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冬季联赛试卷

更新时间:2020-03-13 浏览次数:205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在这一体制下,各诸侯国原初的土地和人民都来自周天子,诸侯王治理的权力,尽管不可撤回,却也源自周天子。从材料可知,这一体制(   )
    A . 导致了被分封诸侯的独立 B . 蕴含着“大一统”政治理念 C . 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往 D . 加强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2. 下表为战国至秦汉时期“家吏”所属层级演变表。该表反映了战国秦汉“家吏(丞)”所属层级演变表(   )

    秦国

    秦代

    西汉前期

    汉武帝至东汉

    爵位

    五大夫

    卿以上

    列侯以上

    列侯食邑千户以上

    A .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 地方官权力在逐渐地扩大 C . 专制权力出现了强化趋势 D . 家吏政治地位不断地提升
  • 3. 唐朝的科举取士中,士族子弟多高居科举榜首,占据着最大的中第份额,尤其是最引人关注的进士科,士族出身者的数量最多。这表明(   )
    A . 科举制存在着严重弊端 B . 进士科难以选拔优秀的人才 C . 寒门子弟缺乏上升渠道 D . 资源优势助力士族保持权力
  • 4. 在玄宗以前,官员的奏疏必须经过中书门下才能达到皇帝手中,直接上书皇帝仅仅是一种“偶发事件”;肃宗之后,官员直接上书成为了一种政治常态,掌握奏事权的大臣也有所扩展。这变化反映(    )
    A . 皇帝勤政现象更加的突出 B . 君臣直接交流机会的增多 C . 皇帝对臣僚的控制力强化 D . 丞相垄断权力局面被打破
  • 5. 行省的主要官员常常是蒙古、汉等多族并用,至于军事和掌管财赋者,则需要与其他官员一起同署议政,而不能将军事、财赋二柄集于一身。可见,行省的设置意在(   )
    A . 缓和民族矛盾 B . 建立制衡机制 C . 增加财政收入 D . 加强控制地方
  • 6. 明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权,内阁首辅叶向高屡屡“以去就争”,多次以辞职为由保护了一些大臣。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中央权力的运行出现异化 B . 专制主义皇权受到了抑制 C . 宦官专权破坏了官僚制度 D . 内阁首辅的权力日益膨胀
  • 7. 军机处成立以前,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全凭个人好恶;军机处成立后,对入值军机者做了明确的规定,如参与机务的大臣必须是三品以上,军机章京只能在四品京堂以下的官员中选取。这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皇帝用人权遭到挑战 B . 君主独裁体制的制度化 C . 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 D . 军机处选官趋于规范化
  • 8. 陪审法庭获取了原属于公民大会的司法权,可以对同一问题进行二次审核,防止民众受到政治煽动家的蛊惑做出错误的决定。选举权、外交、军事和财政方面的职权依然掌握在公民大会的手中,陪审法庭极少涉足。这反映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奉行(   )
    A . 法律至上 B . 权力制衡 C . 轮流执政 D . 直接民主
  • 9. 1804年《拿破仑法典》是依《法学阶梯》的体例制定的,1896年《德国民法典》是依《学说汇纂》的体例制定的,其不同的风格使得民法体系也区分为两个法律体系—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这说明罗马法(   )
    A . 内部出现了分裂缺乏系统化 B . 导致大陆法系出现严重分歧 C . 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D . 确立了法德两国的立法规范
  • 10. 长期以来,英国国王即位就会被授予终身的关税征收权;到了1690年,议会通过法案仅同意威廉和玛丽可以征收为期4年的关税,1694年又将期限延长为5年。这说明当时(   )
    A . 英国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 国王的财政权力被剥夺殆尽 C . 议会掌握了英国的关税主权 D . 王权被纳入到宪政的轨道上
  • 11. 反体制和反精英是民粹主义的核心。1828年,杰克逊就以民粹主义为策略,成为第一位以普通人自诩的美国总统,开创了“政府掌握在人民手里”的口号为标志的时代。材料体现出(   )
    A . 选民成为左右选举的关键 B . 杰克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C . 美国实现了选民当家做主 D . 美式民主存在着严重弊端
  • 12. 如图为1889年法国发行的5法郎硬币,上面的图像:中间为大力神、左侧为智慧女神、右侧为正义女神,法文文字分别意味:自由、平等、博爱。从材料可知这种硬币的发行(   )

    A . 表明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 B . 彰显了法国共和的价值取向 C . 共和派控制了货币发行权 D . 说明当时法国迷信风气盛行
  • 13. 德意志帝国的正当性基础并非来自于人民,而是来自于德意志各邦国的授权,因此代表各邦国的参议院(联邦议会)的权力要远大于由民选代表组成的下议院(帝国议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A . 以王朝战争统 B . 德国皇帝掌实权 C . 各邦代表的妥协 D . 帝国议会的无权
  • 14.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商船“亚罗号”的英国国旗被广东内河水师扯下来了,这就等同侮辱大英帝国,英国人为了报复国耻,于是发动了战争。这种观点(   )
    A . 承认战争的责任方在于中国 B . 肯定了中国水师的爱国行为 C . 正确地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D . 否定了英国的主动侵略行为
  • 15. 在中国,美国法律并没有依附于美国领土,而是依附于美国公民的人身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美国主权的一个浮岛。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 . 美国政府保护美国公民安全 B . 美国人开始占据中国的领土 C . 清政府司法主权遭到了破坏 D . 美国法律已适用于中国境内
  • 16.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诏令封爵,共分为35级,其中洪氏家族的“侄甥婿亲胞”共占了25级。这反映了(   )
    A . 洪秀全关爱同胞子弟 B . 小生产的阶级局限性 C . 太平军内部矛盾尖锐 D . 洪氏宗族势力的强大
  • 17. 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后,其“所到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这体现了(    )
    A . 山东成为反帝运动的中心 B . 女性已成为义和团的主力 C . 盲目排外的思潮十分流行 D . 国人朴素爱国情怀的热烈
  • 18. 1904年,为争夺中国东北日俄两国爆发了战争,清光绪帝颁布上谕明确清廷严守中立。这反映出清政府(    )

    A . 暴露了其投降卖国的本质 B . 接受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C . 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D . 恪守了政治上中立的原则
  • 19. 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中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提出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主张;到了“三大”则以“国民革命”将“二大”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替换掉。这反映了中国共产(    )
    A . 频繁地更换斗争目标 B . 对国情的认识更加地深入 C . 掀起了国民革命高潮 D . 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 20. 中山陵在近代带有明显的政治符号意义,如1946年,蒋介石率领官民5000余人,在中山陵隆重举行“还都”暨“革命政府纪念”庆典,以告慰“国父在天之灵”。国民党的行为旨在(    )
    A . 纪念辛亥革命 B . 庆祝抗战胜利 C . 宣传孙中山思想 D . 彰显权力正统
  • 21. 1938年3月,晋察冀边区制定了新的村合理负担政策,规定依据调查来确定农民负担数量,以村为单位、以地亩为标准,将农户的财产、收入总和折成“分数”,再按照累进率进行征收。这一政策(    )
    A . 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B . 清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 . 解决了根据地的财政问题 D . 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 22. 淮海战役期间,滨海县很多运粮民工把带的干粮吃尽了,甘愿自己挨饿,不动车上推的一粒粮食,讨饭运粮到前方,又从前方讨饭回家,仍继续支前。这反映了(    )
    A . 解放军管理严格纪律严明 B . 农民生活贫困缺乏食物 C . 人民真心支持中国共产党 D . 淮海战役战况十分惨烈
  • 23. 巴黎公社始终欢迎和允许外国人参加公社,其中就包括匈牙利人弗兰克尔、波兰人东布罗夫斯基和符卢勃列夫斯基、俄国人德米特里耶娃等革命家,还有很多外国人为保卫公社献出了生命。这说明巴黎公社(    )
    A . 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盟 B . 获得了无产阶级的支持 C . 具备了国际主义的色彩 D . 展示了英雄主义的特点
  • 24. 下表为俄国罢工统计表(单位:次),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济罢工

    政治罢工

    1910年

    214

    8

    1914年

    1370

    1034

    A . 俄国民众开始争取政治权力 B . 专制政府和人民矛盾更趋尖锐 C . 经济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D . 罢工已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共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2分、26题15分、27题15分,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中央于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各有专司,又互相配合。地方则划分为十道监察区,分设监察御史,形成严密的监察网。唐朝不仅纠察分巡制度化,而且在对文官的监察中,“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表现了唐代厉行法制,以法治官的时代特点。唐朝还建立了“言谏”制度,设置了谏官组织,谏官有权就国家大事向皇帝言谏。如认为皇帝诏旨措置失当也可以封驳,这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上颇值得大书一笔。由于唐代监察宫对维护封建国家的总体利益起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倍受重视,其职权也日益扩大。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宋朝废除了唐时宰相对于御史的任用权和荐举权,监察御史的任用权由皇帝亲自掌握。不仅如此,凡经宰相荐举为官者,或宰相的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借以保证御史对宰相在内的各级官吏的监督,甚至对御史奏弹不当,也不加罪责。为了更好地发挥监察机关对文官的有效监督,宋朝强调御史须有实际的行政经验,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监察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监察制度建设的成就。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宋两朝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变迁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是对过去门阀官制的否定,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能,“求万世治安”。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采取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考试有严格的纪律,并实行“糊名”誊录”等杜绝舞弊的办法。学子科举中试除了被授予相应的官职外,还被授予相应的品级,职官的品级越高,其地位和待遇就越高,形成了分级制度。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还有一整套的晋升规则,并形成了相应的法律,如明朝有“考满””考察”等,通过政绩的优劣对官员实行相应的褒奖或者惩罚。整体上看,中国古代的科举文官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梁仲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探析》等

    材料二:美国政党政治产生后,政府官员多由取得获胜政党党员或该党的支持者担任,这种情况越演越烈,政党分赃成为一种合法的行为,在全美盛行起来。但政党分赃导致大批公职人员随政治选举轮换,任人唯亲,效率低下,缺乏连续性,引发社会严重的不满。1865年,美国文官改革之父托马斯·詹克斯提出一个改革法案,主张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并在1868年呈交国会的报告中介绍和评述了英国、中国等国的文官制度。格兰特任总统时颁布了文官法则,并进行了改革尝试,但遭致失败。随后不久,以共和党彭德尔顿为首的改革派借机在时任总统的支持下,最终取得了成功。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的《彭德尔顿法》,至此,美国文官制度终于建立。

    ——摘编自杨秀云:《美国文官制度发展历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科举文官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