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0-07-01 浏览次数:18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zhú)    (jīng)挛    (dàng)做    一(chà)那    气喘嘘(xū) B . (bāo)啄    (sī)打    陷(jǐng)    大拇(mǔ)指    声(sī)力竭 C . (mó)    (bié)脚    参(yù)    (chà)路口    (biāo)肥体壮 D . (bǎn)机    戏(xuè)    (chuò)号    记事(bù)    乌烟(zhàng)气
  • 2. 下列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的任务是过桥去________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②在英国码头上,这个要人的有名的宅邸里________着无数的灯火。在铺着红布的、灯火辉煌的大门口站着警察和宪兵,而且还有警察局长和几十个警官。

    ③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________,粉碎障碍物,把人当做苍蝇似的压死。

    ④起先,阿隆还以为又要下雨了,可没想到下起冰雹来。不一会儿,冰雹竟又变成了________的大雪。

    A . 侦察    闪耀    捉摸    纷纷扬扬 B . 侦查    闪烁    琢磨    洋洋洒洒 C . 侦查    闪耀    琢磨    纷纷扬扬 D . 侦察    闪烁    捉摸    洋洋洒洒
  • 3. (2019高二下·宝坻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现行体育中考的弊端已非常明显——在应试化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倾向于短期突击为主,学校也专攻考试项目,兴奋剂也容易大行其道。 B . 目前,安全业界暂未能有效破除想哭(Wanna Cry)勒索病毒软件的恶意加密行为,一旦个人计算机主机被勒索软件渗透,用户只能通过重装操作系统的方式来解除勒索行为,但用户重要数据文件不能直接恢复。 C . “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措施,对解决营业税重复征收、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D . 看涨的共享单车市场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无论在哪个城市,共享单车均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如果没有合理的疏导,很可能会让“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变成“阻挡最后50米交通”。
  • 4. (2019高二下·宝坻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孟子》属于子部,《汉书》属于史部。 B . 《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作者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永别了,武器》等。 D .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科技著作,传到西方以后,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士人和私学的出现

        ①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②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③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

        ④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⑤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⑥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 . “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C . 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D .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B .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C . 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世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沿袭传统,守旧僵化。 D . 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教授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 . 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 . 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 . 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新的思想。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 6. (2019高二下·宝坻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选自《中外读点》)

    1. (1) 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的人。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 B . “父亲”在儿子表示怀疑的时候,“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收据当门票掩饰正是父亲“自欺欺人”的表现。 C . 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这“异样的情绪”是姐弟俩对父亲曾经自欺欺人的蔑视。 D . 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满足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 E . 第一人称“我”通常能使小说的情节、人物更具真实感,以“我”观小说主人公,将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我”的身份相结合,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深入,情感更真挚。
    2. (2)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
    3. (3) 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 B . 孺允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 C . 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D . 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    构:购买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公指后隙地谓允曰/孰能讥之乎 B . 夫公之所以用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 . 公所命名/与四人拥火 D . 不及归而没金陵/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3. (3)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犯天子,谪岭南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求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恩泽也

      A . ①②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⑥
    4. (4) 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B .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C .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D .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5. (5) 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 . 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士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 . 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 . 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最后祝周氏子孙秀发。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③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

五、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故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 (1) 上阙开头两句“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 (2) 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 (3) 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六、情景默写
  • 9.             
    1. (1)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2. (2) 还顾望旧乡,。(《涉江采芙蓉》)
    3. (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短歌行》)
    4. (4)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 (5)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 活。
    6. (6)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七、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选自《论语•里仁》)

        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选自《论语•子张》)

    1. (1) 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 . 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 . 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D . 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
    2. (2) 结合上面选段内容,你认为作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
八、材料作文
  • 11. 大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期间应外国政要询问时作出的回答。“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正确政绩观的生动表达。“无我”和“有我”,道出了每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精神世界的辩证法。

    阅读习总书记的两则语录,你有怎样的感悟?对“无我”与“有我”这个精神世界辩证法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