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门市2020届高三语文4月模拟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06-23 浏览次数:13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3月25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至27日,离鄂省际公路全部开通。 随着离鄂通道管控逐步解除,滞留湖北的人们可以启程了。

        新闻里,湖北各地长途客运班线陆续恢复运行,专列专车始发,人们手持健康码,登车启程        ;(     )。

        而“通道”的另一头,是交通运输部门和目的地的“        ”。从这两日情况来看,交通运输部门为了做好运输服务保障,采取了留足乘车空间、供餐方式调整、开设专列专车、制定出站方案等办法;高速公路设立指定服务区,协调公安、卫健等部门加强防疫力量部署;目的地城市则提前对接,制定预案,从站台到家门,安排专人专车接站、筛查、分流、输送,防疫、公安等部门及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全程接运,以防出现盲区或漏洞。

        中国“动起来”了。此刻,更应当点一盏灯,照亮那些游子返岗返乡的路。过去两个月中,那些滞留湖北的人们,为疫情防控付出极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各地在落实防控责任之时,多些        的理解,多些将心比心的关爱,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有可能将矛盾        , 将风险化于无形。“同袍之情”不但是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百感交集      严阵以待    感同身受    防于微时 B . 感慨万千      严阵以待    设身处地    防于微时 C . 百感交集      枕戈待旦    设身处地    防患未然 D . 感慨万千      枕戈待旦    感同身受    防患未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也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 B . 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 C . 公路检疫卡点、路障陆续拆除,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D . 执勤人员撤离了坚守两个月的岗位,公路检疫卡点、路障也陆续拆除,许多人因此洒下了热泪。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同袍之情”不但体现在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B . “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歧视、不排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C . “同袍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D . “同袍之情”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不排斥、不歧视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胸怀气概。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整体上来论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治疫病的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辨证施治方法。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黎民百姓于病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6日15 版)

    1.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B .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医道观的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治疗。 C . 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层面加以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 D . 《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气候、饮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从解释“疫”的含义发端,指出中华民族在同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B . 文章中间四段集中论述了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影响。 C . 文章指出医道与天人合一思想“道和理同”,对理解天道和人道思想十分重要,但在探讨时却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D . 文章最后一段阐明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与创新对于今天抗疫的重要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 . 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索,中医形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 . 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 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这对我们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儿的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二: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三: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

    材料四: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1. (1)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 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B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C .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D .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将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B .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C .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D . 中国针对新冠疫情所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和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都给考察组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3. (3)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个目标

    周国华

        电话铃声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过道里,医生的皮鞋声“咔咔”作响,富有节奏感。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修了指甲,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 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

        ——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手术室内的温度好似刹那间降到冰点,人们泄气了。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愣。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儿,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 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儿,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面色就似眼前的白布一般,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了沙袋。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略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军官。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

        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

        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

        我已经决定了,请别让我带着遗憾去见上帝。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

        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

        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内,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

        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

        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

        人们说,在天堂,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因为那儿,永远不会有战争。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抢救遇车祸年轻人时,作者对医生和助手都进行了动作、语言、表情等方面的描写,有力突出了医生的形象。 B . “293”这个数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个数字分别成了战争中狙击手哈斯勒和战后小镇医生霍克各自完成心愿的数目。 C . 因未婚妻被侵略者的炮弹炸死,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身经百战,成为让敌人胆战心寒的著名军官。 D . 小说最后一段,借天堂里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来暗指人间时有战争的现实,语言含蓄,深化主旨,意味深长。
    2. (2) 在小镇上人们的眼里霍克医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 (3) 你认为霍克医生是哈斯勒吗?请简述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不足,则以六物推人休咎。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云: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B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C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D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执业:指从事的行业。康有为《大同书》丙部:“蛋户、乐户、丐户之别异流品,不过以其执业过贱而抑之耳。” B . 休咎:吉凶,善恶。咎,与“体无咎言”意同。“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名曰听谶语。” C . 士大夫:中国古代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D . 太史氏:太史,官名,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氏,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如神农氏。太史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他以教贫寒人家子弟得到少许粮食维持生计,有时还要依靠算命来补贴家用。 B . 李疑扶危救困,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和平阳耿子廉之妻都在他家受到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人们都称赞他是好人。 C . 李疑救济他人,不图回报。金华范景淳送给他的财物,他一文不少地寄给范景淳的儿子。两个儿子馈赠给他的米,他也不接受。 D . 李疑既有德,也有才,他的文章写的不错,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②“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①不由人。

    象床宝帐②无言语,从此谯周③是老臣。

    【注】①得鹿: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②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③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写蜀汉雄壮的铁骑,以排山倒海之势,高举战旗,飞速北进,威震中原。 B . 颔联“天清杀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了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 C . 前四句写景,由春到秋,由白昼到夜间,概括诸葛亮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 D . 后四句夹叙夹议,以史实为据,尖刻而带着几分欣慰,表明了诗人的褒贬之意。
    2. (2) 尾联“老臣”两字有何妙处?请联系杜甫《蜀相》诗句“两朝开济老臣心”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两句是“”。
    2. (2) 在《离骚》中,以香草为喻,表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3. (3) 在《琵琶行》中“”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
六、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流量”不是原罪,,就是能量;“国嘴”更不是刻板形象,“国嘴”用好了意味着权威,意味着可信。当主流媒体与带货大V“共谋”一件造福湖北的事情,“小朱配琦”这场直播就很有意思了:一款热干面被总结成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因为“奇变藕不变,符号看象限”!朱广权和李佳琦的同框是融媒体最好的尝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拥有共同的目标,这次都是“带货”、都是帮扶湖北,用互相欣赏的眼光和互相学习的心态,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共同把一件事做好。,只是引导大家买了一包热干面、一盒小龙虾而已。

  • 9. 下面是网友设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LOGO图案,请写出除文字部分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

        2020 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全国人民支援湖北。4月8日,战疫两个多月的武汉解封,荆楚大地,重焕新生。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走上了支援国际抗疫的道路。据报道,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

        对此,国人有赞同,有不解;国际上甚至有人诋毁、污蔑。作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学生,你怎么看待此事?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