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22 浏览次数:2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ào)首而望、(bǐng)息敛声的一(chà)那。 B .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的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kǎi),如群蚁排(yá)。 C .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jìn)的笑容,就要(zhàn)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qióng)浆。 D .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ní)于文字。必须驱(qiǎn)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 2.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 , 在那沉重的稿头上有我的手印。 B . 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C . 何满子只觉得枯燥乏味 , 更加闷闷不乐。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 , 身上像芒刺在背 D .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 , 农舍田畴 , 春寒料峭 ,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的毛驴驮队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惊慌失措的地步。 B .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C . 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D .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大体上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B .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C . 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很快为几乎所有地质界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D .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她们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因为根据希腊的神话,含有美术的道理,所以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他!哎哟……哎呦!” B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C .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D .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即非常纯的沙子),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 6. 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B .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C .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黄香温席”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以不情的纶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D . 《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一底层农妇形象鲜明,她二进荣国府时与贾母等人进餐,作为闹剧的配角积极配合凤姐等人,卖力“表演”,雅俗对比间,喜剧效果强烈。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 (1) 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脂粉”是指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B . “地底下”是指先辈们所留下的宝贵的精神和思想。 C . “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 . “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2. (2) 对文中的“中国的脊梁”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脊梁”是指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 B . “中国的脊梁”代表着一种自尊自信的民族气节和精神。 C . 作者用“中国的脊梁”这一比喻也在提醒国人要有骨气。 D . 作者用“中国的脊梁”强调了这种人是我们民族的代表。
    3. (3) 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全文采取了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 B . 第⑦⑧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作者的观点。 C . 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 D . 第⑥段承上启下,正面驳斥,反面立论,说服力很强。
    4. (4) 对文章行文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用词精准说理生动 B . 尖锐犀利有战斗性 C . 衔接紧密逻辑清晰 D . 过渡自然,风趣幽默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乡耍活

        ①耍活是陕西关中的方言。关中是我的家乡,家乡人把一切玩耍的活动都用这两个字表达了,就像城里人把一切游乐活动统称为娱乐一样。

        ②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的耍活大都是从玩土耍泥开始的。再长几岁,就会学着大人丢方。我十九岁离开村庄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那时还不知道我们村里谁会下象棋。因为我从来没见有人下过。到90年代初期,我应邀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写剧本,其间和西影厂编剧竹子去了一趟我的家乡,才知道村里已经下象棋成风了,而下得最好的,就是我的父亲,竹子就和我父亲在我家的院子门前摆开象棋盘下起来,竹子下棋的水平在西影厂也就一般,但和我父亲在一个小时内下了三盘,我父亲都输了,父亲深有感触地说,看来,下棋也有大学问!

        ③有一句流传至全国的顺口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吃一碗面条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我们老家人确实爱吼秦腔,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天打麦碾场的时候,大人们在大太阳底下,戴着草帽,牵着拉碌碡的牲口缰绳,一边扬着鞭子一边唱秦腔,往往是此伏彼起,有男的唱,也有女的唱,更有几人合唱的。那耀眼的阳光、流淌的汗水和高亢的秦腔合在一起,形成了麦场上令人难忘的情景。

        ④我们村里唱秦腔唱得最好的是一个瞎子,他还会弹三弦,他一张口唱,其他人就立即闭了嘴。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提着三弦走村串巷,用乐器和嗓音挣钱挣物养家糊口。我们知道他方游回来的消息几乎都源于他喊他儿子犬的吃饭声,他站在自家院子里,大叫一声“犬——”,周围几个村庄的人都知道他家开饭了。

        ⑤改革开放后不久,村里通了电,有了脱粒机,打麦的场景从此消失了,也就没了秦腔,自然成了麦收时节乡村人很大的遗憾。

        ⑥但是社会毕竟往前走着,新的耍活不断出现,比如有了电影,逢年过节,或者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就会请一场电影来,让一个村庄的人看。前几年我回家乡,父亲告诉我,如今看电影也很少了,因为每家都有电视机,在家里都把电影看了,还跑到外面弄啥?

        ⑦我知道父亲爱吼几声秦腔,有时也哼哼眉户,就问父亲这几年有吼戏的场合没有,父亲笑笑说,过去大家在一块儿做活,说唱就唱起来了,有个互相比的心,如今单个做活办事,唱不起来。想想又说,有一次你弟开着拖拉机拉着我去赶集,路上高兴了,忍不住吼了两句秦腔,但吼了两句也就停了,一个人唱,寡气,没意思。

        ⑧去年9月,和我一起上初中的一个同学来到郑州,他的儿子考上了郑州这边的大学,他送儿子上学,顺便来看看我。“你把书念成了,我没念成,我得让我儿子念成。”他这样说,话语中渗透着自豪和满足。我发现他的头发已经白了许多,胡子也没有刮,看上去很苍老,就问他家的经济情况,因为目前在我去过的一些农村,最穷的是两种家庭,一种是家里有大病号,另一种是有孩子上大学。他低头一笑说紧是紧一些,但也不至于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受穷,他说他家承包的土地全都栽了苹果树,每年家里能卖两万多块钱,而且不用交农业税了,供一个大学生没问题。这就让我放心了,中午请他喝酒。他酒量小,两杯酒下肚,脸就红了,指着他的脸问我:“你看我像不像杜甫?”我一愣,心里想,你咋能像杜甫?嘴里说:“你比他胖。”他却说:“重要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说着立起来,做了个捋胡子的姿势,并戏曲亮相一般地定住格:“这下你看像不?”我看着更不像,就笑起来。这一笑,他也笑了,坐下来说:“自古到今,咱那儿的人有了钱就置地盖房子娶媳妇。眼下呢,这些都不在话下了,村里一伙人就想在今冬把钱凑到一块儿,排个新秦腔,剧名叫《杜甫》。我就在争这个角儿呢!我把台词全部背过了,唱腔不但背过,而且琢磨着唱了不下五十遍,应该说每一个唱腔都能达到西安来的导演的要求。我给你唱一段吧?”我连忙摆手,心里想这儿是饭店,不是乡村,能说唱就唱?嘴上却说:“你一准能唱好,你从小就嗓子好,凡是耍活你都比我强,来,来,碰杯。”

        ⑨前几天郑州下大雨,他冒着雨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几乎没认出来,因为他的胡子垂到了胸口。他说这是为戏留的胡子,因为去年冬天他们的《杜甫》演得很成功,他现在一有时间,就琢磨《杜甫》的事,他是跟儿子一起来的,儿子去学校了,他来跟我商量《杜甫》。

        ⑩“不是很成功吗?”我问。

        ⑪“成功归成功。”他捋捋胡子说,“导演还是不满意,说我演的唱的都成,就是气质不成。我就是来请教你,咋个把气质弄成?”

        ⑫我看着他,心想诗圣的气质是一般人能修炼出来的?但我不能给他泼冷水,毕竟,当普通农民都开始琢磨怎么弄成杜甫的气质时,他们的耍活就要活了。我把茶端到他面前:“不就是个耍活嘛,放开弄!”

    1. (1) 这篇散文立意深刻,请根据你的理解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2. (2)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大人们在太阳底下,戴着草帽,牵着拉碌碡的牲口缰绳,一边扬着鞭子一边唱秦腔,往往是此伏彼起,有男的唱,也有女的唱,更有几人合唱的。

    3. (3) 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文章第⑫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4. (4) 第⑦段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秦腔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
三、课内阅读
  • 9. 阅读《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 (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 .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 (2) 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荷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我身穿麻布衣,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显达。 B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因为国家大事寄信给我。 C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贵本分。 D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办法,采纳高雅的言论,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禁不住(先帝)对我受恩、感激。
    3. (3)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⑤段,诸葛亮首先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了三条建议。 B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等。 C . 文章第⑥段,追述了两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 D . 文章第⑧段,作者分别阐明了自己、朝臣以及后主刘禅的责任:自己要讨贼兴复,朝臣应进兴德之言,刘禅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4. (4) 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用语多谦卑低微。本文在轻描淡写中自然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肯定。 B . 本文以议论为主,同时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谋的目的。第⑥~⑧段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C . 文章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率直质朴,恳切得体。行文不卑不亢、循循善诱,每句话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 . 第⑧段画线的“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一句言辞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的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体现。
四、诗歌鉴赏
  • 10.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 (1) 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七言律诗浓重地描绘雁门景象,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B . 前两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 C .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D . 李贺的诗歌往往具有想象丰富、奇谲求新、独树一帜的特点,该诗中就有鲜明的表现。
    2. (2) 对诗中色彩的运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黑”字突出了敌人的猖獗以及军情的险恶;“金”字表现出了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B . “燕脂”即“胭脂”,指将士所流血的颜色。仿佛看到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 C . 诗中浓丽的色彩描绘,不仅突出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更重要的是加重了作品惨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 . 作者巧妙地把黑色、金鳞色、胭脂色、紫色以及秋色、黄金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五、句子默写
  •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树木丛生,
    2.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3) 晴川历历汉阳树,
    4. (4) ,湘水无情吊岂知?
    5. (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6. (6) 苍颜白发,,太守醉也。
    7. (7) ,不觉船移。
六、语言表达
  • 12.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告诚、驰骋、逆行、演绎、绚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缴成一段话,并且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当前,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日益成为人类共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同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它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强调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和谐相处,体现的是“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契合各国人民共同期盼。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疫情,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深刻诠释。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刻认识到,各国命运相连、___________,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的行动,既是帮人也是帮己。“值此关健时刻,我们应该直面挑战、迅速行动。我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朝一夕、___________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

    1. (1)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成语(或是四字短语)。
    2. (2)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七、课外阅读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 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曰:“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居有顷,复曰:“出无车。”左右皆笑之。孟尝君曰:“为之驾。”后复曰:“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后孟尝君问诸客:“谁习计会 , 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及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责毕收乎?来何疾也!”间:“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①孟尝君,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草具:粗劣的饭食。③计会:会计。④责:通“债”。⑤合券:核对债券(借据)、契约。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孟尝君不

      ②左右以君之也

      ③左右皆

      ④以何而反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②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3. (3) 冯谖为何要替孟尝君“烧券市义”?这件事表现了冯设怎样的性格特点?
八、字词书写
九、作文
  • 16. 作文。

        斗转星移,万象更新,时间从未止步;殷勤期待,谆谆教诲,爱从未止步;文化积淀,红色血脉,传承从未止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奋斗从未止步……

    请以“____从未止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7. 写作。

        有关“勇气”,董卿是这样诠释的:茨威格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所谓“虽万千人,吾往矣”,这便是无畏万人阻档的勇气。

    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

    发表见解等;(2)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