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0-04-02 浏览次数:1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按要求填空。
    1. (1) 守着窗儿,?(李清照《声声慢》)
    2. (2) 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福州旅舍》)。
    3. (3) 苏轼《前赤壁赋》中通过夸张艺术手法写箫声悲伤感人的句子是
二、语言表达
  • 2. 按要求选择。
    1. (1)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面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 . 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 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 . 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 (2) 下面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 . 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 . 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 .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三、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洋,孕育上海海派文化

    时平

        ①上海海派文化以引领时尚著称,在国际上也是一门引人注目的显学,而对上海海洋文化的研究却属于新生事物。习惯了都市文化思维的人们、很少提及海洋文化。上海的海洋文化在哪里?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追问和思索。

        ②上海,顾名思义是海上去,蕴涵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海的态度。上海学者熊月之先生,曾在他的《寻找上海的历史文脉》中写道:单从地名上看,它在中国沿海城镇中,就有些特别。从古至今,中国沿海城镇的名称;多用宁、静、平:安等字,比如,广东有平海、宁海,福建有安海、海澄,浙江有海宁、镇海,江苏有静海、海安。这些地名多是祈愿性的,希望大海波平浪静,不要逞威肆虐,危害人民。中国那么多与海洋有关的地名中,南海、北海是方位性的;只有上海、临海算是中性的,没有畏惧海洋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③明清之际,上海的航运逐渐发达,使得商业不断活跃,人口不断多元,城市不断繁荣。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融入,将传统与现代的中西文化融合了起来,上海海派文化呈现出现代性的滨海都市海洋文化特色。区位优势和城市集纳是通过航运来实现的。航运使陆域广阔的腹地和沿海、纬度差异极大的南方与北方达到了沟通和汇聚,并与世界近代文明结合在一起。

        ④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就地理特征而言,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上海陆地呈现一个不断向海东扩的过程,长江带来源源不断的泥沙冲击形成了长江口两岸平原,陆地面积不断的增长。沧海桑田,由海变陆;上海早期的人类活动和与这些变迁融汇在一起,直接影响了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及特点,留下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海洋文化遗存。其次,上海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长江与东海交汇处,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它依托长江水道等水系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相连,实现江海型的陆海联动;依托海洋与外部世界各地广泛沟通;实现国际范围联系。这种典型的区位,形成了陆海、南北和中外广泛资源的集聚联动、内外辐射的特征。各地人群和多元文化汇聚交融、共享创造,积淀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

        ⑤就时代性而言,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海海洋文化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亦渔亦耕、农耕时代的盐渔、隋唐宋元时期的航运和商业、明清时期的国际商贸等阶段,它是农耕文明时代培育出的一种向内的陆主海从式的市镇文化特色。

        ⑥不过,真正推动上海海洋文化转变的是外来的近代文明冲击。1843年开埠通商,此后,大航海时代催生的近代文明,逐渐突破并改造了传统的东方文化价值,并在殖民过程中催生了中国的近代化,上海被融入世界殖民市场体系,由内向性的农耕文明时代的边缘转化为外向性的工商文明时代的中心,这种转变是海洋文明的一种表现。

        ⑦传统海洋文化模式在上海不断成长的都市“现代性”面前逐渐萎缩,海洋、城市和“现代性”的交融,形成了上海的海派文化。它不再是以海洋为母体直接生成的,而是以城市的“现代性”来融合的:人为的创造更多体现了多元性的杂糅和城市化的风貌。海派文化正是转变过程中生成的新式海洋文化现象,它不仅积聚了原有的冒险、开放、包容等品质,而且有所突破,以现代城市为依托,走向独立、自主、时尚的新式海派文化。亦城亦海,海在城中。

        ⑧纵观上海历史的发展,除了区位优势、时代变化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成为上海社会不断创新的重要基因。以现代科技文明汇聚的城市现代化展示了当代海洋文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风貌。

        ⑨上海这座滨海城市绽放的开放文明、包容时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正是海洋文化的精髓。

    选自《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

    1. (1)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2)     第②段中的“有意思”指的是
    3. (3)     请概述第④段中“地理环境”对上海海洋文化的影响。
    4. (4) 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
      A . 研究上海海洋文化,会有利于海派文化成为显学。 B . 如果没有大航海,也就一定不会有上海海洋文化。 C . 随着社会发展,海派文化将呈现不同的世道风貌。 D . 新式海派文化的产生,是因为有了新式海洋文化。
    5. (5) 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想北平

    老舍

        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 (1)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答)。
    2. (2)     本文的景物描写颇有特点,试从第④或⑥举一例赏析。
    3. (3)     文中为什么要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然后作者选取近似北平的巴黎作比较,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4. (4) 本文第⑥段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四、诗歌鉴赏
  • 5.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宋)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释】①诗人为南荣主战派人物之一,他59岁时,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

    1. (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首一句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紧扣题中“绝顶小亭”。 B . “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 C . “横”极言如浪云烟之广阔弥漫 D . 诗人虽然在“千峰上”“笑谈”,还“作天涯想”,但最终只能是“空惆怅”。
    2. (2) 下列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 清新明丽 B . 含蓄深沉 C . 豪迈激昂 D . 雄奇瑰丽
    3. (3) 结合本诗内容,请分析本诗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 (1)     庄子,名(),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2) 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秋水至,百川灌河

      ②今吾睹子之穷也

      ③人一焉

      ④人九州

    3. (3)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顺流而行                                顺流而 B . 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时也 C .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知尔丑          吾常山赵子龙也 D . 又奚自多                                余与四人拥火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闻道百,以为莫已着者,我之谓也。

      ②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5. (5)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通过援譬设喻来说理,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之。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同学一首别子固①

    王安石

        ①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    )?其相似也适然。

        ②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③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④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选摘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①同学:共同学习圣人之道。一首:一篇。子固:曾巩的字。②正之:孙侔的字。③中庸: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态度。儒家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1. (1) 可填入第①段括号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 (3) 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志同道合的人应相互交往,共同进步。 B . 与自己有相同志趣和理想的只有这二人。 C . 与二人携手共进,登堂入室,追求“中庸”之境界。 D . 自有与二位“贤人”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作者与曾巩分手后的赠别之作。 B . 曾巩和孙侔虽然是好友,但两人未曾谋面。 C . 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真挚友情,又反映出自己对追求至高境界的远大志向。 D . 作为一篇道别之作,本文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哲理蓄思。
    5. (5) 试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六、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人们对于过外国节日和传统节日的讨论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说推崇外国节日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认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顺其自然即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