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九江市2019年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14 浏览次数:318 类型:高考模拟
一、 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仔细看《清明上河图》,你就会发现里边有许多客店;最显眼的是“久住王员外家”,是广告,是可以长期住下去的意思。商贸繁华之地,当然少不了旅店,所以,如果穿越回宋代的广州城,你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客店,打着灯箱广告(当然是点蜡烛),使尽       , 招揽客人。宋代商人做生意,一定要加入行会,所以各个行当的生意都会成行成市,旅店业也不例外在西城走走,这里是旅馆一条街,店小二站在门口,笑脸相迎四方宾客入住;那里又有好多家客店,灯火通明,       ;其场面之热闹,竞争之激烈,与今天大理、丽江等民宿云集之地,并无太大区别。

        一千年前的广州街头客店众多,但要论气派,还是官办宾馆最威风。(         )。不过,你若凭想象,以为驿站就是几间房屋,两个马圈,那就大错特错了。驿站是来往官员专供住宿的,绝不可能盖成这样。不信,我们来看看苏东坡写的《凤鸣驿记》,这座官办宾馆,是三万六千个工匠,耗时一个多月盖起来的,望之“如官府,如庙观,如数世富人之宅”,里边的陈设       , 不仅四方宾客乐而忘返,连马离开时都要回头,对着精美的马圈嘶叫几声,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最显眼的是“久住王员外家”,是广告,是可以长期住下去的意思。 B . 宋代商人做生意,一定要加入行会,所以各个行当的生意都会成行成市,旅店业也不例外。 C . 在西城走走,这里是旅馆一条街,店小二站在门口,笑脸相迎四方宾客入住。 D . 驿站是来往官员专供住宿的,绝不可能盖成这样。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一个专用名词,叫“驿”,就是“驿站”的意思,即官办宾馆 B . 官办宾馆叫“驿”,就是“驿站”的意思,是一个专用名词 C . 官办宾馆有一个专用名词,叫“驿”,就是“驿站”的意思 D . 官办宾馆又叫“驿站”,在古代它有一个专用名词,叫“驿”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浑身解数  熙熙攘攘  富丽堂皇  恋恋不舍 B . 浑身解数  车水马龙  珠光宝气  恋恋不舍 C . 千方百计  熙熙攘攘  富丽堂皇  流连忘返 D . 千方百计  车水马龙  珠光宝气  流连忘返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常常形影不离。

        第一,以借景抒情为主、以叙事造势为辅,是诗词曲之韵文文体。其中,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诗,如《七月》《长恨歌》等;另一种以抒情为主,情中带事;还有一种是事隐藏于诗情画意之后,明其事方可体会诗境和真情。其中,第三种最知名的应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此诗的关键词是“古人”和“来者”。这两个词隐含着一段诗人以乐毅自居、欲在军中施展抱负却反遭贬罚的悲伤故事,以及古代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佳话。由此,“古人”和“来者”都是比喻伯乐。自信有乐毅之才的陈子昂,却找不到可识其才的伯乐,不由得怆然涕下。这样一来,叙事与抒情依然相从相生,只是事隐于情之后。

        第二,以叙事为主,以造境写意为辅,是散文、小说的非韵文文体。其中,小说虽然主要是叙事的,却常伴有诗词曲赋和诗情画意的场景;唐传奇则倏忽奇变,给人诗情画意的美感,实为以诗思、诗笔叙写小说。就长篇小说来看,我们就不时能看到其中夹杂着诗情画意的场面。在《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刘备招亲”一类的场景画面屡见不鲜。在《西游记》《水浒传》中,也常见给人带来闲情逸致之乐趣画面。而《红楼梦》叙事如画,愈读愈感诗情画意充盈其内。且不要说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单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的故事,便可谓一部《红楼梦》的缩影和解读之文眼。一僧一道之《好了歌》,贾雨村中秋吟月之诗,“贾雨村”“甄士隐”的谐音寓意,处处暗藏玄机。

        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形影不离现象的根源在汉字里。甲骨文字里的象形符号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表意的物象符号,如山、水、日、月、鱼、马、牛、羊,一般表现静止的意义,多用来造境写意。另一类是事象符号,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长度的符号。比如“奠”字,上面是一个盛酒的容器,下面是一个有腿的长台子,将一大容器的酒搬放到一个大台子上,为的是祭祀神明或祖先。一般来说,物象符号多由单一的符号构成,事象符号则由多个物象符号构成。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物象符号一旦进入事象符号群里,原来静止的属性就会被激活起来,从而具有动态性。由此,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存关系。这种相互依赖性和同生性,正是中国文学中抒情与叙事、写意与故事同生共长的根源。 

    (摘编自许建平《读懂中国文学,还得从汉字入手》)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词曲之韵文文体一般以借景抒情为主,但也包括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诗。 B . 只有了解黄金台之典与陈子昂的抱负与遭遇,才能读懂他怀才不遇的悲怆。 C . “三顾茅庐”“刘备招亲”在叙事场景之中常夹杂着许多诗情画意的画面。 D . 甲骨文中多个物象符号构成更高阶段、更复杂的、具有动态性的象形符号。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融为一体。 B . 文章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从韵文文体与非韵文文体两个角度阐述了首段的观点。 C . 第四段分析了甲骨文两种符号的共存关系,指出中国文学的特点与汉字的关系。 D . 文章多处运用举例论证,特别是汉字象形符号的举例,便于读者明白汉字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叙事诗与小说均以叙事为主,但是叙事形式不同,一属韵文,一属非韵文。 B . 读《长恨歌》、《好了歌》、唐传奇等中国传统诗歌,都可以从汉字入手。 C . 《红楼梦》或穿插诗歌,或利用谐音手法,暗示情节发展,提供解读思路。 D . “奠”字以盛酒的容器、有腿的长台子等物象符号,表达祭神祀祖的含义。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朗读者

    范承刚

        李德才去世两个月了,整个阳高县城都在谈论他的死亡,人们用一种混杂着伤感和戏谑的口吻回忆着这位71岁老人的一生。

        穿过时的军装,戴一身的毛泽东像章,李德才是阳高县的名人。县城的人们能轻易地给他画一幅肖像:五短身材,大眼粗眉,大檐帽永远端正,墨绿军衣颜色早褪,全身满缀着四十多枚明晃晃的毛主席像章。他总是推着一辆吱呀作响的红旗牌28自行车,车后贴着三块写满毛主席语录的纸板,车前挂着一张脸盆大小的毛主席画像——画像被老人当作了车牌。

        县城里的人大多能清晰地回忆起他的声音:洪亮,亢奋。激动时,他会咧开干裂的大嘴,露出两排蛮横而不齐整的黄牙,双手像杨树枝一样摇摆。30年来,李德才如布道师一般,不厌其烦地寻觅着人群最密集处,开启他激昂而冗长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只有一个:红色语录。

        政府大院前,他对着来来往往的公务员高呼:“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体育场里,他跑着步,一遍遍地大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田畔地头,他笑着热情鼓励田里的农民:“备战备荒为人民!”

        就连在街头有人打架,他也会冲上前,拦下两人,正经严肃地表示:“要文斗,不要武斗……”

        更多的时候,人们会看见李德才站在县政府门口,针砭时弊,指点江山。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仍怀抱着坚硬的革命情怀,并试图影响他人。

        有时,他也会得意自夸:“马克思的博才,毛泽东的天才,刘少奇的文才,周恩来的人才,张春桥的口才,都不如阳高的李德才!”

        小城里的人很早就窃窃私语,说李德才“精神有毛病”“学毛主席语录走火入魔了”“陷在旧时代里出不来了”……

        平日里的李德才和善、勤快,言语清晰,种菜为生,他卖菜羞于与人讲价,遇见老人还免费赠送,这让他仅能勉强维持温饱;农闲之时,他常推着个小推车走街串巷,收捡人们丢弃的毛主席像章或其他“文革”遗物,最终收集了一两百个像章,装满一个小布袋。

        在这些之余,他穿上军装,戴上毛主席像章,便又成了人们眼中那个精力充沛、脾气粗暴、爱管闲事的李德才,他有了最为著名的一句口头禅:“该治理整顿了!”

        面对着几个正没收小贩推车的城管,他大喊着:“你们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来给人民添乱的!”

        在书店,他生气地指着书架说:“《盗墓笔记》,怎么能卖这种大毒草?”

        遇见酗酒的人,他会走过去,劝对方:“喝酒适量,好好生活。”

        挂满像章的李德才总是自豪地走在阳高的大街小巷,高声背诵着熟悉的词句。人们最后一次看见他站在政府门前,是在2009年旧城改造的开始之时。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旧城改造中,最让李德才痛心疾首的,则是县文化馆的消失。那是李德才心中的圣地,他曾在这里哀悼毛主席的去世,也最爱在此发表演说。李德才最终发觉他无力阻挡文化馆的被拆。2011年冬日的某一天,有人看见李德才站在文化馆的瓦砾堆里,低着头,茫然地发着呆。在他身后,高高竖立着“阳高CBD商业核心地”的广告招牌。

        而更让他陷入莫名愤怒的,则是毛主席像章的被盗。70岁之后的李德才,患上了高血压及脊椎病,引发了双手强烈的麻木疼痛。他无法再骑车,也不能再种菜,只能靠着微薄的田租和低保生活。这些像章被他视作珍宝,平时用毛巾擦拭得发亮,并小心地装在一个布袋里。最近几年,红色纪念品成为了利润丰厚的商品,曾有人想要购买李德才的像章,却被他用“斗私批修”狠狠顶回。他只会偶尔挑选一两个,送给为他看病的医生,或曾帮助过他的人。不料2011年12月,在他外出闲逛时,盗贼撬开了铁锁,拿走了布袋,李德才只留下了身上带着的二十余个像章。

        李德才病倒了……

        在人生的最后几天里,李德才似乎陷入了对未来的莫名恐慌。邻居最后一次看见李德才,他低声且恍惚地说:“我手麻,手麻,以后怎么办……怎么办……”

        二十多年来,李德才就像怪异的雕塑般出现在阳高街头,他的死在小县城里泛起波澜。一些人议论纷纷,更多的人则沉入了一种复杂而奇特的情绪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展现了一位典型的人物形象。 B . 挂满伟人像章的李德才在阳高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然而没有人能够理解李德才那些怪异的举止。 C . 李德才长期生活在贫困和孤独之中,晚年又疾病缠身,红色像章被盗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去世。 D . 本文讲述了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中的故事,由表及里的地刻画了人物性格,选材独特,立意新颖,给读者以思考。
    2. (2) 最后一段划线部分写到阳高人对李德才老人的议论,试分析其作用。
    3. (3) 文章标题为“红色朗读者”,有人认为可以改为“中国的别里科夫”。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大桥全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杭州湾大桥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寿命100年,而根据香港的标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可抗8级地震,能抗16级台风。大桥的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并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海轮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的通行来往。

        (摘编自农文兴《让港珠澳大桥承载起“车同轨”历史意义》,《北斗看见》2018-10-25)

        材料二: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护栏、路灯都安然无恙,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在这一成就的背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克非团队对于长期耐久性设计的攻关贡献良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论证,李克非和他的团队的设计成果凝结为港珠澳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

        “世纪工程的完工,超级难题的解决,是千千万万的人努力的结果。”李克非表示。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14年当中,共有21家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在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测绘、环境等各方面展开了51项专题研究。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网2018-10-24)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

        (摘编自陈儒发《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

        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在“一国两制”之下探索、创造的诸多理念和模式,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范本,无疑也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表示,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旅游圈已经形成。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表示,澳门要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港珠澳大桥通车将有力拉动澳门相关产业发展。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则说,港珠澳大桥让他“看见了珠三角西部”和更远的南宁、昆明、成都。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摘编自《一桥越沧海——写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新华网2018-10-23)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从大桥的长度、创造的世界纪录、涵盖的尖端科技、设计标准等方面,说明了港珠澳大桥被称为奇迹的原因。 B . 材料二介绍了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着重强调了团队合作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 . 材料三从艺术构思的角度,介绍了大桥设计方面的文化、环保理念,以及纤巧灵动、精致优雅的造型特点。 D . 材料四对港珠澳大桥进行了宏观的评价,并引用了三人的论述说明港珠澳大桥具有强信心、聚共识的作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港珠澳大桥作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采取桥、岛、隧结构,大桥的主航道建设了最大体量的沉管隧道,保证了海上交通的便利。 B .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标准是能抗16级台风。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 C . 港珠澳大桥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三座主桥的主塔分别以“中国结”“白海豚”“风帆”的造型,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构思。 D . 前香港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史乐山认为,港珠澳大桥意义重大,可以起到连接珠三角西部,甚至起到沟通南宁、昆明、成都的作用。
    3. (3)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重大,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材料四“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范,字彝父,福州候官人。少孤,刻苦授徒以养母。与兄同举于乡,入太学,未尝以疾言遽色先人。

        丞相赵汝愚去位,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论救之,俱被斥逐。同舍生议叩阍上书,书已具,有闽士亦署名,忽夜传韩侂胄将置言者重 , 闽士怖,请削名,范之友亦劝止之。范慨然曰:“业已书名矣,尚何变?”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登嘉定元年进士第。授清江县尉,辟江、淮制置司准备差遣。属边事纷纠,营寨子弟募隶军籍者未及涅,汹汹相惊。一夕,秉烛招刺千余人,踊跃争奋。差主管户部架阁,改太学录,迁国子监主簿。入对,言:“时平,不急之务、无用之官,犹当痛加裁节,矧多事之秋,所贵全万民之命,纾一时之急。独奈何坐视其无救而以虚文自蔽哉!愿惩既往之失,废无用之文,一意养民,以培国本。

        丐外,添差通判泽州。湖湘大旱,振救多所裨益。知邵武军,寻召赴行在 , 言:“功利不若道德,刑罚不若恩厚,杂伯不若纯王,异端不若儒术,谀佞不若直谏,便嬖不若正人,奢侈不若诗书,盘游不若节俭,玩好不若宵衣旰食,穷黩不若偃兵息民。是非两立,明白易见。几微之际,大体所关。积习不移,治道舛矣。”迁国子监丞,徙太常丞,权都官郎官,改秘书丞、著作郎、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赠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

    (节选自《宋史·徐范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B . 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C . 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D . 书奏侂胄/果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兄归同往/禁锢十余年/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叩阍:指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诉。阍:门,常指天门、宫门。 B . 辟,指官府征召布衣出仕,与“征”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C . 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常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 . 致仕,指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70岁。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范见义勇为,不畏权贵。他为声援离职的丞相赵汝愚,不畏韩侂胄的威胁,和部分太学生上书营救,最终与兄长一同被贬十多年。 B . 徐范很有才华,治政有方。他得到举荐进入太学,后曾担任国史编修;他招募营寨子弟,一夜之间杀敌一千余人,解决了边事纷纠。 C . 徐范重视养民,注重民生。他反对穷兵黩武,希望停止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通判泽州时,湖湘发生严重旱灾,他多方救济百姓。 D . 徐范是非分明,多次直谏。他建议皇帝裁减冗员,不要宠幸阿谀奸邪的小人,少用刑罚多施恩典,追求王道,勤俭节约,勤于政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矧多事之秋,所贵全万民之命,纾一时之急。

      ②愿惩既往之失,废无用之文,一意养民,以培国本。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①

    王维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②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王缙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注)①卢象:诗人,王维之友。崔处士:崔兴宗,王维内弟,隐居未仕。②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成髻。

    1.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都通过描写林亭清幽雅静的环境,表达了两位诗人对崔处士的敬慕之情。 B . 崔处士久居山林,或独酌美酒,或潜心读书,不修边幅,不拘礼节,不问功名。 C . 王维用“松”来表现人物品格的方式,与陶渊明《饮酒》中“菊”的手法相同。 D . 两诗表达方式各有侧重,王维描写崔处士的外貌举止,王缙则记叙人物的事迹。
    2. (2) 如何理解两首诗中“白眼看他世上人”与“门外时闻长者车”两句对崔处士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氓》中表达女主人公决绝之情的两句是“”。
    2. (2) 苏轼《赤壁赋》认为万物皆一,不必羡慕的句子是“”。
    3. (3)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句描写了将军率铁骑,冲敌阵,万箭齐发的战斗场面。
六、语言表达
  • 8. 近期,某机构对世界各国人工智能学术论文的影响力状况做出调查。请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请简要概括图表信息。(不超过40字)
    2. (2) 请简要概括调查结论。(不超过30字)
七、材料作文
  • 9.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汉语盘点2018”年度字词揭晓。经过网友推荐,选出的年度国内字词有“稳”、“芯”、“奋”、“税”、“改”和“改革开放四十年”、“进博会”、“命运共同体”、“中国农民丰收节”、“立德树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锦鲤”、“佛系”、“民营经济”等。最终“奋”和“改革开放四十年”当选年度国内字、词。

    这些热词新语真实记录了中国主流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点。面对逝去的2018年,你有哪些见闻和感触?请从中选择你所关注的年度字词,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体悟。

    要求:选好其中的两三个字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