陵②,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君。中宗自房陵还宫,则天匿之帐中,召仁杰以庐陵为言。仁杰慷慨敷奏,言发涕流,遽出中宗,谓仁杰曰:“还卿储君。”仁杰降阶泣贺,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勋德,不可殚言。公为大理寺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帅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复废主,以正天下之本。岂非刚正之气,出乎诚性,见事业?当时优游荐绅之中,颠而不扶,危而不持者,何足道哉!

    (取材于《唐狄梁公碑》《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注释:①②《陟岵》:出自《诗经·魏风》,表达久役在外的人想念父母之情。(2)房陵:地名。武则天废其子中宗之帝位,改封其为“庐陵王”,软禁于此。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决诸道滞万七千人    狱:案件 B . 武卫将军权善才伐昭陵柏    坐:因为 C . 城而降者万计    乘:登上 D . 物议安是非    审:审问
    2.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敢歌庙                见事业 B . 吾亲在下              公之谓乎 C . 执法官 公勋德 D . 公纵暴兵杀降以功       无不以子母恩情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忠孝之休 (狄梁公)忠孝的善行 B . 彼胁从辈闻王师来 那些被胁迫跟随的百姓听到朝廷军队到来 C . 虽死无恨 (你)即使身死也没有什么可怨恨的 D . 则天无复辟意 武则天却没有恢复中宗皇位的想法
    4.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是为了说明狄仁杰是一个忠诚朝廷的人。 B . 中宗被软禁在房陵时,吉顼等官员也曾提出匡复李氏天下的正直言论。 C . 作者认为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只顾自己游乐不去扶助的官员不值一提。 D . 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使读者对狄仁杰的美好品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5. (5)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君

    6. (6) 第五段中,作者这样评价狄仁杰:“公为大理寺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帅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复废主,以正天下之本。”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中的一件事,并概括这件事中所体现的狄仁杰的精神品质。
三、名著阅读
  • 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 , 过则勿惮改。”(《子罕》)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1. (1) 请解释“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
    2. (2)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孔子对于“过”有哪些认识,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 4.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评价香菱为“呆子”:“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这里的“呆子”其实体现了香菱学诗的勤奋执着。请从原著中另外选取一个情节谈谈你对香菱的“呆”的认识。

四、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雪曲

    江晖①

    边城风雪至,游子自心悲。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恐君犹不信,抚剑一扬眉。

    注释:①江晖:南朝陈诗人。曾直言进谏而不被君王采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边城风雪至”概括交代了边关萧萧北风、漫天飞雪的自然环境。 B . “游子自心悲”一句刻画了戍边士卒思念家乡、斗志消颓的形象。 C . “抚剑一扬眉”表现戍卒手执长剑、远赴疆场、以死明志的决心。 D . 本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通篇充满一种悲壮慷慨的激情。
    2. (2)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一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B . 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D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两首诗都具体描写了边塞的风雪,请结合诗句,分析“风雪”形象在营造意境、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五、情景默写
  • 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陆游在《书愤》中也提到雪和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 (2) 《陋室铭》中,刘禹锡借清幽淡雅的环境表明自己情趣的高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3) 登临山水,俯仰之间,我们可借王羲之的“”来抒写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
    4. (4) 复兴高中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送上殷殷寄语:“同学们,你们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正如《沁园春·长沙》中所说‘’,望你们珍惜时间,不负青春。”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 7.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西洲何处

    夏磊

    在我喜欢的古代诗词里,《西洲曲》算是背得比较早的。年少时我家住在长江中间的南京八卦洲,头上是天,四面是水。“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每次念到这两句,就会想到江边上的那个渡口,并同时在脑海里遐想着渡口外边的世界和不知在何处的西洲。

    后来,又读到温庭筠的“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①醉后春。”这才知道,原来古代真的有一座城池叫西州。西州城建于东晋,因为宰相谢安病重时途经西州门,他死后,羊昙不再出入西州门。有一天醉酒后不觉来到西州门,禁不住伏鞍痛哭。虽然诗里的西州城早已无从找寻,但这个名字却是再也忘不了了,并且它也像《西洲曲》里的西洲一样,虽然相隔不远,却只能在心里梦想着彼岸。

    我其实也清楚,《西洲曲》里的西洲和温庭筠诗里的西州不是指的一个地方,但是我却情愿把它们拉近,我甚至相信渡口那边就是那个诗意的世界。

    那年的三月,我们举家迁往江西,江水几个起伏就把我们的小船带到了江心,回望已是故乡的江北,渡口码头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模糊在了江雾之中,眼泪在这时已经淌进了脖领。我知道,我要去寻找我生命中的另一个西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那里有乌桕,也有花千树吗?

    人的一生就是从一个渡口到另一个渡口,从一个彼岸到另一个彼岸。渐渐地,我也过了总是在脑子里幻想西洲的年龄,生命中路过了几个渡口,也到达了几个彼岸,可我还是没能忘记从前的那点儿梦想。我不想放弃每一个彼岸,有谁来渡我过去呢?我此刻没有徘徊在自己的渡口,我想去其他的渡口看看。

    那一次,我从武汉到长沙,走的路线大体上和屈原《涉江》里写的差不多。自从屈原“行吟泽畔”来到湘江岸边,后世文人在水边的喟叹抒怀就显得很小家子气了,没有谁可以直视“屈原问渡”的背影,也没有谁可以对他视而不见。那天屈原来到湘江边时,已是再次被流放了,“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在水边踯躅 , 实际是到了思想和生命的一个渡口。飘然而至的渔父是一位高人隐士,也是一个“摆渡人”。只是屈原终于没有听渔父的话,没有到对岸去看看。他往故国方向走了一段,传来了亡国消息,遂万念俱灰,选择了投江,激起了千年波澜,中国的所有河流也跟着激荡起来。

    屈原投江以后的一百多年,贾谊也遭贬来到了长沙的这个渡口,他在水边写了篇赋,投到江水之中。在这篇赋里,贾谊用许多比喻来称颂屈原。然而又取了一条折中的路子,他一时感叹“呜呼哀哉,逢时不祥”,一时又说“何必怀此都也”,总之是说,对岸还是要去的,办法总归是有的。

    任何对屈原的评论都是多余的。他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他只是诗人,诗人眼前的路没有阡陌没有迂回,除了往前还是往前,渔父的道家处世方略是说服不了他的。屈原追随先贤彭咸②而去,他没有渡到什么地方,却走到了天下人的心里。

    我没有遇见生命中的“渔父”。我在早些年曾多次投宿在富春江边上的桐庐,在“鱼梁渡头”停留过。读过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就想着寻访这个故地。一是因为它每每勾起我对老家渡口的怀念,还有就是我那时的工作压力很大,带着一百多人的团队惨淡经营,正是需要释放压力、探索出路的时候。

    郁达夫是在上海“接到了警告,仓皇离去”,回到老家富阳而来到了这个渡口的。在一位洗米少妇的指点下寻到这夜渡,高喊两三声,船就来了。到了对岸,黑黢黢的桐君观却呈现了极好的景致,尤其是这里的秀和静,使得他想就在这里结庐读书,颐养天年。像严子陵③一样,管他什么高官厚禄、浮名虚誉。但他终于还是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后来又参加了文化界爱国救亡活动。于是我们少了一个隐者,却多了一个战士。就是这样的能吟出“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江南名士,在去新加坡做抗战宣传时,写下了“抗战到底,一定胜利”这样的壮语。

    江对面的严子陵不知道那天晚上这里发生了什么,他还在安享范仲淹送给他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我们知道了郁达夫的选择,也无须太多的评价。郁飞先生说过,他父亲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个文人。但是我想,我们也可以把“山高水长”送给郁达夫。他就是一个作家,他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忠于自己的选择。他本可以效仿严子陵,在江边寻一处钓台“结庐读书,颐养天年”,而他最终成为了一名烈士。富春江边的那个渡口没有留住他,一江春水在送走他的同时,永远记住了他。

    站在富春江边看江水东去,我忽然想,渡口其实就在人的心里。追随自己的内心就无所谓此岸彼岸。于是,还是禁不住想起我的西洲了。

    我喜欢《西洲曲》,在我看来,不论是“登楼扶瑶琴”,还是“采莲南塘秋”,西洲是一个可以托付梦想,托付思念,可以托付爱的地方。我梦想着人生的每一个渡口都是用爱来摆渡的,而到达的也是爱的彼岸。

    (取材于夏磊同名散文)

    注释:①羊昙:东晋名士,谢安的外甥,擅长唱乐,谢安十分欣赏他。②彭咸:商朝末年贤大夫,因为向纣王进谏不被采纳而投江。③严子陵:东汉高士,拒征召而归隐富春江衅,耕钓以终。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在水边踯躅    踯躅:意为徘徊不前的样子 B . 带着一百多人的团队惨淡经营    惨淡:形容做某件事煞费苦心 C . 结庐读书,颐养天年    颐养天年:慎言养性,免祸全生 D . 我们也可以把“山高水长”送给郁达夫    山高水长:指路途遥远,多有阻隔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庭筠笔下西州城美丽的景色和羊昙醉酒的故事丰富了作者的想象。 B . 贾谊同情屈原的遭遇,但他认为尽管环境恶劣,也应顽强地活下去。 C . “只是一个文人”,意为郁达夫应该过结庐读书,颐养天年的日子。 D . 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诗句,这些诗句优美并且蕴含作者的人生体验。
    3. (3) 本文题目是“西洲何处”,请结合全文,分条说明作者心中的“西洲”在哪里。
    4. (4) 请结合全文,简述“屈原问渡投江”“郁达夫抗战救亡”两个材料的作用。
七、选择 简答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滴滴汗水,折射闪光的人生价值;颗颗螺钉,铸就新时代的发展征程。②孙泽洲、白玉晶等10人当选为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③他们有的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研究;有的埋头于供排水岗位;有的潜心于发明创造……④他们爱岗敬业,立足本职,殚精竭虑,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长为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劳动者。⑤这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激励了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之中,谱写了一幅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绘就了一曲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奋斗赞歌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句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B . ③句中的“有的”删除之后不影响语意。 C . ④句的画线词语顺序与第③句对应不当。 D . ④句的“殚精竭虑”可改为“处心积虑”。
    2. (2) 文段中⑤句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找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八、微写作
  • 9. 经典小说一般都有典型环境,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平凡的世界》中的“双水村”,《老人与海》中的“大海”……请从以上典型环境中选择一个,填写在横线上,以“......印象”为题,写一段描述性文字。要求:环境氛围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 10. 最近,一则“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热议。对这则新闻,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 11. 旗开月表,五星闪烁。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首次实现月面国旗的“独立展示”。请以“那一抹中国红”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九、材料作文
  • 12. 根据要求作文。

    钱学森回国时,陈赓大将问他:“您看中国人能不能搞出导弹?”钱老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什么不能?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就不能搞?”陈赓高兴地说:“我要的就是您这股劲!”钱老践行诺言,率领老一辈航天人,呕心沥血、顽强奋斗,为“两弹一星”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后来的攀登者搭建了智慧的阶梯,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十、命题作文
  • 13. 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大多习惯用手机拍照,捕捉瞬间,记录生活。一张张照片,留下的也许是一棵草芽带给你的惊喜,一片落叶带给你的,或是一张笑脸带给你的鼓励,一个身影带给你的感动……

    请以“一张照片”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