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十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3-15 浏览次数:12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 1. (2020高三上·福清月考) 美国学者包弼德指出,作为一个描述社会成分的术语,“士”在唐代的多数时间里可以被译为“世家大族”,在北宋可以译为“文官家族”。该观点的依据是,唐宋之际(   )
    A .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B . 政局日益趋向于动荡 C . 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 D .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2. 《荀子·富国篇》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汜胜之书》倡导“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农谚“小籽作物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
    A . 精选良种 B . 精耕细作 C . 耕织结合 D . 兴修水利
  • 3. (2020高三上·肇东月考)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
    A . 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 . 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 . 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 . 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 4. 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计帐文书记载,在西魏的均田制下,课税户分为上、中、下三等,调的负担一样,租有所区别,上户一夫一妇纳租四石,下户两石。户内如有丁婢、耕牛,相应增加租调。这反映出西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 调整土地关系 B . 缓和社会矛盾 C . 方便政府征收租调 D . 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
  • 5. 现存清代刑部档案中保存着大量因“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等雇工辞职的记录。据此可知,清代(    )
    A . 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B .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 . 政府坚持抑商政策 D .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6. 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他们还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这说明(    )
    A . 江浙的蚕桑生产居全国首位 B . 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 . 农民承受着政府繁重的剥削 D . 商业资本已渗透到生产领域
  • 7. 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下列宋代社会发展的史实与这一观点无关的是(    )
    A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 . 瓷器出口并广受赞誉 C . 城市从封闭的结构走向开放 D . 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 8. (2020·滨州模拟) 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 . 民主政治已相当完备 B . 意在强调公民意识 C . 崇尚尊重生命的价值 D . 重在限制个人自由
  • 9. (2020高二上·汕头月考) 1831年3月,英国首相格雷向议会下院提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方案,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解散下院,之后新下院通过了方案。10月间,方案提交上院时又被否决,格雷提出辞职。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国王被迫挽留格雷并劝说上院通过了方案。这一方案的通过(  )
    A .   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遭受破坏 B . 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 C . 体现出民众主导了政治变革 D . 表明首相的立法权显著增强
  • 10. 列宁在1912年指出:“是否会有一场革命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我们要做该做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不会白做”。列宁该做的工作可能是(    )
    A . 创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B . 指明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C . 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11. (2020高三上·合肥月考)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中出现了三大妥协,即汉满民族妥协、南北政治妥协和孙袁权力妥协。这三大妥协(    )
    A . 表明中国革命派背离了革命目标    B . 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缺失    C . 说明中国社会的革命条件不成熟    D . 有利于较为平稳地实现社会转型
  • 12.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
    A . 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精神 B . 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 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积极抗战 D .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
  • 13. (2020·大庆模拟) 186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9486.5万海关两,到1893年增长到26799.5万海关两,晚清末年已突破84884万海关两。这说明( )
    A . 清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D . 中国海关自主权日益丧失
  • 14. 19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到90年代,“华商附股”累计总数已达4000万两以上,约占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华商附股”的大量出现(    )
    A .   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 . 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的引进 C . 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
  • 15. 厘金税是晚清征收的商业税。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饷,在扬州设局劝捐,按地亩多寡抽捐。同时向扬州附近米行抽捐,每米一石捐钱五十文助饷,对华商征收商税,以后厘金制度逐渐遍行全国。厘金制度代替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过境税)的职能,增加了政府税收。厘金制度的逐步推广(    )
    A . 加剧了中国的殖民地化 B . 促进了中国外贸的繁荣进步 C . 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D . 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 16. 189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筹办湖北纺纱厂时提出:“所有机器、厂屋……费用,俱归垫借。至造厂及一切开办事宜,仍听候本部堂核示遵行,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全厂归官。”这一构想(    )
    A .   旨在摆脱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B .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说明清政府改变了民间设厂政策 D . 首创官督商办经营模式
  • 17. 下表为中国近代前期不同类型企业工人人数情况统计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企业类型

    工人人数

    外商企业

    34000人

    洋务军事工业

    9000至10810人(江南制造总局一厂有工人2000人)

    洋务民用工业

    5500至6000人

    洋务采矿业

    16000至20000人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7250人(厂均100人)

    A . 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 . 洋务经济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C . 近代企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 18. (2020高三上·六安月考) 读《1928—1935年中国轮船业发展状况表》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696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65 675173 208 461812

    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轮船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中国局部抗战的爆发 B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D .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
  • 19. (2020·深圳模拟) 1914-1922年,外资在华企业平均利润27%左右。1920年在华外资企业共有7375家,比1913年增长了近一倍,外资企业总资本相当于华资产业资本的2.3倍。由此可知当时(    )
    A . 外资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B . 实业救国思潮已经过时 C . 民族资本发展受到挤压 D .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 20. (2018高一下·乐山期中)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
    A .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 . 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 21.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没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
    A .   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 . 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 . 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 . 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 22. (2019·永州模拟) 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
    A . 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 . 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 .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 . 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 23. (2018高一下·成都期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妆,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若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之必要。这表明当时(    )
    A . 受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 B . 人们的生活物质非常短缺 C . “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建设 D . 人们生活受政治氛围的影响
  • 24. 表2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表2 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

    年份

    纪事

    《申报》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新民日报》

    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救亡情报》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A .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 . 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 .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 . 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25. (2020高三上·宜昌月考)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进入“一个力量转移和分散的年代”,各国之间的较量也从传统的军事力量对抗转变为综合国力的较量。该“转变”(   )
    A . 加剧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 B . 阻碍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C .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 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 26. (2020高二下·绥化期末)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形成→提出“一国两制”→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C . 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一五计划”→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D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一五计划”→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一国两制”
  • 27. (2020高三上·辽宁月考) 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B . 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C . 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 D . 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 28. “不仅是建设一个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条新路,这就是在借鉴南方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础……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城市发展振兴之路。”这一开放战略指的是(    )
    A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 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9.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表明“五项原则”(    )
    A .   实现了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 B . 改变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 解决了中印中缅的矛盾分歧 D . 规范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30. (2019·赣州模拟)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 . 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 . 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 .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非选择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但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还违反价值规律限价收购手工业产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甲午一战,中国败于原来经济落后的日本,举国震动。《马关务约》签订后,外货倾销,外资涌进,铁路权和矿权纷纷丧失。于是,“设厂自救”呼声遍及全国,群众反对外国人勘测、开矿、修铁路的斗争风起云涌。百日维新中,提倡实业,鼓励商办矿务、铁路,奖励实业方面的各种发明。维新失败,法令被废,但它所代表的思潮,已形成社会舆论,后来还是陆续实现了。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财经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国家增加投放货币,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以提高农村购买力;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大幅减少工商税目;适当收缩国营商业,给私营商业以出路,并使之有利可图;在坚持工人民主权利等原则下,教育私营企业工人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等,从而使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得到调整。当年秋,商品滞销情况全面缓解,全国城乡经济进一步活跃起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工商业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合理调整工商业的特点和意义。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至清中叶,朝廷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鼓励和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限制,对于东亚海域的庞大市场,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不是广开利源大力发展贸易,而是不计经济税收之得失,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势力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民间海上力量也就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相竞争。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海军近代化改造和近代海军的建设正式提上议程。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到1884年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然而,在海军建设上,李鸿章等人深信“造船不如买船”,滞缓了本国造船体系的发展,海军无力自行补充。从海军部署情况分析,近代海军部署基本距制造所在地较近,而作为列强侵略重点的区域几乎游离于海防体系之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火炮大口径居多,速射炮较少,使得海军装备吨位重、航速慢、灵活性差,同时甲午海战中“避战保船”的战略防守思想最终损失了制海权,消极防御导致了北洋海军的覆灭。

    ——摘编自王佳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失败与教训》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进行范式创新。以往或通过军事、或通过经济等单一领域手段成为海洋强国的范式将难以被继续复制。中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复制和海洋治理三大议题,中国的海洋经济活动早已遍布世界大洋各个角落,中国海上力量在应对海盗、跨国犯罪、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波《国际海洋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至清中叶中国海洋政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近代海军建设的背景并说明其失败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买办”的认知与研究简表:

    时间

    人物、著作

    主要观点

    晚清

    林则徐

    买办等本系汉奸

    1920年

    陈独秀

    买办帮着外国资本家掠夺中国人

    1927年

    沙为楷《中国买办制》

    买办使中国的工商业凋零

    1964年

    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

    买办“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极端落后和反动的”

    1980年

    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

    买办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梁和得力的帮凶”,但是“买办积累转化为民族资本是违背外国资本意志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2000年

    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买办带动了近代新式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使普通百姓用上了廉价的商品

    2014年

    聂好春《买办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买办是商界精英和早期经济现代化运动的主力量,是近代商会的中坚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