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1-01-19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礴(páng)   逶(yí)   园春(qìng)   劲(qiú) B . 鸣(xiāo)   隙(xià)  徨(páng)     生(jiàn) C . 酒(chún)   蔽(yīn)   花(léi)     甘(lín) D . (chēng)   动(rǔ)   见(piē)     钢(zhá)
  • 2.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泻密   晨曦   啜泣   惴惴不安 B . 瓦砾   惶恐   炽热   契而不舍 C . 韬略   筹划   赝品   未雨绸缪 D . 黯淡   要挟   字帖   芒无头绪
  • 3. 依次填入各句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读书切忌古板,教学辅以情感”,人性的教育更______!

    ②原本黄沙_____,风沙漫天的塞罕坝,如今已经成了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

    ③在紧缩预算的______以后,“乡亲”把刚到手的钞票一张两张地交到店伙手里了。

    ④郝某_____冯某打鸟,二人不听村民劝阻,用弹弓将一只朱鹮打伤致死,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A . 光芒    无限    踌躇    纵容 B . 光辉    无限    犹豫    怂恿 C . 光辉    无垠    踌躇    怂恿 D . 光芒    无垠    犹豫    纵容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语言美、绘画美”。 B . 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又称“曲词”、“诗余”,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C .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派别分别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是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D .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被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五柳先生”,他开创了田园诗这一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 5.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诵。 B . 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C .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D . 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之后,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风气,面貌焕然一新。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四月的瘦西湖万花园内,芍药、郁金香、牡丹、与海棠花次第开放,真是群芳争艳。 B . 今天早上,你是走地铁,还是坐公交? C . 我校高三年级共有四五十人参加了此次比赛。 D . “你对这次期中考试很有信心吗?”妈妈试探地问道。
  • 7. 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 B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偶) C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夸张) D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 8. 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

    他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为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            

    A . 意思非常清楚,紧紧相连,交互阐明 B . 交互阐明,紧紧相连,意思非常清楚 C . 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D . 意思非常清楚,交互阐明,紧紧相连
  • 9. (2017高一上·天水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 10. 对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 , 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B . 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 , 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C .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D . 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 , 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二、其他
  •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字词: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③越陌度阡,枉用相

    ④山不高,海不厌深。

    ⑤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

    ⑥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⑧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⑨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

    ⑩感我此言良久立,坐促弦弦转急。

三、句子默写
  • 12. 默写:
    1. (1) 千岩万转路不定,
    2.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5) 《短歌行》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两句诗是:
    6. (6)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蔑视权贵,敢于追求人生自由的诗句是:
    7. (7) 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意思的两句诗是:
四、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百  合  花

    茹志娟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甩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在家时你干什么?”

    “帮人拖毛竹。”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

    ……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我的下手。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啊”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选文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 . “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 . 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 . “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 (2) 在你的眼中小通信员是怎样一个人?小说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请你结合文本分析概述。
    3. (3) 小说中“我”的有什么作用?
    4. (4) 探讨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着怎样的寓意?
五、诗歌鉴赏
  • 14.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一“误”字深深表明诗人悔悟之情,此句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B . “暧暧”与“依依”两句,描绘远村及墟烟构成一幅远景。在诗中两词是近义词,但前者描绘的是村落的模糊朦胧,后者描绘的是村落的炊烟飘渺轻柔,所以不能互换。 C . 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D . 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的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2. (2) 诗中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田园风光图?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3. (3) “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
  • 15. 语用题。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横行,各国经济皆受重创;澳洲大火绵延近4个月,焚毁万亩森林;非洲蝗灾,谷物颗粒无存;中国南方水患,冲毁大片良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发出预警:“我们正面临一场全球性的战斗。”“世界濒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人民日报也转发了相关报告。关键数据如下:2020年,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

    为此,我们各大高校都发出“光盘行动”的倡议,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请你来拟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每条不超过12个字,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七、材料作文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靠什么征服通往梦想的火焰山,拿什么安放我们心中如火的激情?奋斗,唯有奋斗。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芳华正茂,关于青春和奋斗,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并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