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2017年高三语文校际联合模拟考试(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9-20 浏览次数:1074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现代文阅读</b>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幽辟的小路上,只见两旁梧桐树枝桠斜出,一树树的花朵,像是  ① 。一阵风吹过,飘浮在湿润空气中的梧桐花香便四处弥散,沁人心脾。置身花香之中,一种乡愁油然而生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梧桐树,像一位安详慈爱的老母亲。每年呢喃的紫燕从南方将春天衔来,别的树都(竞/竞)相开花发芽,(焕发/散发)出勃勃生机。可是,梧桐树却不动声色,单等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凋谢了,它才发出嫩芽,绽放出一树浓郁的紫,   ②    ,引来无数蜜蜂和蝴蝶流连嘻戏其间,给花艳景明的季节凭添了些许风韵。当落霞在天空渐渐(消逝/消失),一树繁花在微风中摇曳,暗香伴着袅袅的炊烟浮动在小小的庭院里。

    1. (1) 文中划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幽辟      沁人心脾 B . 呢喃        油然而生 C . 凋谢      流连嘻戏 D . 凭添        安详慈爱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竟   散发   消逝 B . 竟   焕发   消失 C . 竞   散发   消失 D . 竞   焕发   消逝
    3.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小金钟挂在树枝上          ②散发出阵阵香气 B . ①小金钟挂在树枝上          ②阵阵香气散发开来 C . ①挂在树枝上的小金钟        ②散发出阵阵香气 D . ①挂在树枝上的小金钟        ②阵阵香气散发开来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

    王院成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粹、乡土中国的“活化石”,也是人们现代乡愁的有效“消纳地”。近年来,尽管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外援性力量都积极介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但由于“不在场”,外部力量无法有效转化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这是传统村落保护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原因。

        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村官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

        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是中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基点。保护好传统村落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在“国家在场”的语境下,保护传统村落关键在于村落民众的“在场”和“文化自觉”,核心在于发挥新乡贤的“领头羊”和“引阵雁”作用因此,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制度大力吸引新乡贤回乡,让他们引领和带动村落民众自觉珍惜和保护传统村落,自觉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生产”,才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难以取得预期成效的原因,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外援性力量无法有效转化为内生力量。 B . 新乡贤需要指导村落民众保护村落中的传统建筑,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不需要拆建和开发。 C . 保护传统村落既要修复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又要着眼于传统村落文化,这样传统村落才既有“筋骨肉”,又有“精气神”。 D . 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在新乡贤的引领下,我们就能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
    2. (2) 下列关于“新乡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乡贤既包括“本土化”群体,也包括学校组织的支教志愿者在内的“非本土化”社会群体。 B . 新乡贤是修复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的“启蒙者”,可以让民众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 C . 新乡贤是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的“聚合者”,可以让民众重新获得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D . 新乡贤是复兴传统村落文化的“燎原者”,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民众复兴传统村落文化。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新乡贤在修复和再造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中的主体作用。 B .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保护传统村落,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也给了人们一方有效的乡愁“消纳地”。 C .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保护传统村落要彰显文化特色。 D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保护中华大地上的传统村落可以使人们获得这种自信。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遇难者和垂死者当中度过的一夜【注】

    菲尔·戴维森

        【路透社发自哥伦比亚阿梅罗镇】至少有15000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我极力想在哥伦比亚火山爆发灾难中的幸存者中入睡,我恍如置身鬼域甚至感到我自己也是死人。

        我蜷缩在当地一座寒冷光秃的山顶上。每当我抬起头来看看那些奄奄一息的人们——老人、妇女和儿童,只见他们浑身粘满了灰白胶泥,毛发僵直,只是转动的眼珠在夜色下还隐约可见,才知道他们还活着。

        烛光,唯一的光源,使这儿的气氛变得更加可怕。在附近的山顶上,闪烁着更多的烛光和几支火炬,那里蜷缩着数千名幸存者,他们没有饭吃,也没有水喝,正在等待营救。

        星期四(14日)天刚黑之前,我乘坐一架小型直升飞机赶到现场。

        当时我不知道这是星期四到阿梅罗镇来的最后一架直升飞机。当夜幕降临时,我便加入了徒步跋涉的受伤者行列,向最高的山峰走去。

        新闻记者一般都避免把个人写进消息之中,而只是努力报道事实。但这次不同。

        多数幸存者,不少人几乎都赤裸着身体,满身泥浆,在打着哆嗦。他们被吓坏了。谁也帮不了谁。每个人只顾设法在山顶上活下来。他们有时放声大哭,经常喊着要水喝。但那儿根本没有水。

        这时,我发现自己正在帮助把一个奄奄一息的幸存者从一个陡峭的山坡运送到小山顶上去。并不是那儿有什么东西,而是因为那儿比阿梅罗镇高出数百英尺,饥寒交迫的灾民们害怕鲁伊斯火山的熔岩再次爆发或再次发生滑坡,他们感到在小山顶上稍稍安全些。

        天刚黑时,我发觉在我们所在山顶下边30米处的空旷地上有两个蜷缩的身躯。我在漆黑中匍匐前进,顺着泥浆滑了下去,找到了一个身缠白布单的老人和一个小女孩。这女孩8岁左右,像珍珠一样可爱,但一老一小都已失去了知觉,身上栖满了苍蝇,简直是在等死。

        我大声呼救,几个神态麻木的年轻幸存者下来了。小女孩在咕哝着喊“妈咪”,她的一条腿已经断了,右腿上的一处伤口翻露出了肌肉,她的脊梁骨也可能断了。我们把他俩都抬到山顶上,那些吓坏了的幸存伙伴们对他俩的到来漠不关心。

        这场大灾难过去已20个小时了,但仍然没有医务人员和官方人员到来。在没有水和药物的情况下,我们努力护理一些重伤者,以便使他们活下来,但刚到黎明时分,大约已有12个人死去了。

        绵绵的细雨声和被碎石、死尸压住的受伤灾民所发出的阵阵呻吟声汇成了哀歌大合唱。“救救我吧,救救我吧,我受伤了”,这喊声响彻了寒冷的夜空

        天一亮,军用直升飞机又飞来恢复营救工作,从泥浆堆里救出了一名赤裸的妇女和她的婴儿。

        当星期四晚上救灾飞机暂停工作时,幸存者们攀着抢搭最后一批直升飞机,有些人被焦急的机务人员推开了。

        有一个人为了营救一位朋友挖了一通宵的土,但当星期五早晨他最后把碎石搬干净后,他发现他的朋友已经死了。躺在血泊中的人尸遍地皆是,偶尔还有伸出来求助的人手。

        那个遇救的老人和小女孩仅活到了天明。我用我的皮茄克把她盖住。我叫她的名字。她好像要说什么,但她神志昏迷只剩下一口气。

        在风雨交加的山顶上呆了12多个小时后,我说服几个幸存者帮助我把她送到一块平地上,那儿是星期四首批直升飞机着陆的地方。

        从阿梅罗到下面的另一个村子,要跋涉泥泞和布满灌木丛的道路。我意识到我将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是否能活着得救!

    (摘编自1985年11月14日路透社报道)

    【注】1985年11月13日,位于哥伦比亚托利马省的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两次爆发,大量的岩浆和石块吞没了火山周围的几个城镇,造成2.5万多人死亡。路透社记者菲尔·戴维森在14日傍晚抵达现场,他是第一位到达现场的外国记者。

    1. (1) 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2. (2) 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绵绵的细雨声和被碎石、死尸压住的受伤灾民所发出的阵阵呻吟声汇成了哀歌大合唱。“救救我吧,救救我吧,我受伤了”,这喊声响彻了寒冷的夜空。

    3. (3) 作者说:“新闻记者一般都避免把个人写进消息之中,而只是努力报道事实。但这次不同。”为什么“这次不同”?请简要回答。

    4. (4) 作者写这篇报道的经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二、<b >文言文阅读</b>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司马复生,无以此。”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讽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讽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存大意。《海岱志》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彼有自当还                        见:见面 B . 假使班、司马复生,无以此          过:超过,胜过 C . 与丹阳丞刘沨善                    善:交好 D . 《海岱志》未周悉                   良:确实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日”字之器流远近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 . 慰祖口吃无华辞,酬据精悉     常在于险远,人之所罕至焉 C . 侍中江祀款交               君安项伯有故 D . 可检写之,存大意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击柱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B . 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C . 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D . 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崔慰祖父亲去世后,他不仅不进食美味佳肴,连盐都不吃了;在母亲的劝告下,不得已才改变了这种做法。 B . 崔慰祖把父亲在梁州上千万的财产都分给了同宗的族人,并把父亲生前收存的借据欠条全都烧掉,不再索要。 C . 崔慰祖口吃不善言辞,但是宾客好友向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令人折服。 D . 崔慰祖著有《海岱志》,完成了一半后,又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可惜只整理了部分注释就病逝了。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②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三、<b >诗歌鉴赏</b>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 (1)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

    2. (2)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b >默写</b>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不久前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习近平引用《兰亭集序》中的“”欢迎各国元首和来宾。

    2.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乐声短暂停歇以后突然激越高昂的句子是:“。”

    3. (3)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来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早晚阴晴的变化。

五、<b >语言表达</b>
  • 7. 将下面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

    ①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

    ②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③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④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⑤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⑥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 8. 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在当今时代,文学并非遥不可及,一个育儿嫂就以自己的文字让我们看到:①在飞机轰鸣而过的出租房里,②能找到不同寻常的人,遇到不同寻常的事。她提供的③说是文学,是真挚带来的感动,④说是文学印于书本、行于网络之外的鲜活形态,是生命与社会仍然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惊奇。

  • 9.

    请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六、<b >材料作文</b>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共享单车逐步普及,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乱停乱走、交通拥堵、恶意破坏,甚至占为己有等现象。“共”享单车,难以“共”享。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