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0-10-20 浏览次数:1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A . 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等 B . 已会种植庄稼 C .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D . 懂得人工取火
  • 2. (2019七上·沾化月考)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下列叙述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是(    )
    A . “女娲造人”的传说 B .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骨针、陶制纺轮 C . 电视连续剧《大舜》 D . 小说《封神榜》
  • 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下列关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公元前20世纪上半期 B . 公元前20世纪下半期 C . 公元前21世纪上半期 D . 公元前21世纪下半期
  • 5. 商朝历史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有籍可查,确实可信的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B . C . D .
  • 6. (2017·扬州)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 . 黄帝时期 B . 夏朝 C . 商朝 D . 西周
  • 7. (2019·南通)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墨家 D . 法家
  • 8. (2017·安徽模拟)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下列人类文明成果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 . B . C . D .
  • 9. 《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典诞生于(    )
    A . 古埃及 B . 古巴比伦 C . 古印度 D . 中国
  • 10.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 .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 11. 小瑜在一篇论文中罗列了如下关键词:“穆罕默德,乔达摩•悉达多,孔子”,他论文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 . 伟大的思想家 B . 人类的艺术宝库 C . 战争人类梦魇 D .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12. (2019·广东模拟)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是(        )
    A .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 . 促使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 . 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 . 提高了西欧国际社会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13. (2018九上·江都期中) 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 . “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 . 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 . “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 .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 14. (2018·宜宾)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 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D . 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 15. (2018九下·灌云月考) 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大团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人”和“世界”的发现。关于这个时代的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封建社会的终结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④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6. 在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们向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挑战。这一挑战的先驱是(   )

    A . 哥伦布 B . 但丁 C . 伏尔泰 D . 牛顿
  • 17. (2017九上·黄石月考) 下图简单勾勒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过程。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 B .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 C .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 D .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
  • 18. (2017·德州)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 . 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 . 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 19. (2017九上·邹平期末) 英国船运业中心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这位作家评论的史实是(    )

    A . 工业革命 B . 新航路开辟 C . 鸦片贸易 D . 三角贸易
  • 20. 王绳武在《国际关系史》中说: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八十二票对六票,众议院以三百七十三票对五十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参战案。美国的这一制度源自(    )
    A . 《独立宣言》 B . 1787年宪法 C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人权宣言》
  • 21. 1889年7月14日,来自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云集巴黎参加一场盛会,与会者指出:只有将社会财富和经济的控制权从少数人手上交到全体人民手里,“自由、平等、博爱”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这次大会是下列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百年纪念(    )
    A . 攻占巴士底狱 B . 《人权宣言》发表 C . 巴黎公社成立 D . 《共产党宣言》发表
  • 2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 . 制定了本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C . 开始了议会制政治制度 D . 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 23. 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下表)。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事件主题是(    )

    A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 .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C .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 .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 24. (2019九上·茂名期末)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颁布的《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都体现了近代社会一个共同的法治精神。即(    )
    A . 法治取代人治 B . 反对殖民统治 C .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D . 限制王权
  • 25. (2018·宜宾)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 . 煤炭资源缺乏 B . 劳动力较丰富 C . 海外市场广阔 D . 追逐更大利润
二、综合题。
  • 26. 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材料三:他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的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材料四  他们主张实行“法治”,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主张顺应时代潮流,实行变法改革。这些思想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 (1) 材料一是中国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创立了哪一思想流派(学派)?
    2. (2) 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4. (4) 材料四是中国哪一学派的主张?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5. (5) 通过探究,你认为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14世纪,西欧开始出现新时代的曙光。新兴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封建统治相对薄弱的意大利悄然兴起。

    材料二: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近代以前的世界史,基本上是地区史或国别史的拼凑;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历史学家们无能,而是由于那时的世界尚未连成一片。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中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最先实现“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新航路开辟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4. (4) 材料一所说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三的新航路开辟有何共同影响?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英国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这场运动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材料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指挥大陆军与英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1)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材料一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2. (2) 材料二的“文化运动”中的多才多艺的画家是谁?
    3. (3) 材料三中“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个制度是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加以确立的?
    4. (4) 材料四中“★”代表了哪一人物?
    5. (5) 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指出社会变革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