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毕业班4月模拟(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7-13 浏览次数:24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历代医家对辛味药物的运用多有心得,有不少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医圣张仲景对于辛味药物的运用就达到了_________的程度,他在《伤寒论》中创造的半夏泻心汤被后世公认为是辛开苦降的代表方,_________调和脾胃、消除胃肠道炎症尤为显效。生活中最常见的感冒,不管是发散风寒的辛温药、还是发散风热的辛凉药,都离不开“辛味”这个主题。已出版的《中药学》教材共载药物484种,属于辛味的就有146种,占全部收入药物的近1/3,可见辛味药物在临床运用中有着_________的地位,以辛味药物为主药的方剂不胜枚举,如治疗感胃的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小半夏汤,治疗湿阻中焦的藿香正气散、平胃散、二妙散、三仁汤,治疗阳虚畏寒的四逆汤、理中九、右归丸、二姜丸等,(   )。

        药食由于同源,许多常吃的食物同时又是中药,对民间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也创造了许多经验 , 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就是群众_________辛味防病治病经验的写照。

    1. (1)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游刃有余   对于   不可或缺   应用 B . 得心应手   对于   举足轻重   运用 C . 游刃有余   关于   举足轻重   应用 D . 得心应手   关于   不可或缺   运用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一不是以辛味药物为将帅的方药 B . 都是以辛味药物作为将帅的方药 C . 这些方药都尾把辛味药物当作将帅 D . 这些方药都是辛味药物被当作将帅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药食同源,许多中药同时又是常吃的食物,民间对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也创造了许多经验。 B . 药食由于同源,许多常吃的食物同时又是中药,民间对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C . 由于药食同源,许多中药同时又是常吃的食物,对民间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D . 由于药食同源,许多中药同时又是常吃的食物,民间对辛味药物、食物的运用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料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建历史真实的各种痕迹。当前,新史料源源不断地被发现,史料范围在逐渐扩展,人们获取史料的途径、方式和速度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然而,史料终究要由人来处理,历史研究者的史料观念直接影响着史料处理和学术研究水平。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亟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史料观念。

        自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后,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地下出土文献,再加上考古学的兴起与发展,一些人形成了出土文献更能反映历史真实的认知。实际上,出土文献也是人写的,同样存在造伪的可能。相比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的优势主要在于没有经过世间流传带来的失真。但也应看到,传世文献在世间流传既有可能导致失真,也有可能经过历代史家的考证去除原来之伪。还应看到,出土文献自己不会说话,需要史家的解读,同样无法避开主观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出土文献比传世文献更能反映历史真实。

        随着史学研究新领域新视角的拓展、史学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原来不被人们关注的遗存进入了史料的范围,如图片、音像、口述资料等。随着史料范围的扩展,可以利用的史料越来越多,但有的历史研究者对一些基本史料的利用还处于“浅尝辄止”状态,缺乏深入挖掘。史家与史料的关系是一种反复对话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问题的不同、史家认识角度的转换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同一史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从中勾稽出来的历史信息也是不同的,一些基本史料是历史信息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某一研究领域的基本支撑。因此,史料范围的扩展固然重要,基本史料的深入挖掘、反复研究也不可偏废,直接史料又被称为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间接史料也被称为第二手史料或转手史料。很多人认为,直接史料价值高,间接史料价值低,因而高度重视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相对重视不够。重视直接史料固然没错,轻视间接史料则不可取。直接史料的稀少是史家难以摆脱的困境,此其一。其二,直接史料也未必符合历史真实,回忆录一般被认为是直接史料或第一手史料,但回忆者的立场及其记忆能力会影响史料的真实性;被来访者受采访者影响,也可能导致失真。可见,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都应得到重视。要广泛搜集各类史料,采取比较的方法比勘史料,先对间接史料下一番细功夫,如此才能了解直接史料的意义,进而有效加以利用。

        互联网的出现和数据库的推广,让史料的搜集工作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为了尽快获取相关史料,常常围绕自己的选题拟定关键词查找史料。但这也带来了新问题:通过数据库和互联网得到的史料是“查找”出来的,而不是“阅读”出来的,“查找”出来的史料往往会因为缺失史料存在的背景而使研究者不了解史料的语境,难以真正理解史料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容易造成对史料的误读,其搜集与运用,需要采用合理的做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4日第9版)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是研究史料的主体,树立正确的史料观,对于史料处理和学术研究意义重大。 B . 扩展史料范围的同时,历史研究者还可通过对基本史料深度挖掘获得新的理解。 C . 要想让回忆录有效地被利用,就要对其下一番功夫,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其意义。 D . 互联网的出现和数据库的推广,为史料查找大开了方便之门,也带来新的问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点的提出是基于史料的用途与研究实际,旨在提高史料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 B . 文章第三段以讲道理为主,论证挖掘基本史料与拓展史料都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C . 文章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从四个角度阐明了对待史料的正确态度。 D .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一分”式结构,分论中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证层次非常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论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都无法避开主观因素,都存在失真的可能性。 B . 研究问题的环境和角度不同,同一个史学家对同一个史料的理解也会不同。 C . 间接史料虽不如直接史料价值高,但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凭借,不能忽视。 D . 互联网和数据库查找出来的史料往往缺失背景,造成误读,必须仔细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正是基于以上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世所罕见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又接着庄严宣告:“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人民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以更大的勇气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敢于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红旗文稿》2019年第17期)

    材料二:

        1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达成构建中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政治共识,更加深刻诠释了中缅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预示着双方将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中国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命运已把我们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缅方愿与中方继续同甘共苦,构建命运共同体。”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话,道出了缅甸人民的心声。《缅甸环球新光报》专门发表社论,认为缅中构建命运共同体将“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新乐章”。习近平主席同缅方领导人就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深入探讨,双方同意统筹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仰光新城和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标志着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19日)

    材料三:

        当前层出不穷的国际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间利益争夺的结果。这种纯粹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利己性考虑,使得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不断沦为外交辞令,许多国家依旧把对本国利益的单纯追求作为国际关系的本质和国家行为的根本动力,导致国家利益观的扭曲。所以,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十分困难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家间的争夺与斗争可谓屡见不鲜。以中美两国的贸易冲突为例,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使得中国的金融业、农业、高新产业等发展产生了大幅度的波动。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阻碍了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命运共同、责任共担。美苏冷战结束以后,治理制度化尽管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全球治理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展现出的多种弊端,都严重影响了全球性问题的治理进度。目前国际间缺少权威性的立法机构及执法体系,某些国家即使在某一问题上与国际社会达成共识,也难以让所有国家自觉自愿地信守执行。

    (摘编自参考网2019年3月29日)

    1. (1) 下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最早倡导的,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敢于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担当的精神。 B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世界格局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世所罕见的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C .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新形势下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更大勇气。 D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宗旨是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使多极化世界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就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中缅经济走廊开始转入实质建设阶段。 B . 中缅两国领导人达成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标志着两国为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新贡献。 C . 纯粹的国家利益至上是对国家利益观的扭曲,只要这种思潮存在、国家间的争斗就会不断、就会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 . 国际间如果有权威性的立法机构与执法体系,就有可能使各国对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信守执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3.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这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扶贫

    王馨远

        太阳刚爬上东边的树梢,山村就开始活跃起来了。下地干活的、出门探亲的、四下赶集的、开会议事的,织成了一幅山村忙碌图。

        乡政府的会议室里,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正在郑重的气氛中进行。

        这次前来对口扶贫的有两个单位——市财政局和市科技局,帮扶对象是荷花坞和侯家屯。

        荷花坞村支书韩大廉带着村两委成员一大早就到了会场,专等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救星出现。

        时针刚刚指向8点,陈乡长立即主持会议,并宣布:“市财政局帮扶侯家屯,科技局帮扶荷花坞。”

        韩支书听到这个消息,愁云油然而生,立即以上卫生间为借口,蹲在走廊的角落里,悄悄掏出手机发“微信”紧急求见陈乡长。

        陈乡长火急火燎地从会场跨到走廊:“老韩,啥事儿,这么急?”

        韩支书贴在陈乡长的耳朵边用沙哑的嗓子说:“俺的好领导,开开恩,帮俺调换调换,侯家屯条件稍好点,让科技局驻侯家屯,财政局驻俺们村行不?求您了!”

        陈乡长:“为啥?”

        韩支书:“这不是明摆着嘛。财政局是财神爷,那是有钱的主;科技局是清水衙门,比俺们村好不到哪里去,三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担子重啊!”

        陈乡长:“扶贫并不是看谁的钱多,而是要为村民找到赚钱的门路,帮咱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你看,这回财政局就派来一个普通干部,而科技局则是徐大局长亲自带队,还有两个常驻队员。人家是真心实意帮你,你还嫌这嫌那,党性原则跑到哪里去了?这是乡党委集体决定的,必须服从组织安排!”

        散会以后,果然不出韩支书所料。

        财政局的干部小覃当着大家的面,拿出了五万元现金,递给了侯家屯的侯支书:“这是局里为侯家屯下拨的扶贫款,一定要精准施策,专款专用。下午局里还有个会,我就先不到村里去了,有事电话联系!”

        科技局的马局长有些尴尬:“韩支书,咱们科技局虽然是‘清水衙门’,但是,有的是人才。今后三年,这两位小伙子就是你们村的正式村民了,小周是果树专家,小吴是研究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咱们先到村里看看?”

        韩支书内心蛮不愿意,脸上却强装笑容:“欢迎到村里指导。”

        小周、小吴把党员关系转到荷花坞,很快就跟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抱成团,并规划了致富方案。小周发挥一技之长,带领全体村民在山坡上种植猕猴桃,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一兜一树”地抓技术培训。小吴每天爬山涉水,一盘大卷尺,时刻不离其手,丈量着荷花坞的每一寸土地,在图纸上画来画去,那副仔细认真的样子,似乎描绘着一种希望,一种梦想。

        年底,乡扶贫领导小组盘点账目;侯家屯扶贫收入5万元;荷花坞不仅没有1分钱的入账,每户还为购买猕猴桃树苗支出了5千多元。

        侯书记得意洋洋,韩书记一脸沮丧。

        第二年,荷花坞的猕猴桃茁壮成长,像一柄柄绿色的大伞,分布在漫山遍野,长势喜人。小周的注意力从山坡转向了水塘。他到农商银行争取了无息贷款,发动村民每户挖一方池塘,种上莲藕。夏末秋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久,小吴去年设计的”荷花风情园”入选了市政府乡村旅游开发计划,政府搭台,村民唱戏:满园争艳的荷花,即将挂果的猕猴桃,农家乐餐宿,土法烤制的红薯,垂钓的鱼塘……荷花坞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城里人来了,荷花坞笑了。

        年底,乡扶贫领导小组盘点账目:侯家屯扶贫收入5万元;荷花坞平均每户收入5千元以上,其中有卖藕卖莲蓬的钱,有吃饭住宿的钱,有卖土特产的钱。

        侯书记羡慕不已,韩书记满面笑容。

        第三年,荷花坞猕猴桃挂满枝头,荷花朵朵飘香,游人如织;侯家屯面貌依旧,宁静得出奇。

        冬日的午后,太阳远远地悬于空中,为大地增添了丝丝暖意,喜鹊在温暖的阳光下欢快地唱着。乡政府扶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如期举行。会议室里,陈乡长进行工作总结:荷花坞平均每户收入5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科技局的小周和小吴分别被授予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的称号;侯家屯脱贫工作不利,拖了乡里的后腿,财政局收回了扶贫款,侯支书作了深刻检查,一脸沮丧。

        会后不久,侯家屯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韩支书莫名其妙地成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原来,韩支书回村之后,决心把本村的致富经验传授给侯家屯,并发动群众,每户捐款两万元,户对户帮扶侯家屯。侯家屯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不但交代了“扶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为精准扶贫工作组对接见面会的召开渲染了气氛。 B .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的手法展现韩支书与陈乡长在走廊相会的场面,突出了陈乡长的坚持原则和韩支书保守狭隘的落后思想。 C . 小说以“扶贫”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情节,在表现扶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D . 小说故事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很难看出哪个人物是中心人物,但是这个故事和这些人物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 (2) 小说中的人物是时代生活的缩影,请结合作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3. (3) 小说是怎样叙述“扶贫”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人臣之义,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夏,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真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注)①物故:指人死亡。②相字:互相以字称呼。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B .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C .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D .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博士,古代的学官名,执掌殿试组织、国子生学业、政治咨询、祭典活动等事务。 B . 乘舆,古代特指天子或者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文中用来代指昌邑王所乘坐的车驾。 C . 四夷,古籍中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 . 刺史,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始设于汉武帝时,后为地方官职名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侯胜年少而孤,喜欢求师学习。他年少时虽是孤儿,但非常喜欢学习;他做学问专诚仔细,请教的老师不只一个,受到朝廷征召。 B . 夏侯胜直言不讳,敢于坚持原则。宣帝即位后要颂扬先帝,夏侯胜认为武帝虽有安国扩疆之功,但对百姓缺乏德泽,不应设立庙乐。 C . 夏侯胜擅长经术,乐于传授他人。在被关押时,黄霸恳求向他学习经术,他欣然应允;关在监狱的两个冬天里,他的讲授从不懈怠。 D . 夏侯胜平易质朴,不拘礼节。他拜见天子时称皇上为君,在皇上面前敢以字号称呼,入朝拜见天子之后敢把天子说的话对外人说。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

      ②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秋兴

    无名氏

    枝朗菊黄篱纵,霜轻草碧犹擎。雁歌阵阵间和鸣,秋士千寻无影。

    闲手常梳颓发,清茶宠辱不惊。诗书笑伴岁枯荣,梦醉夕阳幽径。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笔两句仅十二字,通过六个具有暮秋特色的物象,描绘出一幅鲜明的静景图。 B . 上阕写景,调动视觉、听觉的能动性,令人感到虽已深秋但无衰败气氛。 C . “秋士千寻无影”一句暗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引出下阕对抒情主人公的描写。 D . 下阕抓住抒情主人公典型的生活片段进行描写,巧妙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2. (2) 这首词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生动形象地描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的两句是“。”
    2. (2) 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游,因为他“”;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 ”,遨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逍遥游。
    3. (3) 在《离骚》中,屈原以“。” 两句表明纵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要坚持美好的本心。
六、语言表达
  • 8. 请说明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120个字。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人民网柳州2020年1月21日电:2019年以来,柳州市持续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成功举办首届龙城人才周活动,开展第九届“优秀人才接触柳州活动”等16项引才育才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问计专家暨“双百人才工程”专家服务柳州行活动,促成合作项目14个;成功引进国家特聘专家曹海平博士、国家重点实验室杨世林教授及其团队,分别给予项目资助资金3000万元,并成功引进国家级人才杨亚涛博士及其团队,高端人才团队持续集聚柳州。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也许(节录)

    舒 婷

    也许泪水流尽

    土壤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哪些联想或感触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触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诗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