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0-09-02 浏览次数:16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开(pì)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wū)即将拉开帷幕,领导人将出席金砖国家文化节启动仪式暨签字仪式等活动。 B . 文化无处不在,像花香弥漫于空气。它就蕴藏在事物背后,沉(qiǎn)在事物深处。犹如诗意之于诗行,天地氤(yūn),万物化淳,以文化人。 C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诗曾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在九十年代,他清新凝练的诗歌风(mǐ)全国,使当时年轻人的心灵感到(yù)贴和温暖。 D . 米仓凉子(sù)造的元子从性格孤僻、灰头土脸的银行职员到顾盼生姿的银座老板的惊艳蜕变,其实是典型的“爽文(mó)式”。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中小学教材第一次成系统、大规模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确实应该引以为豪,但也绝不可被冲昏头脑。简而言之,英国的教材和我国的教材,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甲]我们的教育常常被称为《教科书》,一个省市几乎所有学校用一样的统编教材。[乙]而英国学校拥有极大的办学自主权,使用何种版本的教材由学校教师决定、家长自主选择,有的学校则干脆自己编写校本教材。换言之,英国有多少所小学采用上海版教材,难以下定论。

        [丙]一些英国教师被九九乘法表“震惊”,表示要把中国的“数学艺术”带进课堂反躬自问 , 为何发达国家如此看好的教学却无法促进中国的自然科学,以致多年来一直在发达国家的科技成就和规模后面苦苦追赶?我们的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又该何去何从?

    1.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反躬自问 D . 以致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切实保障安全,该法被称“最严食品安全法”。 B . 昆曲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C . 2019年,来宁波博物馆观展的游客数量达百万,对于一个成立不足十年的年轻博物馆,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D . 曹文轩几十年持续关注少年儿童生存状态,致力于构建一个至真至善的理想王国,注重从平凡生活中挖掘善的因子。
二、语言表达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

        人类文化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向外的,称之为外倾性文化;①。而中国文化较之西方似有偏重在内倾方面。中国诗人很多,屈原、陶渊明、杜甫最受后人崇拜。人们不仅崇拜其作品,②。若如莎士比亚生在中国,则犹如施耐庵、曹雪芹,除其文学所表现在外的以外,作者自身更无成就,应亦不为中国人重视,不能和屈原、陶渊明、杜甫相比。这正因中国文学精神是内倾的。要成一文学家,其精神先向内,不向外。中国人常说“文以载道”,这句话的意义,也应从此去阐发。中国文学之最高理想,须此作者本身就是一个“道”。文以载道,即是文以传人,即③,这始是中国第一等理想的文学与文学家。

  • 5. 阅读下面图片,完成相关题目。

    图片_x0020_100001

    1. (1) 根据图1-3,概括70后、80后、90后所处时代的相同点及其变化。
    2. (2)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语言文化,在这个物质社会,方言的使用正在减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方言呢?请你从三个方面谈谈保护温州话的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摘编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

       

        (数据源自《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能存活多久?》2020年2月12日)

        材料三

        针对基层治理在抗击疫情的攻坚阶段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如执行疫情防控链条中“条条与块块”的职责不清,边界不明,流程梗阻;有些地方存在“以发文推动工作,以统计表格显示在场”的避责心态;社区封闭式管理中沟通不畅,出现心理恐慌与“排异”现象,影响社会凝聚;各种“问责导向”的纪律约束较好发挥了秩序维护、压力传导的作用,但持续缺乏关爱体系补位,导致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出现压力型紧张、职业倦怠等消极心理,影响基层一线防疫队伍的斗志与士气。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经验与教训,加快提升社区疫情防控能力,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摘自姜晓萍《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光明日报》2020年02月21日)

        材料四

        “中医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疗效。”张伯礼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博弈的结果。中医治疗往往不是着眼于病,而是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可以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但我还是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他说,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同取效。治疗此次肺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中西协同教治病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2019年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明确,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已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中医药专家积极参与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摘自《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可全程发挥作用》)

    1. (1) 下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其存活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因此增加紫外线消毒、夏天的到来都可能有利于抑制该病毒传播。 B . 新型冠状病毒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很高,在温度高于75℃或低于10℃的环境中都不利于存活,因此,合理调节环境温度就能有效杀毒。 C . 基层治理在抗击疫情中存在很多问题,疫情防控链条职责不清、地方存在避责心态、社区管理沟通不畅等问题是加剧疫情传播的C。 D . 中医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因此中医药常常被运用于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3. (3)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的肆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一小时后,她说:

        ②“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③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一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④“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好让他舒服一些。”

        ⑤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⑥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⑦“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选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有删改)

        (乙)

        ①“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②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③“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④“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⑤“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⑥“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⑦“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⑧“慈悲的上帝啊!”

        ⑨“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⑩“但是饿死——”

        11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12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有删改)

    1. (1) 请赏析(乙)4-9节的对话特点及其作用。
    2. (2) 请分析年轻店员“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的原因。
    3. (3) 请解析文中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

      ②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4. (4) 请简析两篇选文的情节对表现主人公的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孩六月,慈父背   见:表被动 B . 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等到 C . 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顾惜 D . 臣微志,庶刘侥幸   听:满足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刘夙婴疾病   骊山北构西折 B . 供养无主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 . 告诉不许     位卑足羞 D . 星火       取之于蓝而青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不厌其烦地诉说自己的苦难身世,实际上是为了衬托出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自己对祖母的晚年的重要性,为后面推辞就任奠定了基础。 B . 作者在第二段仍没把推辞的意思直接说出,而是采用了欲扬先抑,先对新王朝的政绩歌颂一番,以打消皇帝疑心,再诉说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C . “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D . 作者推辞就任官职的意思是在第四段才缓缓地表达出来的,但是他还是没有把推辞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还是紧紧扣住一个“孝”字来做文章。
    4. (4) 用“/”给下列文段部分断句。

      密与人交每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常言吾独立于世顾影无俦然而不惧者以无彼此于人故也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

    [唐]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释】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晚唐时期科举考试,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官场一度混乱。②严君平占ト张乘槎上天。

    1. (1) 颔联所描绘的“黄河”具有的特点。
    2. (2) 本诗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1. (1) 孟子认为,是“行王道”的基础,可以促进“王道”的形成,若能做到两者而不称王的,还未曾出现过。
    2. (2) 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修文德”的重要性。
七、句子默写
  •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1) 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 (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 (3) 青山隔送行,。(王实甫《长亭送别》)
    4. (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 (5) 倦钩帘幕昼沉沉,难向庸医话病深。。(黄宗羲《书壁绝句》)
八、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世纪英国思想家边沁曾说:“只有‘痛苦’与‘快乐’这两个强有力的主人,才能指出我们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我们会做什么。”快乐与痛苦,似乎就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命题,当我们在这个命题下极力追求快乐,并技巧地避开痛苦,人生就能抵达最幸福的彼岸。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快乐和痛苦真的能够计算吗?追求人类最大的福祉,难道真的可以用换算的方式去机械地衡量吗?

    关于“痛苦”与“快乐”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