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2-04 浏览次数:1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造(chì)     骐(jì)      笑(yè)       反盈天(fèi) B . (shì)     蹂(lìn)      头(sǔn)      鞭天下(chī) C . 人(ɡǔ)     踌(chú)      形(hái)     百无聊(lài) D . 度(cǔn)    弱(què)      沐(ɡuàn)     度长大(xié)
  • 2.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暇想       五彩斑斓       冷嘲热讽       兴高采烈 B . 汹涌       自名得意       截然不同       惊诧不已 C . 宵柝       撒手人衰       神秘莫测       明察暗访 D . 汲取       微乎其微       刨根究底       茫无际崖
  •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B .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 . 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 . 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怀,没有到来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这才是真正的豁达。
  •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B . 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维持肠道健康,还能改正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 C . 去年,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 D . 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为了欢迎您的到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 . 非常感谢您给我寄来书稿,它们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定当惠存。 C . 对于文学社的征稿事宜,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我特地垂询了一下。 D . 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后,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衡

        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来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

        书藉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生机虚然,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漸起,有一种病就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撲了撲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巳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人之初性本愿,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就像一只不停挖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切财害,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摄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创立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在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現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偕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像毛泽东当年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咸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这是一种创造。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鸢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不读书恿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后出新,是大智慧。

    (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籍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 B . 阅读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 C . 一个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并且跳出现实的局限。 D . 写作要成为一种创造,就必须吸取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土拨飘”“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 B . 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把不读书的人和读书人对比,说明书籍对于人类的作用。 C . 文章中列举了马克思、毛泽东、马實初等人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 D . 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阐明了读书与做人的道理。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 B . 在搭乘历史之舟的读书人中,一些做了逃票人;一些虽有了船票,但这船票也有轻重之别。 C . 读书使人不愚,但读再多不实践、不运用也是迂腐,实践后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是大智慧。 D . 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敢于创新。
  • 7.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因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槁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因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因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因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搖晃晃,翚晕乎乎,醉眼蒙昽,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的赵团长想把剧团带出困境,认为只有“戏说”“穿越”“搞笑”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虽有一定的责任心,但功利心太重。 B . 小说的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赵团长看演出时发出的“喷啧喷”的声音,金科看了新剧本后大骂“狗屁”,既贴近现实,也突出了人物形象。 C . 小说以生动的文笔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D .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都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相符合。
    2. (2)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攀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空以身草野               膏:使……肥沃 B . 乃得归                 乳:吃奶 C . 孺卿从河东后土           祠:祭祀 D . 无所,愿勿复再言          恨:遗憾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B . 为武置酒设乐 C . 信义安所见乎 D . 劾大不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前者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B .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残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先将其关在大窖中,后又将其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 C .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这突出了苏武对汉朝的忠贞不渝。 D .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故交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四、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45岁时,贬官为民,闲居带潮。

    1. (1)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饥鼠”说明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 B . “屋上”二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 C . 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D . 下片抒写词人无限感慨,“眼前万里江山”,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2. (2) 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写了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 (3)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指出“”。这两种尖锐对立的现象;在他一千年后,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示了相似的情形。
六、语言表达
  • 11. 请分别写出对联最相关的人。

    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③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④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⑤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⑥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七、命题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作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节选自《华为海思公司致员工的一封信》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以“备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