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26 浏览次数:10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贫穷落魄的多。《儒林外史》是专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吴敬梓真把      的知识分子写活了。没有中举前的周进和范进等的形象,真是刻画得         至今依然在文学史册上        中国历史上有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 , 中国诗文和老百娃嘴中有很多形容贫而瘦的穷人的话,什么“瘦骨嶙峋”,什么“骨瘦如柴”,又是什么“瘦得皮包骨头”,等等,都与骨头有关。这一批人一无所有,最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点“赌注”,轻易不能押上的,押上一输,他们也就“涅磐”了。然而他们却         喜欢拼命,喜欢拼这一身瘦老骨头。他们称这个为“骨气”,( )要举实际例子的话,那就可以举出很多来。《三国演义》中的祢衡,就是这样一个人,结果被曹操假手黄祖给砍掉了脑袋瓜。近代有一个章太炎,胸佩大勋章,赤足站在新华门外大骂袁世凯,袁世凯不敢动他一根毫毛,只好钦赠美名“章疯子”,聊以挽回自己的一点面子。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穷苦潦倒      入木三分      熠熠生辉      偏偏 B . 穷苦潦倒      力透纸背      惟妙惟肖      偏偏 C . 一穷二白      入木三分      惟妙惟肖      恰恰 D . 一穷二白      力透纸背      熠熠生辉      恰恰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批中国历史上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 B . 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 C . 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 D . 中国历史上有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骨气”同“面子”一样,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 B . “面子”同“骨气”一样,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 C . 同“面子”一样,“骨气”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 D . 同“骨气”一样,“面子”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性滋生孕育了传统乡村文化,尽管其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封闭性、依附性、滞后性、等级性等缺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乡村文化思想价值的认知。传统乡村文化的思想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注重实际、重义轻利、勤劳节俭以及长幼尊卑等方面,对传统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乡村文化倡导的注重实际是对农耕生活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务实劳作思想的提炼与总结。中国农民有着天然的脚踏实地、勤奋劳作的精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利无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于事无补,做实事必有收获”的道理。传统乡村文化的这种注重实际、务实劳作的精神也感染了社会中的其余人群,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正如章太炎所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农民注重实际、脚踏实地的性格特征,为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精神因子。

          自古以来,对于义利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了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传统乡村文化主张“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这里的“义以为上”思想并不是要求人们主动放弃对利益的追求,而是倡导“真君子仁中取利,大丈夫义内求财”的思想境界。可以说,传统乡村文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与“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相对立的。重义轻利思想中“义”的至上性和优先性观念,反映了古代村民群体普遍存在着诚信朴实的心态。由重义轻利思想引发的农民的“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等优良品质对中国农民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农民的传统文化美德。

          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将广大农民束缚在特定的土地之上,农民按时耕作,勤劳节俭是其固有的观念。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这正是《礼记》中所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的思想反映。他们以耕读传家自豪,渴望追求生活的安宁与社会的稳定,对各类战争与侵略行为感到厌恶。同时,由于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简陋、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再加上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故广大民众将生产所得视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这一切都促使他们摒弃对利益的占有,形成了安贫乐道、勤劳节俭的文化品质。

           传统乡村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它强调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安排尊卑长幼的顺序,从而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具体来说,家庭中辈分地位高的年老者是家庭事务的决策者和制定者,地位辈分低的年轻晚辈是决策的服从者和支持者,即使同辈之间也非常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对此,费孝通先生形象地指出了我国这种传统乡村文化中血缘性家族观念强的特点。他认为:“在乡土中国,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人们在家族中秉承着长幼尊卑、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这种传统乡村文化孕育的长幼尊卑思想,不仅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秩序,而且也对家庭生产和家族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沈费伟《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乡村文化的注重实际源于生产生活,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 B . “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不反对人们主动追求利益,但要注重取利时的道德观。 C . 把生产所得视为天赐,不仅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更因其生产效率的低下。 D . 传统乡村家庭事务的决策者为辈分地位高的年老者,年轻晚辈是服从者和支持者。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证了传统乡村文化在文化思想上四方面的优势。 B . 文章在论证义与利的关系时,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逻辑严谨,有说服力。 C . 文章引用《礼记》中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证明村民对安逸生活的追求。 D . 文章阐述分论点时,语言准确易懂,同时也不失逻辑上的科学性,读之流畅。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存在乡土性的传统乡村文化,在新时代需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振兴其文化。 B . 传统美德使“重义轻利”的思想沉淀形成为优良的品质,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C . 作者积极肯定重义轻利和勤劳节俭等优势,充分显示出其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D . 费孝通认为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既维护社会稳定,又能管理家庭生产。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个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三:

        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新华社香港2018年12月30日)

    材料四:

        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虛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晓、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2019年02月01日)

    1. (1) 下列对“移动支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移动支付在日常消费中作为最常用的支付手段发展迅速,2018年三个季度的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数同比增幅就高达7成。 B . 在受调查人群中,学生群体、全职主妇、创业人群的移动支付消费金额依次增加,但学生群体的移动支付占比并不算低。 C .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并且在使用场景、使用人群的地域分布、支付方式以及识别方式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D . 线上红包和实体红包在支付手段不同,但在情感沟通交流方面的作用却是异曲同工,让年味儿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流失。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移动支付虽不是没有发展,但与内地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这将给香港旅游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不便。 B . 材料二显示,2014到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会持续稳步增长,而增速也会持续放缓,基本不会出现前期的大波动。 C . “非现金”支付在香港社会很成熟,几乎可以满足市民所有日常消费需求,相对而言因移动支付安全性差,推行起来才困难重重。 D . 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往往也伴随着新的犯罪手段的升级变化,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不能因小失大,但也不用因噎废食。
    3. (3) 简要概括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所取得的成绩,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寒冷,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排起了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忙着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出门读书的孩子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这样的“洋人”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崂,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可今天不行。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没有几个人了。那孤零零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

        这时,在空旷的院坝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两颊有点塌陷。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径直向饭场的馍筐走来,此时饭场已无他人。他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紧接着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突然,他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怔了好一会儿。

        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山乡圪崂”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B . 孙少平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等别人打过饭全都离开饭场后才去取黑馍,而且在舀别人打剩的菜汤时,慌得如同偷窃一般,这些都表现了他的敏感与自尊。 C . 在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的对比中,蕴含着对那些“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D . 县立高中食堂的菜分为甲、乙、两三等,主食按颜色被学生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社会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
    2. (2) 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 (3) 作为中国当代一部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的真实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 , 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日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B .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C .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D . 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俎豆,古代用俎等礼器盛放豆类食物来祭祀、宴飨,俎是四脚方形青铜或木漆盘。 B . 僭,超越本分,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在春秋时期尤为严重。 C . 三代,是历史上夏商周三朝的统称,因三朝礼乐制度较完备,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D . 服,本指衣服,引申为丧服,文中指为孔子服丧,古代服阙、服除皆指服丧期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少即有名,德才为人称道。幼小时就爱玩礼仪类游戏,还没成年就被鲁国大夫聘请为自己儿子的老师,年长后学音乐同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B . 孔子为官有方,治理效果卓著。他做管理粮仓和牲畜的小官能恪尽职守;做中都宰一年,四方皆欲效法;做大司寇参与国政三个月,鲁国路不拾遗。 C . 孔子一生颠沛,始终积极入世。离开鲁国十四年间虽然经常陷入窘境,犹如丧家之狗,然而却一直没有退却,坚定不移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 D . 孔子晚年归鲁,潜心整理典籍。有感于周王朝礼崩乐坏而整理《书传》《礼记》,删减编定《诗经》并配乐歌唱,整理《易》卦辞,作《春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②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 , 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暂:始、初。②残岁: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慰客:犹“迁客”。慰,忧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自古以来的楚人一样,登临高处的诗人因满怀遗憾而感到十分悲伤。 B . 颔联对仗工整,气象宏阔,“苍烟” 与“明月”的色调令人黯然神伤。 C . 诗人身在异乡的漂泊况味,让他自己拿起酒杯来,借以抒发心中郁闷。 D . 前三联句句借景抒情,所表达的各种情怀与层层愁绪盘结于诗人之心。
    2. (2) 诗人为什么最后说“不因迁適岂能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原因。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四句表现了陶渊明的深远志向。
    2. (2)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从天庭描写到神山,极写乐声之美妙。
    3. (3)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不抑耗其实而已,。(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最近微博的一条热搜“每天喝4升水可能会中毒”引起很多人关注。夏季酷暑难耐,补水是人人需要的。?我们知道,人体内60%以上都是水,这些水对我们无比重要,能运输体内所需要的物质,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载体,比如出汗、排泄、呼气等。但是,。对一个健康成年人而言,如果短时间内喝过多的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这是因为,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的水(尿液),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肾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了巨量的水,,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细胞会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脑水肿、大脑膨胀,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突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

七、名著阅读
  • 9.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情节里都写到王熙凤的出场,虽然用意相近,但手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并联系《红楼梦》中有关情节,对王熙凤的形象特点作简要概述。要求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八、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熟悉的成语中有一个词叫“乐极生悲”;我们学过的课文《赤壁赋》《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中均有“兴尽悲来”的情感变化;国家经受磨难的时候,我们总会用到一句“多难兴邦”来提振民心……似乎快乐愉悦和悲伤痛苦之间、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