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1-08 浏览次数:2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科技发展速度__________________的当下,《道德经》和《孙子兵法》这两本来自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经典图书,( )。依据goodreads和亚马逊的海外读者评价数据,我们发现,在有关中国题村的图书中,这两本书的关注度分别占据了第一和第二名。《道德经》这本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在今天的西方世界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堪比福音书。读者热议排在首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子兵法》这部2500年前的中国军事经典,在欧美社会2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变成了一部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国际贸易、体育竞争、心理情感等诸多领城的经典。通过海外的大量读者评价我们发现,不仅这两部中国经典在2000年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心灵,而且在不断被翻译、传播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当今,不断崛起的中国在摆脱各种文化偏见甚至歧视等有形和无形力量的牵绊,这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强大的历练。正如歌德所说,“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这两部中国经典滋养了2000多年中华民族的心灵 B . 这两部中国经典不仅在2000多年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心灵 C . 不仅这两部中国经典对2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滋养了心灵 D . 这两部中国经典不仅滋养了2000多年的中华民族的心灵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它们得到了更多海外读者的关注及良好的评价。 B . 仍然光彩夺目,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C . 得到了更多海外读者的关注及良好的评价。 D . 有更多的海外读者仍然给予了关注及良好的评价。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日新月异  洛阳纸贵  当之无愧  经久不息 B . 一日千里  洛阳纸贵  名副其实  历久弥新 C . 日新月异  炙手可热  名副其实  经久不息 D . 一日千里  炙手可热  当之无愧  历久弥新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三教融合,滥觞汉魏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热于宋代,至明代达到高峰。中国历史上,三教之间一直有争论,一直有融合。在争论中融合,在融合中争论。本文采取三教融合的表述,而不采用“三教合一"的表述,是因为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个性,三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真正地“合一”。如果三教真正地“合一",就不可能各美其美,而成了儒非儒,佛非佛,道非道。三教在斗争和融合中始终保持着个性和特质,在融合中保持着张力,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能吸纳对方的长处,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这才是三教融合的妙谛。

        佛教和儒道教在各自发展传播的过程中,都努力汲取对方的精华,融合互生。这种融合有三个维度:一是社会伦理方面的融合,二是学术观念上的融合,三是宗教实践上的融合。佛教与儒教在社会伦理上的融合,表现为佛教吸纳儒教观念,消弥了“不孝”“不忠”的责难,而主张佛门的忠孝;佛教与儒道教在学术理论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充分认识到心性的作用,强调三教同源于一心、初心、善心;佛教与儒道教在宗教实践上的融合,表现为三教都导人向善,主张普度众生、仁者爱人、仙道贵生。

        在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过程,三教同源的观念一直存在,这就在源头上为三教的融合找到了理论基础。三教圣人都一致指出,三教的源头,就是心性的源头。明朝吏部尚书陆光祖向王龙溪问三家之学时,龙溪回答他说,佛氏重“明心见性”,道家重“修心炼性”,儒家则重“存心性”三教工夫皆用于“心”。 只是因为情境的差异,导致“心”发挥了三种不同的功能。 蕅益智旭进一步指出,三教之“道”之所以相同,是由于三教之“心”相同:“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苟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 而此“心” 非他,乃是仁民爱物之心:“ 三教深浅,未暇辨也,而仁民爱物之心则同。”在具体运用层面,儒家以此心来“保民”,佛家以此心来“度生”,道家以此心来“爱物”。

        佛教和道教、儒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瑰美景现。这在观音形象的演变、大足石刻的雕像中表现得尤为特出。观音菩萨既是佛教的菩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慈航真人,又是儒家的孝顺女儿;大足石刻既有缤纷多彩的佛菩萨造像,也有佛教与儒家融合的孝道的造像,有儒家的石经、道教的诸神,还有将三身佛、孔子、老子堂而皇之供列在一起的佛龛,以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三教融合的思潮。

    (选自吴言生《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用“三教融合”的表述符合三教一直在融合中保持着各自个性的事实。 B . 三教同源的观念是三教能够融合的理论基础,这“源”就是心性的源头。 C . 三教在社会伦理、学术理论和宗教实践方面的主张是一致的,都导人向善。 D . 三教同有“仁民爱物之心”,只是在具体运用层面上表现为不同的侧重面。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以三教合一若能成立就不可能各关其美的推断来证明“融合”一词表述的准确。 B . 第三段引用两位古人的言论是为了说明三教圣人都认为三教同源,工夫皆用于心。 C . 尾段运用例证法,以观音形象的演变和大足石刻雕像说明三教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D . 文章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与道教、儒教的融合来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教之间只有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美与共,才能避免彼此争论、斗争,走向融合。 B . 佛教早期曾给人留下“不忠”“不孝”的责难,吸纳儒教观念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变。 C . 佛教吸纳儒教观点才被儒教文化圈接受,表明不同文化应彼此尊重,接受对方。 D . 三教融合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苍蝇之死

    赵新

        那天中午村长在床上睡觉时,脸上落了一只苍蝇。村长本来就要进入梦乡了,差一点点就要睡着了,可是那只苍蝇在他的脸上爬了一个来回,痒痒不是痒痒,疼痛不是疼痛,就觉得心里麻麻的,耳目难受,所以村长还是睡不着了。

        村长并没有睁眼。村长知道是苍蝇,把手一挥,脸上便没了动静。

        村长再睡。正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返了回来,又落到了他的下巴上左右来回爬。

        村长把手一挥,翻身再睡。又要睡沉睡实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转了回来,落到了他的右腮,然后就徐徐地向上爬,显然是不慌不忙悠闲自得的样子。

        村长被激怒了。村长想,你也欺人太甚了!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和我过不去吗?瞎了你的狗眼!

        村长怒火万丈地坐了起来,顺手抓起放在窗台上的苍蝇拍子,看见那只苍蝇探头探脑地在床沿上落着,伸出胳膊打去。

        苍蝇很贼,苍蝇飞了。苍蝇惊慌失措地在他的头顶转来转去,发出嗡嗡的声响,像一架在低空盘旋的飞机。渐渐地那只苍蝇老实了,落在写字台上落在饭桌上落在沙发上,大概觉得这几处都有风险都不平安,最后高高地稳稳地落在了墙壁上。落定了的苍蝇一片欢欣鼓舞,伸了两条前腿兀自戏耍把玩,样子很像在给人作揖。

    村长扔了烟蒂骂道:奶奶的,我岂能放过你!

        村长抄起苍蝇拍子,悄悄地下床,悄悄地动,光着脚走到墙壁跟前,猛地往上一跃,怒发冲冠地向那只苍蝇拍去。结果是由于用力太大太猛,苍蝇拍子被拍断了,苍蝇却又飞了!

        村长扔了手中的拍子又骂:破货!假货!假冒伪劣的玩意儿!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盛怒之下村长朝那断成两截的苍蝇拍子跺了两脚。

    村长媳妇儿是到邻居家里串门之后回来的。她回到屋里的时候,村长正在沙发上悻悻地坐着,眉眼间带了一股火气。媳妇儿问:你没有睡觉呀?哪天中午你都睡!村长说:我还睡觉?睡屁!我气都气死了。媳妇儿说:奇怪,又没人来又没人去,谁气着你啦?谁敢让你生气?村长伸手朝天花板上一指:你自己看!

        媳妇儿看见了落在天花板上的那只苍蝇。

        媳妇儿大声笑了。媳妇儿说:你生它的气?你七尺高的男子汉,堂堂一个大村长,和只苍蝇一般见识,你好大的胆量,好大的出息!

        村长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它老往我脸上落,赶又赶不走,打又打不死,真是可恶至极!你别笑话我,你有本事你就打死它,我服你!

        村长熄妇儿也不说话,伸手从饭桌上拿过酒瓶来。她把几滴酒倒在了沙发的木质扶手上,又把酒瓶放了回去。

        村长说:你别糟蹋酒呀,这是名酒,好几百块钱一瓶!这是咱村老大栓送的……

        媳妇儿说:你别动,好好坐着!我知道这酒是老大栓送的,他不送他拿不到宅基地!

        有风吹进屋子里,浓浓的酒香飘起来,丝丝缕缕,村长觉得这种味道又醇又厚,香彻肺腑,不禁精神大振。

        村长媳妇儿悄悄地说:你看,你看!村长拍抬起头,见那只苍蝇从天花板上飞了起来。它飘飘悠悠,飘飘悠悠,它绕啊绕啊,旋啊旋啊,慢慢地低了低了,慢慢地来了来了,最后竟不顾旁边坐着两个大活人,一头扎在沙发的扶手上,愉悦地手舞足地去吸那几滴琼浆玉液。

        咂咂咂,咂咂咂,它扇动着翅膀,忙乱着手脚,吸得真投入,真过瘾!

        村长想,这个时候它的感觉一定是云里雾里,美不胜收,它一定认为自己成了神仙了!村长想,反正它是忘乎所以,旁若无人了!

        村长的媳妇儿拿起一本薄薄的书,只轻轻地一拍,那只苍蝇便四脚朝天,淹在那酒浆里了!

        村长拍手笑了。媳妇儿媳妇儿你真棒,你一下子就把苍蝇打死了!媳妇儿说:不是我真棒,是我知道它的脾气!

        村长说,你真逗,苍蝇还有脾气吗?媳妇儿说:有,它贪,它太贪!

        村长说:你说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吗?妇儿说:它应该知道!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的苍蝇既是小说的线索,又富有象征意义,对主题有暗示作用,还使小说在表达上增添了一种戏谑的味道。 B . 小说通过对村长看苍蝇吮吸酒水时的心理描写,将村长与苍蝇两个角色很好地“衔接” 起来,构思巧妙,意味深长。 C . 村长“贪”的形象刻画主要是借助村长与媳妇儿的对话来完成的,如在对话中媳妇儿说出其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利的事。 D . 小说在写村长媳妇儿将酒滴在沙发扶手后苍蝇飞来的情景时,用了叠音和反复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苍蝇迅速扑向美食的状态。
    2. (2) 小说结尾“它应该知道”有怎样的含义?
    3. (3) 小说前面用了大量篇幅写苍蝇和村长的周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ー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曰:“用ー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 , 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毅。

    (选自《 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B .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C .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D .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 B . 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ー,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 C . 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 D . 谢政,辞官退休。古代有到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辂才学很高。他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在整个明朝,能够在三试中均考中第一的只有他一人。 B . 商辂宽厚大度。有人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皇帝要追究弹劾者的责任,商辂对此阻止,并请求皇帝宽容进言者。 C . 商辂不畏权贵。汪直掌管西厂,多次制造冤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罪状,在皇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慷慨激昂,直言劝谏。 D . 商辂廉洁自守。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赏给他丰厚的金帛,商辂都极力拒绝,称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接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②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遭际坎坷,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②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隐士居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 . 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 . 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 . 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2. (2) “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完故垒西边赤壁古战场景象之后的赞叹句是
    2.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当年北伐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3. (3) 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此相对应的两句是
  • 7. 2019年8月至9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山西举办。为表达好客之情,展示山西特色,请你为山西写一段宣传词,要求不少于50字,不多于80字。
  • 8.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决心为父复仇,为什么要装作疯子?
  • 9.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急救车将一位病危老人送到某医院。主治医生发现病人心脏不好,心跳极慢,决定先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然后施行下一步手术。但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全身麻醉,必须家属在两张同意书上签字,可是,此时却找不到家属。在病人病情不能耽搁的情况下,几位医生毅然代家属签字,使手术得以施行,病人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三个子女向医生表示感谢,并给报社投稿赞扬医生的医德。报社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发社会热议。

        如果你的身份是医生、老人的子女或读者中的一位,在报社报道这件事后,你会表达怎样的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明确身份,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