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0-08-31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
  • 1. (2020八下·灌南月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 . 解放战争时期 B . 土地改革时期 C . “一五”计划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2. (2019·聊城)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 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 3. 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界。”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

    ④“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4. (2020八下·泰兴期中)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如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 . 完成了三大改造 D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5. (2020九下·吉林月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6. (2020·广安模拟) 如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 . “一五计划”的实施
  • 7. (2019·武威)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 B . C . D .
  • 8. (2019·呼和浩特)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 . 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 . 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 . 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 9. (2019·遂宁) 党的“十八大”首次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核心点。下面对我国近现代法律文献共性表述正确的一项(    )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 都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进程 B .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C . 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 . 都主要受欧美民主政治的影响
  • 10. (2019·恩施)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 . 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11. (2019·岳阳)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2. (2019·营口) 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
    A . 以经济建设为纲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以文化建设为纲 D . 以思想建设为纲
  • 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 .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14. (2019·天水)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15. (2020八下·灌南月考) 如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

    A .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 农村供销合作社 C . 农村人民公社 D . 联产承包小组
  • 16. (2019·咸宁)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 . 强制没收 B . 互助合作 C . 自主经营 D . 公私合营
  • 17. (2020·广东模拟)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 C . “一五计划” D . 三大改造
  • 18. (2020八下·郯城月考)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19. 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 . 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 . 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 . 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 . “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 20. (2016八下·吴中期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
  • 21.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22. 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 . 刘胡兰 B . 董存瑞 C . 黄继光 D . 邱少云
  • 23. (2017八下·南宁月考)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巩固了新生政权 B .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
  • 24.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及机构分别是(  )
    A . 1912年,民国议会 B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 D .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5. (2019八下·赵县期中)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创新政策是( )
    A . 生产合作社 B . 公私合营 C . 赎买政策 D . 国有化政策
  • 26. (2019八下·赵县期中)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27. (2017八下·宝鸡期中)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A .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 . 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D .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 28. (2019八下·赵县期中)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 D . 文化大革命
  • 29. (2017八下·河源期末)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 .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 30.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31. (2017九上·湛江月考)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 土地所有权变化 B .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 农民积极性提高
  • 32. (2017八下·三台期中)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33.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④②①
  • 34. (2017八下·武威月考)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 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 . 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 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 . 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35. (2016八下·迁安期中)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 . 要集中不要民主 B . 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 . 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 . 靠道德的力量维持秩序
  • 36. 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37. 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 . 中国工农红 B . 八路军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 中国人民志志愿军
  • 38. (2016八下·衡阳期中) 下列不属于三大改造的是(  )

    A . 工业 B . 农业 C . 手工业 D . 资本主义工商业
  • 39. 下列人物中,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 焦裕禄 B . 邓稼先 C . 雷锋 D . 王进喜
  • 40.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材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什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照片“开国大典”拍摄于什么时间?
    4. (4) 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 42.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李援朝):我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因为我就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乙(张文革):我的名字折射出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

    丙(王跃进):我的名字反映了那个时代党和人民急于求成的思想,但欲速则不达!

    丁(刘国庆):我和共和国是同龄人,我的名字见证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1. (1) 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这一时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至少列举两个)
    2. (2) 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 (3) 丙人物所说的“急于求成”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
    4. (4) 按年龄从大到小,写出四个人物的顺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