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14 浏览次数:3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ɡ)     溅(bìnɡ)       怏怏不乐(yànɡ) B . 宿(xiù)       修(qì)         妇皆知(rú) C . 红(yīn)       遒(jìnɡ)       相形见(chù) D . 亮(chénɡ)     恶(zēnɡ)      自惭形(suì)
  • 2. 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的雨,  △  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  △  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  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  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 . 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 . 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 . 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 . 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②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世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③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④通过学习国学知识,使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5. 下面对《游山西村》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 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 B . 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C .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写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春社”。 D . 尾联直抒胸臆,一个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语言的力量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面对选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C .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D .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2. (2) 下面对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B .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C .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D .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3.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演讲、辩论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言之成理。 B . 革命志士谭嗣同,面对屠刀,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这段文字可以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C . 在沟通的过程中,轻视语言的力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轻则言不由衷、表意不明,重则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 . 语言和行动关系密切: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 7. 阅读《燃烧的木棉花》,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十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的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 (1) 作者笔下的木棉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列出。
    2. (2)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文体上看,这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通过对木棉花多角度的真切描写,充分展现了木棉花的美。 B . 文章以木棉花为描写、表现的对象,而第①段对金沙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游离于中心之外,无疑是一个败笔。 C . 文中写人的笔墨不多。在第⑤段写到了“爷爷”,意在赞颂像木棉花一样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D . 在作者笔下,木棉花肯给予、善奉献,朴实、隐忍,有着非凡的气度,这种气度也正是乡村所具有的。 E . 文章最后一段称赞木棉花给了远方的游子以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脚步坚定,前行有力。
    4. (4) 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课内阅读
  • 8. 阅读《三峡》,回答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见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 . 至于夏水陵               襄:顺流而下 C . 湍绿潭                   素:白色的 D . 峻茂                   荣:茂盛
    2.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两岸连山,略无 B . 沿溯阻绝 C .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D . 凄异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船行之快,借此表现出三峡水流的迅急。 B . 文章用“寒”“肃”“凄”“哀”几个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D . 文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句子默写
  • 9.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1)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5)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6. (6) 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 (7)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名句是:
五、课外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 , 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此为明太祖朱元璋。②翌日:第二天。 ③恶:音wū,哪里,怎么。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濂以实对

      指其书曰

    2.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 (3) 结合短文,简要分析宋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综合性学习
  • 11. 瓷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某班同学开展了“中国瓷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本次活动搜集的部分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材料二)

        中国瓷器制作技术往往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

        (材料三)

        下面是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建筑材料简略表:

    建筑材料分类

    建筑材料使用量

    建筑材料所属朝代

    古瓷器

    四千多件

    唐、宋、元、明、清

    汉白玉石雕

    四百多件

    水晶石与玛瑙

    四十多吨

    古瓷片

    七亿多片

    古瓷盘与古瓷碗

    一万三千多个

        (材料四)

        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的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呈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如康熙年间,景德镇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

    1. (1) 以上材料中,最能体现“中国瓷文化”特点的两则是
    2. (2) 请概括(材料三)的内容。
七、名著阅读
  • 12. 判断下列对相关作品评说的正误。
    1. (1) 简•爱是一个孤儿,寄养在舅母家。舅母一家热情好客,为她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她自尊自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2. (2) 艾青,原名蒋海澄,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其成名作,发表时首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  )
    3. (3) 《昆虫记》的作者是英格兰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了三十年完成的这部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4. (4) 西海龙王之子犯了罪,观音菩萨为其求情使其免死。唐僧与悟空经过鹰愁涧时,他吃掉了白龙马,菩萨令其变作脚力,助唐僧取经。(  )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我开始担心他会不会真的把我当作带领那些民团的头子。我刚从白党——他们如果在无人地带捉住了我,一定会叫我是赤党——那里逃身出来,仅仅是为了要给赤党抓住叫我是白党吗?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1. (1) 请判断以上内容描写的“青年军官”指的是谁,根据文段和你的阅读经验,请概括其性格特点。
    2. (2) 以上片段里“我”经历了什么事件后,见到了这位“青年军官”?
八、作文
  • 14.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麻烦你了”“给您添麻烦了”。可能是打扰了别人,这样说是表达一种歉意;或许是得到了他人的关照和帮助,这样说是出于一种礼貌,表示谢意。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隐含着为人处世的道理,你说是吗?

    你是否有过麻烦别人或被别人打扰的经历?请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不得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得抄袭或套做;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及人物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