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0-12-26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和仿真计算 , 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 B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 C . 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 D . 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国外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 国外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C .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D . 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 B .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和仿真计算 C .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和仿真计算 D . 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
二、现代文阅读
  • 2.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1. (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 . 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其本质是为了促进中外文艺的交流,而结果却成了卖国媚外的行为。 C . 一味送去不仅会让当时的中国像尼采一样发疯,还会贻害子孙,丧失尊严,丧失主权,只好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D . 把“抛给”冠冕地说成“送来”,这是接受者的自我慰藉,自我粉饰,其实质和“抛给”一致,都具有轻蔑和侮辱的意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围绕拿来主义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的方法,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B . 第⑧段中,文章以一个穷青年意外获得一所大宅子后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为例,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C . 文章论述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作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D . 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有鉴别地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 . 只要拿来主义者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就一定能创造出新文艺。 C . 全盘否定或者肯定中外文化遗产,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我们民族的新文化。 D . 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儿的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二: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三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

    材料四: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1. (1)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年以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B .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现阶段我国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C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 .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通过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等健康扶贫措施,有效防止农村农民因病致贫返贫。 B .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C .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D .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尽快推出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3. (3)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取得积极向好态势的原因有哪些?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九爷说,就是这把壶,烦死人了。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全靠心静呀。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制一把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个稀烂,就在你坐的这砣大石头上,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个话题的焦点了。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直做到城里去的。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货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才大下午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山茶湾谁不知道。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了。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7年31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的“壶”不仅是一种茶具,更代表着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而“砸壶”则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突破与创新。 B . 小说开篇一“惊”一“砸”,在情节上陡起波澜,既照应了标题,又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小说通过对茶壶特征和进山老板、亲戚、朋友等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描写,从侧面 突出了九爷制壶手艺的高超。 D . 小说结尾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李大才被老爹点醒之后的豁然开朗的心境, 也暗示了故事的美好结局。
    2. (2) 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
    3. (3) 小说后半部分写有关李大才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 , 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B .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C .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D . 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指调动官职,有左迁、右迁和平调三种,文中是右迁,即升迁,升职。 B .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面缀以牦牛尾,是使者出使时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C . 始元,汉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D . 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武遇事清醒。他得知张胜参与暗杀卫律的阴谋,立刻意识到自己必定受到牵连而负国辱命,于是拔刀自杀。 B . 苏武刚烈不辱。苏武两次拔刀自杀,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也不受辱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C . 苏武不计私怨。李陵为了劝降,带来了苏武家中一系列的不幸变故,也没有动摇苏武甘愿为朝廷肝脑涂地的决心。 D . 苏武为官清廉。苏武把得到的赏赐都送给了兄弟和朋友,自家没有留下一点财产,受到了许多人的敬重。
    4.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①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②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又名辛夷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湖山”二宇总领全诗,勾勒出居住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 . 首联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环境,是远处细处动态。 C . 本诗前三联写初夏居处之景,井然有序,尾联转向写人事,景事相衬又紧密关联,脉络淸晰。 D . 陆游此诗虽既有白居易诗的浅显,又兼具陶渊明诗的淡泊;但仍含蓄透露出内心难以消解的暗恨。
    2. (2) 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声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其中描写乐声轻细急促的句子是“”;描写乐声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2. (2) 《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是“”。
    3.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困境,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还需时日,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40万人。为此,国务院新闻办表示将通过在重点领域扩招、拓展招聘渠道、开放见习岗、湖北高校毕业生将享特设岗位等政策,多方面缓解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仅国家层面有政策保障,各地方也纷纷采取线上招聘形式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以浙江省为例,不管是省内高校通过求职云指导、云宣讲、云面试等方式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一条龙”线上招聘服务,还是杭州市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向求职者提供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的2.8万个岗位,都在为大学生就业不断动脑筋,想办法。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我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标点符号正确书写,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