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1-06 浏览次数:2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万户飞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诉说着对太空的向往。70载风雨兼程,中国航天跨越发展,在浩瀚太空成就了一段____________的东方传奇。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水无止境,而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____________,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不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从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航天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努力前行的初心伟力。长征运载火箭顾问龙乐豪,率领团队研制出世界一流大型火箭,耄耋之年依然坚守在航天第一线……这样的例子____________。发展航天事业,不能____________、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波澜壮阔        不孚众望        不胜枚举        杞人忧天 B . 气象万千        不负众望        吉光片羽        杞人忧天 C . 波澜壮阔        不负众望        不胜枚举        邯郸学步 D . 气象万千        不孚众望        吉光片羽        邯郸学步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 B .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C .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既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D .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又一大壮举。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自探月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B . 探月工程自启动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C . 启动探月工程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D . 探月工程的启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威、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的人愈来愈少。随着电脑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少数人,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如何把笺纸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终纸张成了最为理想的媒介。 B . 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广博高深,各类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C . 笺纸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D . 中国笺纸精美绝伦,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了中心论点。 B .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很强。 C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从三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 D . 文章联系实际,引出关于笺纸及其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引发了读者思考。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笺纸只要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B . 染色、砑花等举措和雕版、饾版、拱花等形式证明笺纸的出现是印刷技术使然。 C . 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 D . 随着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如何传承笺纸及其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再吃了,有毒”“注意安全,地铁站被淹”“多一人转发,多一份希望”“扩散!扩散!捡到一张准考证,别耽误孩子高考”……近年来,这类看似是为人着想的“善意提醒”,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里频繁出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有许多貌似关心体贴的“提醒”,实则是一种推销手段,其中也不乏谣言。这些谣言,除了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还主要涉及人身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高度“贴近性”。

        这些谣言看似“无伤大雅”,但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很多谣言与食品安全有关,出现过“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假鸡蛋”等谣言。谣言反复出现,会给被中伤的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据报道,今年年初,“塑料紫菜”谣言就导致多地超市下架紫菜产品,不少经销商退货。当然,比眼前显性危害更严重的后果在于,此类谣言看似温情体贴,实则误导公众。每次的欺骗,都将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解公众的善意和爱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敬宏分析,“朋友图”里分享信息的基本都是亲朋好友或同事。在这里转发谣言一般会被认为是出于关心,收到信息的人们往往会收起心中的防线。在这样虚拟的“熟人社会”,谣言就会从这个“朋友圈”跳到另一个“朋友圈”,形成裂变式传播。各种以提醒、体贴形式传播的谣言还抓住长辈“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使其自愿转发。传播者出于好心随手转发,往往源于制造者的精心包装。记者发现:有的谣言以“善意提醒”为名,利用公众善心,让人放松警惕;不少打着“科学实验揭秘”“有图有真相”“权威人士透露”等幌子;还有的标题十分惊悚,比如“有毒”“致癌”“致死”等,吸引更多人注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表示,有人为了求好玩刺激,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的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荣誉”,甚至想以此成为“网红”,提高自身知名度。有的是利益驱动,个人或机构为了博取眼球,用流量赚广告费。江苏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周千里认为,有的属于编造谣言以打击竞争对手。商家借扩散谣言向竞争对手泼脏水,以此破坏对手在受众群体中的口碑,意图获取不当的市场利益。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7月24日)

        材料三: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逐渐加大了对谣言的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网络违法行为。周千里认为,主管部门要把好关,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对网络谣言做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通报责任单位并开展核查工作。同时,强化打击力度,依法对故意造谣或传谣者给予处罚,加大造谣者的违法成本,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张晋升认为,貌似关心的谣言广受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比如公众在健康养生方面存在较大知识缺口。可以鼓励卫生健康部门、科学机构推广正规的科普账号,提供量多质优的科普类新媒体产品。网警巡查执法平台、媒体、互联网企业可以共同建立反谣平台,形成辟谣合力。

        从公众角度看,谣言容易流行,说明一些群众缺乏起码的常识和判断力,有从众、随大流、盲目猎奇的心理,有意无意间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徐敬宏提醒,在收到社交媒体模糊、可疑信息时,不轻易转发,而要与权威媒体进行核实比对。

    (摘编自央视新闻移动网2018年7月25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制造者精心包装、以各种提醒、体贴形式散布的谣言,往往能打动好心的传播者,形成裂变式传播。 B . 有人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成就”,甚至想以此来提高自身知名度。 C . 在微信群、朋友圈里频繁出现貌似关心体贴的“善意提醒”,实则是误导公众、损害信任、消解爱心的谣言。 D . 公众要提高谣言鉴别力,收到社交媒体模糊、可疑信息时,不要轻信、轻转,而要与权威媒体进行核实比对。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的个人或机构利欲熏心,希望用流量来赚取广告费,或炮制谣言以打击竞争对手,以便谋取不当的市场利益。 B . 群众因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判断力,有从众、盲目猎奇和“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有意无意地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C . 看似无伤大雅的网络谣言,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获取“熟人”信任得以广泛传播,并产生严重后果。 D . 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若能加大对谣言的治理力度,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就可对网络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3. (3)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移动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门

    沈字

        王庄有个奇怪的习俗:嫁到其他村的姑娘必须要在夫家三个月后,独自回门,并将路上看到的最美的东西送给父母,以示孝道。

        三天后夫家再来人接回去。

        明儿正好就是王庄的姑娘,人生得水灵,心善又爱笑,眼见明儿嫁到赵庄已经两个多月了,离回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村里的人都不免为她着急起来。

        村里人都说“明儿是个好姑娘”,大人小孩都喜欢她,明儿的夫家是打渔的,丈夫负责打渔,明儿就负责卖鱼,明儿总是坐在竹凳上,身旁放着杆秤,但是明儿的手其实就是杆秤。

        村东头打柴的大强来买鱼,高声说道;“明儿,来两条大鱼嘞!”

        明儿笑了,从篮子里摸出两条大鲫鱼,用手掂量了下,朗声道“两斤三两,十块一斤,一共二十三块,不信你可以上秤!”

        “哪能不信呢!”大强哥笑道。

        “我还有两个鱼头呢!你也拿回去吧,也不好卖,你烧个鱼头汤给嫂子好好补补,生个大胖小子。”明儿一边说一边利索地拿袋子套起来,大强哥付了钱,笑着走了,临走之前,他告诉明儿从赵庄到王庄,走村口南边的路最好,路近又平坦,走路很快就到了。

        可是,明儿的手也有不灵的时候,隔壁赵大娘一个人在家,就爱吃鱼,这不,今儿又来买鱼了。

        “明儿,给我来条鱼!中午红烧着来吃!”

        明儿拿了条大鱼,用手掂了掂,道:“就这条吧!六两!”

        赵大娘心实,还是用秤称了下:“傻丫头,哪能次次都信你的手!瞧,这鱼都快七两半了,今儿,你的手不灵了。”

        明儿也笑了:“一共六块!”

        赵大娘愣了一下,嘴里念念有词,说:“算错了,不是这个数哩!”

        “没错,鱼价跌了!”明儿嫣然一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你这丫头,拗不过你!”赵大娘乐呵呵的,又和明儿拉起家常来,“这村南口靠小溪边的路石子多,不好走,昨天我去那儿散步,一路都磕磕绊绊的。你走那边小心点……”

        明儿也特别喜欢小孩,每次有孩子来,都要给几颗水果糖,瞧!小二狗又来了:“明儿姐,我和你说哦!今天我去村南边的小溪边,发现那儿有很多漂亮的花,就像姐姐一样漂亮!赶明儿我摘来送给你!”

        明儿笑道:“好!姐姐可喜欢漂亮的花了!”说着,又拿出几颗糖果。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就到明儿回门的日子了,明儿刚踏出家门,守在她家门前的小孩便奔走相告。

        “明儿姐出来啦……”她站得笔直,面带甜甜的微笑,一步一步走得很慢,走了很久……

        从赵庄到王庄一路上都站了很多人,他们都对着她笑,不断提醒着她:“明儿,前边有石头,小心些!”

        “明儿,当心路边的草头!”

        “明儿……”明儿走着走着,离王庄越来越近了。

        到小溪边时,小二狗捧着一束美丽的花,从草丛里跑出来,笑着说:“明儿姐,送给你!”

        就这样,明儿顺利走回了赵庄,将漂亮的花送给了父母,完成了回门仪式。

        其实,明儿,她是个盲姑娘。

        但她说,她眼中的世界很美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7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离回门的日子越来越近,村里人都替明儿着急,主要是担心她不能独立回门,因为她是位盲姑娘。 B . 小说围绕明儿回门这一事件展开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塑造村民的群像,为她顺利回门作铺垫。 C . 明儿的手就是秤,掂一下就能精准报出鱼的重量,但也有不灵的时候,给赵大娘拿鱼时就估少秤。 D . 小说运用白描手法,讲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乡村故事,语言朴实而鲜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2. (2) 小说开头交代“王庄有个奇怪的习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明儿为什么说“她眼中的世界很美”?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 , 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服阕 , 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 , 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释】①默,通“墨”。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B . 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C . 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D . 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这个称呼也用作明清两代对举人的雅称。 B . 服阕,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阙,终了。官员服丧期满,朝廷会重新授予官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仕途上的新起点。 C . 辟命,征召为官,任命以官职。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D . 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何琦事亲至孝。父丧悲痛过度,侍奉母亲勤勉,每天都是和颜悦色,并常担心缺少食物供养。母丧期间,堂屋一间免于火灾,其诚心感动上天。 B . 何琦不重仕途。迫于供养家人而出仕为官,曾修养身心,不与外人交往,自娱自乐。后来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同时召他为官,都未从命。 C . 何琦节俭寡欲。他与亲邻同甘共苦,丰俭与共,平时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他不让别人随便馈赠,而自己多余的,就会拿来送人。 D . 何琦好古博学。他有见识,学识渊博,一直致力于著述立说,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

      ②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 , 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 , 归问时裂帛。

    【注释】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中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表露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心绪,“日暖南山石”属于虚写,诗人想象家乡的暖日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B . 颔联“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 C . 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发情感蓄势。 D . 颔联“平原客”和尾联“屡弹铗”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诗人的际遇相联系,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2. (2) 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中指出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2. (2) 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两句表达了敌占区的百姓已忘记国恨家仇的痛心之情。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一则社区活动通知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言得体。

    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美德,居委会与黎明美发学校磋商,将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义务理发活动。时间为3月3日上午9点到12点,地点在社区活动室。有需求的六十岁以上居民请按时光顾。行动不便者可与居委会电话联系,居委会将安排志愿者登门拜访。因为尚处实习期,志愿者理发水平较低,敬请居民们海涵。

  • 9. 请以“蒙娜丽莎效应”为表述对象,将下面句子组合成一个语意通顺的单句。不超过80字。

    很久以前就有传闻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的眼睛似乎总在注视着参观者,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她。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为“蒙娜丽莎效应”。

七、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网友感慨:“一等功臣狄国平悄然离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已经一年,网上消解或诋毁英烈的负面信息正逐渐销声匿迹。

        ③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④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面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封锁以及各种附加条件,他和他的团队本着“自我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信念攻坚克难。而今林鸣被称为新时代英雄,港珠澳的功臣!

        ⑤四川凉山火灾中,30位消防官兵逆火而行、英勇献身的壮举,让我们悲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⑥习近平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英雄观。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